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
A.政教合一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加强对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这有利于坚持和落实( )
特别行政区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反分裂国家法》
8.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相比,二者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相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
9.“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起新航。”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得益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
10.邓小平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问题”中,目前已经解决的是( )
A.新生政权巩固 B.民族区域自治
C.海峡两岸统一 D.香港澳门回归
11. 2017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0/0则不支持。材料说明( )
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最终途径
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
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
D.“一国两制”是统一根本方法
12. 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13. 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协议的实施( )
①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③开创了海峡两岸交往的新时代④有利于海峡两岸经贸发展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海峡两岸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公里;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国两制”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皆不实行社会主义,主权移交后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外,其他事务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 的权利。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什么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什么制度?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港澳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鲍沟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准备创办一个有关台湾问题的论坛。
(1)如果请你加入论坛,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
(2)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完成有关台湾问题的知识卡片。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台湾经历了两次与祖国大陆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分别是怎样的?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你为这个论坛写一个最贴切的主题。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
1.B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B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解放两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修建青藏铁路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①②④符合题意。我国未在西藏建立经济特区,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题干信息“民族地区”“广西壮族白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可知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4.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择A项。
5.A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准确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应;“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③:“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④具有一致性。材料中没有涉及①的内容。本题选A项.
6.A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采用排除法解答最佳。民族自治区域没有高度自治权。故选择A项。
7.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A项。
8.B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享有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高度自治权。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民族自治区与在香港、澳门设立的特别行政区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的,这是二者主要的共同之处。故选B项。
9.D 切入点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二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有利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10.D根据题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我国还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
11.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中关键信息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支持的民众多于不支持的民众说明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故选择C项.
12.A本题切入点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等。A项理解正确。B、C、D三项均表述有误,
13.D由材料可知,2008年中因大陆与台湾之问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协议的实施,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创了海峡两岸交往的新时代,有利于海峡两岸经贸发展。祖国统一大业至今仍未完成。故选D项。
14.D历史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此④正确:海峡两岸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因此③正确;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说法正确,“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的说法正确。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二、
1.答案:
(1)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两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呵,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第(1)问,主要从科技、速度及铁路里程方面加以说明。
第(2)问考查青藏铁路通车的影响。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青藏铁路通车,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两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等。
第(3)问要依据三则材料,多方面、多角度分析。
2.答案:(1)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了,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析:
(1)根据材料“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民主集中制,但是在香港、澳门皆不实行社会主义,主权移交后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可知“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港澳的同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厂重要一步。
3.答案:
(1)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看报纸杂志,关注电视广播,等。
(2)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汪辜会谈 江泽民
(3)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兵败退踞台湾。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略所致,第二次是内战所致。
(4)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
意识;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领土、破坏祖同统一的一切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等。
(5)“海峡情”“海峡两岸的交往”“中华儿女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获取资料的途径有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看报纸杂志,关注电视广播,等。
(2)依据表格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3)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依据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兵败退踞台湾。不同点: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分离是帝国主义侵略所致,第二次则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所致.
(4)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维护国家统一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5)可以“海峡情”“海峡两岸的交往”中华儿女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等为主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