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hèng)下去的!
B.最使我彷( fáng)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C.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 jiǎo)辩了。
D.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 xié)手并进,相辅相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晓得 悲愤 毒手 真心成意 B.实践 帖切 扶植 马马虎虎
C.游戏 头衔 豪饮 论资排辈 D.废物 皓劫 萦绕 含苞欲放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副总统彭斯和国务卿蓬佩奥,毫不知耻地与邪教分子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在世界面前暴露出丑恶面目和虚伪嘴脸。
B.“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C.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D.怕就怕为了面子,牵强附会,诡辩却无法自圆其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
B.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季节。
5.(2019山东枣庄中考,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称它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6.(2019云南中考,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 B.④②①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④①⑥⑤③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格物致知”语出《孟子》,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C.《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作者是王选,他是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当代毕昇”。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是顾拜旦,他是法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在国际上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8.名著阅读。
(1)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作品。
B.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是并不能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于塑造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典型形象。
D.保尔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始终保持昂扬的乐观精神,战胜了病魔,写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2)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保夫鲁沙,你好!”A跟他并排走着,说,“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有了什么同样的职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呵……”
保尔站住了,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请根据选段概括她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言运用。
下面这张照片是某地铁乘客无意间拍摄到的。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话描述照片上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张照片一经晒出就迅速走红,请简析走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2019江苏宿迁中考,12-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苏格拉底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廓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0.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 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湖南岳阳中考,17-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柔软地带
①某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簿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4.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画线句“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2019山东滨州中考,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坚定前行,是青年应有的姿态。疲惫时,咬牙行走会让你学会坚持;痛苦时,含泪前进会让你收获坚强;开心时,需要你微笑着继续奔跑;孤独时,需要我们携手一起向前……
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第四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1.B彷páng。
2.C A.成→诚。B.帖→贴。D.皓→浩。
3.B A.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B.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不符合语境。C.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D.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4.A B.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C.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D.搭配不当,应把“季节”改为“地方”。
5.B A.“一国两制”的书名号改为引号。C.“迎着他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D.“亲子关系”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因为这是选择疑问句。
6.B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熟悉所给选项,明确其内容主要是论述我国40年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历史性飞跃,然后分析选项。首先指出描写的对象,即④放在最前面,排除C、D两项。A、B两项的不同即①和③的位置,根据逻辑关系判断,“动力”和“活力”是“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的前提,所以①在②前,故应选B。
7.B“格物致知”语出《大学》。
8.答案:(1)D (2)冬妮娅 追求个人利益,向往安逸生活
解析:(1)“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错,保尔全身瘫痪,接着双目失明,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故选D。
(2)选段中的A是冬妮娅。由“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啊”这段语言描写和保尔给她的“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作为一名资产阶级小姐,追求安逸生活、只顾及个人利益的性格特点。
9.答案:(1)(示例)地铁车厢中,一位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坐在座位一角,座位上没有其他乘客,母亲用包垫在孩子脚下。(意近即可,“包”也可描述成其他物品)
(2)提示围绕“母亲用包垫在孩子脚下是为了不把座位弄脏,其品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作答,给2分;围绕“母亲垫包是为了让孩子睡得舒服,体现母爱伟大”作答,给1分。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观察图片,用文字把照片呈现的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画面的主体是地铁座位一角坐着的一位女士,她抱着熟睡的孩子,车厢里没有其他乘客,关键点是这位女士怕弄脏座位,把包垫在孩子脚下。
(2)本题考查对图片的分析能力。要分析照片走红的原因,就要分析照片的关键点,即这位女士怕弄脏座位,把包垫在孩子脚下,从中感受这位女士美好的品质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10.答案: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细读文段,理清文段层次。文章第①段先分析谦虚的内涵,“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再分析谦虚的内因,“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自我渺小的意识)和积极(高远的瞻瞩与恢廓的胸襟)的意义。
11.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要辨析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所论述的观点。画线句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2.答案: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高意识的虔诚和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提取关键词或基本观点并概括作答。本题可抓住以下关键句“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等来概括作答。
13.答案: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我们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及个性阅读能力。需在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理由。链接材料中的同学有能力来完成任务却还要“谦虚”,可从“人需要谦虚,但不要过分谦虚”的角度,结合生活实际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14.答案:“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灵活变通的良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论点的理解分析能力。“柔软地带”是本文的题目,也是本文的论题,其具体所指的内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从第⑤段“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等词语可总结出中心论点。
15.答案: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读者,又使论证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依据题干要求研读第④段,该段主要叙述守墙士兵亨里奇因射杀一位企图翻越柏林墙的青年而受到审判这件事,可知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该段最后一句的“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来看,其作用是论证了“人的内心应该有柔软地带”的观点。
16.答案:可以。工作人员的做法符合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和帮助。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选择论据要围绕论点,论据的作用就是证明论点。这个事例中,“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不破坏规则,“带2岁以下的孩子”“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给弱者以关怀和帮助。由此可见这则链接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17.答案:(示例)我认为不需要。生活需要规则,“柔软地带”其实是规则的漏洞。本来就有好事之人会去钻这些漏洞,如果执法者再给这些人以“柔软地带”,等于在纵容他们投机取巧,其实是在伤害更广大人群的正当利益。(同意观点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观点,肯定或者否定,二者选一,然后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题干“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这一要求。
18.[写作指导] 写作时要抓住关键句“坚定前行,是青年应有的姿态”审题立意。“坚定前行”就是“为了梦想奋斗”。然后再审视其他句子,可以发现,材料后面的句子都是对这个关键句子的注解:前行的种种情况,前行的种种结果。
因此,可以这样立意:着眼于自己不知疲倦,奋勇走在追梦的路上,可以从“奋勇追梦”的角度立意;着眼于自己在前行中遇到的挫折、遭受的痛苦,可以从“带着坚强上路”的角度立意;着眼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铸辉煌,可以从“让奋斗不息成为我们的日常”的角度来立意;着眼于走出孤独的泥潭,与人同行,可以从“有你相伴,真好”的角度立意;等等。
[例文]
追寻生命里的诗和远方
我是一株生长在山涧边的蒲公英。在我周围,还有一些百合、玫瑰以及一棵垂柳。
一个月过去了,玫瑰和百合长到了我的两倍高,而我的生长却愈发艰难——这矮小的身子叫我如何立足!
“嘿,你说那个小不点儿到底能不能开花啊?”玫瑰展开绿油油的叶片,傲慢地笑道。“管她干吗,蒲公英能开出什么花来?”百合笑成一团。
“谁说蒲公英不能开花?”一旁柳树上的柳絮开口了,“麻雀说,山那边有一大片蒲公英,每年春夏开得可欢了!”我感激地望望她,从此,有了柳絮的陪伴,我过得比以前快乐多了。每天,她将高处的所见所闻讲给我听。她经常说自己想去看看山那边的蒲公英。我说,山那么高,怎么过得去。她笑了,笑得很灿烂。
转眼间,已是春光烂漫、柳絮飞舞的时节,柳絮忽然告诉我,她要走了,准备去看看山那边的蒲公英。
风,吹动了她的绒毛;露,打湿了我的叶片。柳条摇曳,催促她快点出发。又是一阵风吹来,柳絮乘着风儿,展开了身体,转过身,眼里闪着泪花道:“不要哭!我们总要去追寻诗和远方!”最终,耀眼的阳光吞没了她,
我又是孤单一人了。但我不再在意玫瑰、百合对我的不屑一顾,不再理会她们的打趣嘲笑,只努力向上,向上,坚持向上……
玫瑰和百合竞相开放了,红的热烈奔放,白的洁净无瑕。而我,依旧矮她们一大截。但我不怕,时间还很长,竭尽全力!蜜蜂去了又来,来了又去。“那么拼命干吗?当一株小草算了。”“不,我还没有看到山那边的同伴……”
终于,我开出了黄色的小花。玫瑰却说:“你没有香味,长得也不出众,那么努力,却只开出一朵小花,真是可笑!”她们哪里知道,我的目标不只是开花。花,总是要谢的。
当初秋的风扫过,落下一地花瓣时,我也凋谢了,但我并没有失望——我还有我的孩子们,夕阳下,她们披着一身金色,飘向山那边。我终将逝去,但并无悲伤之感。因为我知道,我的生命将被孩子们延续,我深深地藏在生命里的诗意也将被带去远方!
黄昏的暮霭淹没了群山,覆盖着小溪。我的耳畔忽地响起一句话: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一定要去追寻生命里的诗和远方!
[点评] 本文通篇妙用拟人的手法,情趣盎然。作文以一株蒲公英的口吻,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展现了蒲公英的一生。虽然,“我”最终还是没能看到柳絮口中的山那边的同伴,但“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被孩子们——种子延续,“我”的理想也将被孩子们带到远方。
文章对比鲜明,凸显主题。作文运用对比手法,将芬芳的玫瑰、百合与不起眼的蒲公英进行对比,从侧面体现了蒲公英不断前行、追求梦想的坚定,也为进一步凸显主题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