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知识: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
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多彩。常见的体型有新定义学习型、新公式应用型、高中
知识渗透型等等。阅读理解题一般是构思新颖别致、体验多变、知识覆盖面广;
它集阅读、理解、应用于一体,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阅读能力外,更
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方法的应用、、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等等。
解答阅读理解题首先通过阅读理解概念、掌握方法、领悟思想、抓住本质,
然后才能解答问题。解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阅读材料时要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二是看懂过程的同时要注重内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三是注重知识的迁移发展,
探索求进。
题型一:新定义学习型:
1、对于任意实数 a、b,定义一种运算:a※b=ab﹣a+b﹣2.例如,
2※5=2×5﹣2+5﹣2=ll.请根据上述的定义解决问题:若不等式 3※x<2,则不
等式的正整数解是 .
2、阅读理解:a,b,c,d 是实数,我们把符号 称为 2×2 阶行列式,并且
规定: =a×d﹣b×c,例如: =3×(﹣2)﹣2×(﹣1)=﹣6+2=﹣4.二
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可以利用 2×2 阶行列式表示为: ;
其中 D= ,Dx= ,Dy= .
问题:
对于用上面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D= =﹣7 B.Dx=﹣14 C.Dy=27 D.方程组的解为
3、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
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如图 1,在△ABC 中,AC=6,BC=3,∠ACB=30°,试判断△ABC
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如图 2,△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BC 是“等底”,作△ABC 关于
BC 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A'BC,连结 AA'交直线 BC 于点 D.若点 B 是△AA'C
的重心,求 的值.
(3)应用拓展:如图 3.已知 l1∥l2 , l1与 l2之间的距离为 2.“等高底”△ABC
的“等底”BC 在直线 l1上,点 A 在直线 l2上,有一边的长是 BC 的 倍.将△ABC
绕点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45°得到△A'B'C,AC所在直线交 l2于点 D.求 CD的值。
题型二:新公式应用型
1、阅读材料:各类方程的解法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把方程转化为 ax ? 的形式.求解二元一次方
程组,把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类似的,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把它转化为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求解分式方程,把它转
化为整式方程来解,由于“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各类方程的
解法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数学思想转化,把未知转化为已知.
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我们还可以解一些新的方程 .例如,一元三次方程
0223 ??? xxx ,可以通过因式分解把它转化为 0)2( 2 ??? xxx ,解方程 0?x 和
022 ??? xx ,可得方程 0223 ??? xxx 的解.
(1)问题:方程 0223 ??? xxx 的解是 ?? 21 ,0 xx , ?3x ;
(2)拓展:用“转化”思想求方程 xx ?? 32 的解;
(3)应用:如图,已知矩形草坪 ABCD的长 AD=8m,宽 AB=3m,小华把一根长为 10m的绳
子的一端固定在点 B,沿草坪边沿 BA,AD走到点 P处,把长绳 PB段拉直并固定在点 P,
然后沿草坪边沿 PD、DC走到点 C处,把长绳剩下的一段拉直,长绳的另一端恰好落在
点 C.求 AP的长.
题型三:高中知识渗透型
1、、阅读材料:若 ab=N,则 b=logaN,称 b 为以 a 为底 N 的对数,例如 23=8,
则 log28=log223=3.根据材料填空:log39= 。
2、根据下列材料,解答问题.等比数列求和:
概念:对于一列数 a1,a2,a3,…an…(n 为正整数),若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
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为一定值,即 =q(常数),那么这一列数 a1,a2,a3,…,
an,…成等比数列,这一常数 q叫做该数列的公比.
例:求等比数列 1,3,32,33,…,3100的和,
解:令 S=1+3+32+33+…+3100则 3S=3+32+33+…+3100+3101
因此,3S﹣S=3101﹣1,所以 S= 即 1+3+32+33…+3100=
仿照例题,等比数列 1,5,52,53,…,52018的和为
题型四:探究推论应用型:
1、在正方形 ABCD 中,E 是边 CD 上一点(点 E 不与点 C、D 重合),连结 BE.
【感知】如图①,过点 A 作 AF⊥BE 交 BC 于点 F.易证△ABF≌△BCE.(不需要证明)
【探究】如图②,取 BE 的中点 M,过点 M 作 FG⊥BE 交 BC 于点 F,交 AD 于点 G.
(1)求证:BE=FG.
(2)连结 CM,若 CM=1,则 FG 的长为 .
【应用】如图③,取 BE 的中点 M,连结 CM.过点 C 作 CG⊥BE 交 AD 于点 G,连结 EG、
MG.若 CM=3,则四边形 GMCE 的面积为 .
2、如图(1),已知点 G在正方形 ABCD的对角线 AC上,GE ⊥ BC,垂足为点 E,
GF ⊥ CD,垂足为点 F.
(1)证明与推断:
①求证:四边形 CEGF是正方形;②推断:AGBE的值为______:
(2)探究与证明:将正方形 CEGF绕点 C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 < α < 45? ),如
图(2)所示,试探究线段 AG与 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与运用:正方形 CEGF在旋转过程中,当 B,E,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
如图(3)所示,延长 CG交 AD于点 H.若 AG = 6,GH = 2 2,则 BC =______.
中考数学在线:
1、、对于任意大于 0 的实数 x、y,满足:log2(x?y)=log2x+log2y,若 log22=1,
则 log216=
2、设 a1,a2,a3……是一列正整数,其中 a1表示第一个数,a2表示第二个数,依
此类推,an表示第 n个数(n 是正整数).
已知 a1=1,4an=(an+1﹣1)2﹣(an﹣1)2,则 a2018= .
3、对于任意实数 a,b,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2a+b.例如 3?4=2
×3+4=10.
(1)求 2?(﹣5)的值;
(2)若 x?(﹣y)=2,且 2y?x=﹣1,求 x+y 的值.
4、(1)问题发现
如图 1,在△OAB 和△OCD 中,OA=OB,OC=OD,∠AOB=∠COD=40°,连接 AC,
BD 交于点 M.填空:① 的值为 ;②∠AMB 的度数为 .
(2)类比探究
如图 2,在△OAB 和△OCD 中,∠AOB=∠COD=90°,∠OAB=∠OCD=30°,连接 AC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 M.请判断 的值及∠AMB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在(2)的条件下,将△OCD 绕点 O 在平面内旋转,AC,BD 所在直线交于点 M,
若 OD=1,OB= ,请直接写出当点 C 与点 M重合时 AC的长.
5、问题:如图①,在 Rt△ABC 中,AB=AC,D 为 BC 边上一点(不与点 B,C 重
合),将线段 AD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 AE,连接 EC,则线段 BC,DC,E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
探索:如图②,在 Rt△ABC 与 Rt△ADE 中,AB=AC,AD=AE,将△ADE 绕点 A 旋
转,使点 D落在 BC 边上,试探索线段 AD,BD,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
明你的结论;
应用:如图③,在四边形 ABCD 中,∠ABC=∠ACB=∠ADC=45°.若 BD=9,CD=3,
求 AD的长.
6、定义:有两个相邻内角互余的四边形称为邻余四边形,这两个角的夹边称为
邻余线.
(1)如图 1,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 BD,
AD上的点.求证:四边形 ABEF是邻余四边形.
(2)如图 2,在 5×4的方格纸中,A,B在格点上,请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邻余四
边形 ABEF,使 AB是邻余线,E,F在格点上.
(3)如图 3,在(1)的条件下,取 EF中点 M,连结 DM并延长交 AB于点 Q,延长
EF交 AC于点 N.若 N为 AC的中点,DE=2BE,QB=3,求邻余线 AB的长.
参考答案:
题型一:新定义学习型:1、1 2、C
3、(1)如图 1,过点 A 作 AD⊥直线 CB 于点 D,
∴△ADC 为直角三角形,∠ADC=90°,∵∠ACB=30°,AC=6,∴AD= AC=3
∴AD=BC=3.即△ABC 是“等高底”三角形。
(2)
(3)CD 的值为 , ,2
题型二:新公式应用型
(1)-2;1 (2)∴原方程的解为:x=3. (3)∴AP 的长为 4m.
题型三:高中知识渗透型
1、2 2、
题型四:探究推论应用型:
1、2、、9
2、解:(1)① ∵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BCD = 90? ,∠BCA = 45? ,
∵ GE ⊥ BC、GF ⊥ CD,∴ ∠CEG = ∠CFG = ∠ECF = 90? ,
∴四边形 CEGF是矩形,∠CGE = ∠ECG = 45? ,∴ EG = EC,∴四边形 CEGF是正方形;
②为: 2;
(2)连接 CG,∴线段 AG与 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G = 2BE;
(3):3 5.
中考数学在线:
1、4 2、4035
3、、解:(1)∵a?b=2a+b,
∴2?(﹣5)=2×2+(﹣5)=4﹣5=﹣1;
(2)∵x?(﹣y)=2,且 2y?x=﹣1,
∴ ,解得 ,
∴x+y= ﹣ = .
4、(1)问题发现 1 40° (2)类比探究 = 90
(3)拓展延伸:AC 的长为 3 或 2 .
5、问题:BC=DC+EC 探索:BD2+CD2=2AD2 应用: AD=AE= DE=6.
6、解:(1)∵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
∴AD⊥BC,∴∠ADB=90°,∴∠DAB +∠DBA=90°,
∴∠FAB 与∠EBA互余,∴四边形 ABEF是邻余四边形.
(2)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四边形 ABEF即为所求.
(3)∵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D=CD,∵DE=2BE,∴BD=CD=3BE,∴CE=CD+DE=5BE.
∵∠EDF=90°,M是 EF中点,
∴DM=ME,∴∠MDE=∠MED,
∵AB=AC,∴∠B=∠C,∴△DBQ∽△ECN,
∴
QB
NC
=
BD
CE
=
3
5
.
∵QB=3,∴NC=5,又∵AN=CN,
∴AC =2CN=10,∴AB=A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