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第3课时:《口算除法的综合练习》教案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14页练习三7、8、9、10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多种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类推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通过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口算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比较、探究的方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唤起生成 1.口算:
100÷10= 6000÷6= 26÷2= 33÷3= 45 ÷5= 28 +37 =
350÷7= 80÷5= 72÷4= 18+37= 48+112= 25×4=
260-42= 3600÷6= 90÷5= 100-26= 5000÷5= 5×24=
2.60 里面有( )个十; 800 里面有( )个百。
4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把 15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多少根?
4.口算并说出算理:220÷4 130÷5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除法的平均分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应用技能,解决问题。
导言:通过上面的练习看出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和口算的 方法,我们能否用学到本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口算除法的综合练习)
1.教师在大屏幕上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4页“练习三”第7 题:
公园运来88盆花,准备摆在2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如果摆在4个花坛里呢?
(1)学生读题后说一说你从题中得到哪些信息。
(有88盆花平均摆在2个花坛或平均摆在4个花坛,求每个花坛可以摆多少盆?)
(2)根据题意要求分析数量关系。
(把88平均分成2份,把88平均分成4份。)
(3)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除法计算。)
(4)讨论怎样列式呢?提问明确:
88÷2 = 88÷4=
(5)指名说出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比较学生说出的几种口算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2.指导学生完成第14页“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在大屏幕上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4页“练习三”第8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从题和图片了解到那些信息?
(360千克的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体重的4倍,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求一只鸵
鸟和一只企鹅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
(3)讨论:求一只鸵鸟的体重需要哪些条件?求一只企鹅的体重有需要哪些条件呢?
(求一只鸵鸟的重量,需要知道东北虎的体重,以及鸵鸟的体重与东北虎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一只企鹅的体重,同样也需要知道东北虎的体重,以及企鹅的体重与东北虎体重之间的倍数关系。)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360÷4= 360÷9=
指名说出结果并说出口算时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出示和讨论探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
后面的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三、巩固提高。
(一)学生独立计算第14页“练习三”第9题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提问计算结果。
(二)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4页“练习三”第10题。
1.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四、练习加油站。
1.青山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去植树,一班植树67棵,二班和三班植树123棵,四班植树50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1)学生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提问订正口算过程和结果。
2.在 里填上“>”或“<”。
240÷6 240÷8 3500÷7 3500÷5
640÷8 560÷8 200÷4 160÷4
(1)学生明确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提问结果,并说一说不计算能不能确定填“>”或“<”。
3.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指导。
五、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谈收获.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一位数除两位数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学会了运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的综合练习
(一)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用除法计算。
(二)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若干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