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概括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激发爱国热情。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开启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新课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建国初期的外交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打开国门,艰难地跻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时,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国内环境:建国伊始,我国面临的是无尽的屈辱和历代反动政府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不平等条约。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极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安定民生,巩固胜利。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实行军事封锁和禁运。新课探究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策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1)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成绩:①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亿年里,就同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新课探究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探究“另起炉灶”是指废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是指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三条外交方针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其本质区别。新课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时间:1953年底。
(2)提出: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4)主要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新课探究新课探究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打破了旧的国际外交秩序,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新课探究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对此,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新课探究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召开时间、地点: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会议性质: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会议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会议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代表团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新课探究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召开前夕和会议进行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1)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台湾特务机关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而幸免于难。
(2)会议进行之中: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新课探究这次会议的参加者大都是亚非新兴国家,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局势的影响下,自然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产生隔阂。其次与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相关,它们煽动一些同美国结盟的国家代表反对共产主义;还有就是经过朝鲜战争后,中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让一些人对中国的政策表示怀疑,并散布中国对邻国在搞“渗人和颠覆”活动。以上原因交织,使得会议期间有的国家攻击中国,大会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万隆会议上为什么有的国家要攻击中国呢?新课探究中国代表团没有被“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吓倒,那么面对万隆会议召开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难,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直接反驳行不行?置之不理行不行?直接反驳不可取,置之不理也不可取。面对这些困难,周恩来总理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周总理在会议上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新课探究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新课探究上面的材料是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说过的话。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感动了与会各国,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新课探究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通过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的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恩来总理这位伟大的外交家的人格魅力。他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足够的灵活性;既有勇气,又有智慧善于以理服人,不愧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随堂练习BA随堂练习AA课堂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