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35张PPT 含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35张PPT 含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7 05: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至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提到的老人就是邓小平。1992年春天,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对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他的一系列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再次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那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大理论探索有哪些?这些理论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课将要探讨的主题。新课探究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课探究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新课探究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之后,人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992年10月18日,中共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它是我国立国、治国之本。新课探究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支撑起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四根擎天之柱,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本。人们赞叹邓小平面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新课探究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新课探究“三步走”战略部署
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随着我国发展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新课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上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新课探究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新课探究“三步走”战略不是一般的经济发展目标,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末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一步具体化。这充分说明,“三步走”战略部署是包含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是激励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奋进的目标。新课探究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新课探究邓小平理论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新课探究当年的关广梅曾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消除了关广梅等人的顾虑。请看材料:新课探究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课探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此后,我国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探究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探究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新课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2年。
2.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具体内容新课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07年。
2.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课探究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同志作报告新课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12年。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新课探究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新课探究中共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指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课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2017年。
2.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课探究3.内容:
①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②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课探究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提出后,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了归纳和精简,具体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算起已经过去60多年了,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课探究我国进人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一是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的需求了。
二是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人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从先前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全面发展。新课探究(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2)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3)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都有哪些主要内容?新课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随堂练习BCC课堂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