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3份打包)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3份打包)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6 21:44:2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1.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
B.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
C. 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D.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来自(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B. 叶从空气中吸收的
C. 光合作用制造的 D. 呼吸作用制造的
3. 人类食用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间接地来源于( )
A. 植物 B. 动物 C. 微生物 D. 消费者
4. “保护农田,人人有责”,下列选项不是保护农田的基本策略的是( )
A. 设立农田保护区 B. 围湖造田
C. 禁止抛弃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 D. 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 下列蔬菜中,食用根的是( )
A. 黄瓜 B. 芸豆
C. 黄花菜 D. 萝卜
6. 草原上生活的动物按食性可分几大类( )
A. 3类 B. 4类 C. 2类 D. 5类
7. 下列动物是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是( )
A. 蚱蜢 B. 鹰 C. 蛇 D. 狮子
8. 下列动物是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是( )
A. 羊 B. 牛 C. 青蛙 D. 袋鼠
9. 地球表层有规模巨大的生物圈,它不断地自然运转,维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 为保持生物圈的正常运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0.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 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 中。其所储存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能量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能量的来源。



答案:
1.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
B.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
C. 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D.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所以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2.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来自(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B. 叶从空气中吸收的
C. 光合作用制造的 D. 呼吸作用制造的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由以上公式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原料和产物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制造。故选C。
3. A 4. B 5. D 6. A 7. A 8. C
9. 绿色植物
10. 光 有机物






PAGE



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卷)
一、填空题
1.绿色植物通过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 和 的总称。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 的形式,通过叶的 进行的。
4.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在体内运输。
5.“你从雪山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东海奔去,涛声回荡有天外”这首歌曲描述了生物圈中的 ,绿色植物通过 影响它的进行。
6.生物圈包括??? ?? ? 的底部.??? ?? ?? 的大部和?????? 的表面。
7.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产生 ;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也要消耗 ,产生 。而植物的 作用,吸收 ,放出 ,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处于 。
8.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 ,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的需要,其余的
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 ,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 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 和 的 平衡。
二、选择题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 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 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 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十堰特色,夏季走进青山绿水的怀抱,我们感到淸新凉爽,这主要与植物的什么生理作用相关(  )
A.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植物的碳-氧平衡
3.绿色植物的 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4.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 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6.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    D.使移栽操作更加方便
7.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循环途径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三、综合题
1.试根据生物圈中循环的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的
生物种类是:A B









(2)图中a表示 作用,b表示 作用,c表示 作用,d表示 过程。
2.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在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用途如下:




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    %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   %左右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蒸腾作用 光能 2.生物 它们生活环境 3.水蒸气 气孔
4.蒸腾作用 无机盐 5.水循环 蒸腾作用 6.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7.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相对平衡
8.氧气 氧气 呼吸作用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相对平衡
二、选择题
1.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错误的是(  )
A. 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B. 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D. 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B
【解析】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正确;
储存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是为了散失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B错误;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春季早播前松土和覆盖地膜,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D正确。

2.“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十堰特色,夏季走进青山绿水的怀抱,我们感到淸新凉爽,这主要与植物的什么生理作用相关(  )
A.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植物的碳-氧平衡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夏季走进青山绿水的怀抱,我们感到淸新凉爽。

3.绿色植物的 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即碳--氧平衡。

4.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 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 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答案】D
【解析】A、a是根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具有根毛,A正确;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蒸腾拉力,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茎叶内的导管→大气→降雨回到地面,再次被根吸收。
故选D。
5.D 6.B 7.B
三、
1.植物 动物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过程
2.1.039 % 98.961 %





微生物

分解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

b

c

d

枯枝落叶
尸体、粪便

A

B


天然气
石油





PAGE



1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2.北京属于华北地区,四季分明。这里的植被属于典型的
A. 落叶阔叶林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降低噪声 C.过滤尘埃 D.涵养水源
4.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森林
C.捕杀野生动物 D.使用农药和化肥
5.法国梧桐、海桐常作为环保树种的原因是( )
A.阻滞灰尘,过滤空气 B.降低噪声
C.抵抗有毒气体 D.A、B、C都是
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作为食物来源 B.稳定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稳定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A、B、C都是
7.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的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清理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
C.大力培养水生植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8.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 禁止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 ②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 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④ 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 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0.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是因为我国的( )
A.裸子植物数量最多 B.裸子植物种类最多
C.裸子植物分布最广 D.裸子植物植株高大
11.学校的绿化应尽量减少地面 ,防止由于刮风导致学校内 的污染。因此应该铺设耐踩踏的 (如足球场),跑道最好铺设 。
12.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也成为各国申办奥运会的关注点,我国也不例外。北京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除倡议“新北京”、“新奥运”外,还提出申办的三个理念: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还有一个是 。
13.结合下述材料分析,请用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阐述。
百望山的故事
在北京海淀区有一座百望山,原来山上花草树木丛生、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很少有人光临,有几十种鸟类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着。但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早晨天还不亮就有人上山了,他们边爬山,边喊山。据喊山的人说,这种活动对身体很有益处,然而随着喊山人的数量增多,凡是人们经常走过的地方,花草树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树木不再繁茂,树叶不再翠绿,虫灾严重,过去山上的几十种鸟类现在也所剩无几。百望山的工作人员说:“鸟是要休息的。”然而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系统破坏了,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1)虫、鸟和树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意义?
(2)人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14.水葫芦最初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引起泛滥,现在每年我国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云南昆明的滇池由于水葫芦的疯长,使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试分析原因:
(1)水葫芦的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池中生物见不到 。
(2)由于水葫芦的根在水中呼吸,所以水中生物会因 而死。
(3)水葫芦的大量生长影响了其他水生生物,破坏了 ,从而使整个池中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答案】C
【解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北京属于华北地区,四季分明。这里的植被属于典型的
A. 落叶阔叶林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答案】B
【解析】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降低噪声 C.过滤尘埃 D.涵养水源
【答案】D
【解析】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
4.B 5.D 6.D 7.D 8.D 9.C 10.B
11.裸露 沙尘 草坪 塑胶 12.绿色奥运
13.(1) 食物链关系 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2)人起了破坏作用(人在爬山、喊山的过程中破坏了植被,影响了鸟类生活环境的安静,使很多鸟被迫离开此地,另寻栖息地,导致虫灾严重,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4. (1) 阳光 (2) 缺氧气 (3) 生态平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