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 第二部分 阅读 第4章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支架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集,全书由48首诗歌组成,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或沉郁细腻,或慷慨激昂。阅读时注意:
1.作者创作分期,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高峰期(抗战期):反映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幸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晚期: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代表作:《光的赞歌》。
名著阅读支架
2.用诗歌的方式读诗选。
(1)加强朗诵咀嚼,领会诗歌自由而朴实涌动的韵律
艾青崇尚自由,他的诗歌是他追求自由的双翼,诗人善于把自己的情感用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来,让人直接能感触到诗人涌动的情绪。
(2)紧紧抓住文章的意象,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
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中,艾青一直都善于选择合理的意象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所以我们要注意把握诗中的意象,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还原作者内心的图景,理解作者,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名著阅读支架
(3)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关键字和句,深刻体会诗歌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是诗人感情的结晶与升华。结合独特的创作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创作背景
艾青诗歌创作大致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32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
第二阶段 从1937年到1945年。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抗战期间,有《向太阳》(1941)、《北方》(1942)、《火把》(1941)等9部诗集出版。创作背景
第三阶段 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在这一漫长阶段,艾青长期处于或誉或毁的十字街头,创作不如前期活跃。这期间写有抒情诗集《春天》(1956)、《海岬上》(1957)和叙事诗《黑鳗》(1955);其中组诗《南美洲的旅行》和长诗《大西洋》在国际题材的诗歌中令人瞩目。创作背景
第四阶段 从1976年10月起,艾青重新获得自由写作的权利,出现了第二个创作的高潮期。艾青几年里写作并出版了《归来的歌》(1980)、《彩色的诗》(1980)、《雪莲》(1983)3本新诗集和一本新的论著《艾青谈诗》(1982),共创作长短诗200多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光的赞歌》《鱼化石》《墙》《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盆景》等。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先后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的全国优秀新诗奖。名家点评
艾青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作家网主题思想
《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1932~1979年间创作的48首现代诗,从个人角度看这些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从独特的历史时间角度看,艾青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抗日战争的必胜信念,对百姓的同情与鼓舞,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浓重地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艺术特色
1.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作者非常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借助自己的联想,赋予合理的意象来塑造各种形象。如《礁石》中,作者以礁石为喻,写浪打礁石这个画面,对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行赞扬,以积极态度面对一切,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写照。艺术特色
2.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的意象丰富,如“煤”“芦笛”“号角”“礁石”“眼睛”等等,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充分结合想象,用各种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煤的对话——A——T.R.》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抓住煤看似沉默的特点,比喻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的自强自尊自信的民族力量,用煤的“语言”——“死?不,不,我还活艺术特色
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奔赴战场抗日救亡的心声。
3.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语言朴素、凝练、想象丰富、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诗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