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学习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迈进社会主义,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学会分析其重要意义。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的繁荣发展,理解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知道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导入新课我国自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又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呢?新课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新课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新课探究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新课探究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新课探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新课探究共同繁荣发展新课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有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有的少数民族仍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如彝族、藏族等。新课探究政治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表现新课探究经济上:
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②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课探究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①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②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③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新课探究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500万元,1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开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维修。新课探究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新课探究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新课探究西部大开发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和西电东送。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随堂练习CCD课堂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