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关注心血管健康》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21: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注心血管健康 教学设计
张店七中 王超群
一、教材分析
1、单元课次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学》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2、内容解读
本节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心血管病的危害”和“保持心血管健康”。两个主题内容的前后排列,旨在遵循“先感受其危害,后认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心血管病的危害”部分,主要是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实验”两个学习环节,让学生感受心血管病的危害成都;“保持心血管健康”部分,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感受心血管病的危害和认同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并最终促成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几个系统的知识,对于心血管的生理知识有一定的的了解,但是学生平时不太关注心血管病。
在进行本节的教学设计之前,我用随意交谈的方式去了解学生对“心血管病”的认识,我发现,初二的学生对这类疾病比较陌生,多数学生概念不清。因为中学生毕竟不是心血管病的发病人群,所以他们不会主动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也正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不重视心血管病,所以有些孩子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不够合理。
2、学习兴趣
中学生不喜欢听从简单的说教,要想让学生关注心血管健康,认同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单靠讲授是不能打动他们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直观的去感受事物,深入接触事物,从而去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展开调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同时指导他们进行模拟实验,让他们自己观察和分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能方面
学生已初步具有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心血管健康”这一主题展开调查,作思考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合作与交流学生们善于运用的学习方式。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已经运用得非常纯熟,学生的小组合作和班内交流已成为推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学生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小组分工合作和评价机制。鉴于这些情况,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班内交流,不但使他们就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资源共享,拓宽知识面,更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认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理念:结合生物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1、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导致心血管病的因素。
2、通过做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认同心血管病对健康的危害,养成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提高调查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
准备
设计调查报告,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心血管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对周围的心血管患者进行访谈,并填写调查报告和调查表。
? 课前进行调查,填写调查报告和调查表。
?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调查,是学生初步了解心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




指出本节课题“关注心血管健康”,明确三个目标: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导致心血管病的因素、怎样保持心血管健康。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使学生在开始新课学习之前对于自己本节课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对学习内容明朗化。




(一)分析调查报告
1、屏幕出示要求:
针对以下问题在组内交流同学们关于心血管病的调查报告和调查表,汇总意见,脱稿展示。请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时的分工。
(1)什么是心血管病?请举例。
(2)心血管病会给患者造成什么影响?
(3)近年来,哪些人群心血管病?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教师指出几种常见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
今天我们就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来感受一下心血管病的危害。
针对每个同学课前进行调查所填写的调查报告和调查表,进行组内交流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班内组间积极展开交流
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班内交流,使他们就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资源共享,拓宽知识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进一步认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屏幕出示正常血管与粥样硬化的血管图片,提出问题:请比较两条血管哪一条是正常血管?另一条因为什么出现了病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动脉粥样硬化是脂类物质堆积,是动脉管壁增厚导致的。)

在提出问题:两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一样吗?
(二)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实验操作
教师:刚才大家一致推测粥样硬化的血管血流速度减慢,是不是真如我们所想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1、屏幕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9页,学习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实验操作,你有哪些操作方面的困惑?
3、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亲自演示使用量筒和涂抹动物油的方法。
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量取时,如果液面低于100毫升刻度,用滴管滴加水分。
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液面最低凹液面保持水平。
(2)操作结束,及时将漏斗、烧杯清洗干净,并将所有实验用具摆放于实验台边缘内侧。
4、学生分组实验
屏幕出示要求:两人一组配合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老师进行监督与指导。
5、学生操作完毕,提出问题:
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
6、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总结
问题:(1)漏斗颈模拟的是什么?油团模拟的是什么?
(2)对比100ml水通过有无油团的漏斗所用的时间,推测血管壁上脂类物质的堆积对血液流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3)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认真观察,比较正常与病变的血管,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
不假思索的推测粥样硬化的血管血流速度减慢。
认真看书,学习方法步骤
假象自己操作,预估可能出现的困难,勇于提出问题。
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谨记老师叮嘱的几个易错点的注意事项。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提出遇到的困难,共同解决
思考问题,深入分析实验
通过看图比较两种血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通过推测两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模拟实验操作做好铺垫。
通过自学,让学生对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让同学们预估可能出现的疑问或困难,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对实验步骤进行理解,同时在实验操作前解决大家的困惑能够保障实验的有效进行。
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的细节。
?
?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是( )
A. 高血压 B. 脑肿瘤
C .动脉硬化 D. 冠心病
2.下列不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是
A.长期酗酒吸烟
B.精神紧张和长期心理压力
C.每天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D.经常吃油腻食物
3.下列心血管疾病中,即使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避免的是( )
A.高血压 B.高血脂
C.冠心病 D.先天性心脏病
4.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对心血管的影响是( )
A.心肌发达,收缩有力
B.减缓血液循环
C.输送血液的功能减弱
D.导致运动过度,损伤心脏的功能
5.吸烟对心脏的影响不包括( )
A.使红细胞数量增加
B.使血液变稠
C.使血管腔变窄,血压升高
D.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6.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 )
A.冠状动脉被血块堵塞
B.主动脉被脂肪堵塞
C.心肌暂时缺血
D.肺动脉痉挛
7.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 ,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应注意( )
A.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B.多吃一些高脂肪食品
C.多吃一些高糖食品 D.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
二、非选择题
8.目前,农村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长速度很快,有些地方甚至高于城市。请你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认真完成练习题
小组交流,组内互助
通过习题测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情。




1、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是认识到了心血管病的危害,了解了导致心血管病的因素。而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明确怎样保持心血管健康。
请同学们先来谈一谈,保持心血管健康,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同学们提到了很多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做法。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影片来总结。
播放关注心血管健康的小动画。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小动画,在轻松的气氛中明确怎样
?
通过让同学们谈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做法,使同学们认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
上课伊始在黑板中央手绘心脏(带血管)模式图,授课结束时,在该图两边板书“关爱”“健康”。

关爱 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