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7 05:0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认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包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概况,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导入新课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先生是国民党元老、教育家、爱国诗人。他于1949年随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终老都没有返回大陆。他日夜思念故乡和亲人,留下了一首怀乡思国、震撼民族的心灵绝唱——《 望大陆》。诗中所表达的乡情、乡愁、眷恋到底在诉说着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于右任先生的情感起伏走进《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新课探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的由来新课探究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形似纺锤,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日月潭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湖泊。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山势巍峨,群峰挺秀,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四季鲜果不断,地下矿藏丰富,浅海多水产资源,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被称为“宝岛台湾”。新课探究从古至今,台湾与大陆几次分分离离,下面这张图,清晰地再现了台湾与大陆分离聚合的历史,请你把它补充完整,并简介一下这段历史。①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④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⑤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守台湾,台湾和大陆再次分离。新课探究不仅中国历史有充足的史料可以证明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而且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的认同。新课探究以上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4月,南京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开罗宣言》相关材料: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新课探究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和其前两次与祖国分离有什么区别?台湾与祖国分离和香港、澳门与祖国分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台湾前两次与祖国分离以及港澳与祖国分离是由外国侵略造成的;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新课探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台政策方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新课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着手准备渡海作战。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开始依靠美国的援助企图反攻大陆,海峡局势几度紧张。由于中国海、空军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力渡海作战,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大陆解放台湾的可能性更低,导致台湾问题一拖再拖。新课探究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因此,党和政府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又”字说明,中央政府没有改变武力解放台湾的对台政策,而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条“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对台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这是否就意味着党和政府改变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对台政策呢?新课探究势必会造成海峡两岸两败俱伤,给中华民族带来惨重损失。通过上述材料中关于美国内战的介绍,思考:如果武力解放台湾,会有哪些危害?新课探究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新的对台基本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新课探究(1)走向缓和:①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②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2)打破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成立两会:1990年、1991年,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
(4)“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新课探究(5)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6)破冰之旅: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习马会”: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新课探究“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于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也就是说,“九二共识”促成了“汪辜会谈”,而“汪辜会谈"则是对“九二共识”的首次重大实践;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和连战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习近平和马英九才能在2015年11月7日于新加坡进行了“世纪之握”。如何认识“九二共识”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意义的?新课探究新课探究材料研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新课探究材料再次阐释了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具体内涵: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其中,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新课探究日益密切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
哪些史实表明两岸交往正日益密切?新课探究(1)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新课探究(2)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
①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③2008年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新课探究海峡两岸同胞同为中国人,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共同的传统文化。
都属中华民族,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
党和政府对祖国的统一大业采取 了正确的方针。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随堂练习BBD课堂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