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跳水》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09:05: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
统编版五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
17.跳水
学习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1.我会读。
一类字:             
二类字:      
易错音: 模仿(mó mú) 放肆 (shì sì) 撕开(sī shī)
桅杆 (wéi wěi) 瞄准(máo miáo) 咧(liē liě)嘴
一艘 (shōu sōu) ? 吓唬 (hǔ hu ) ? 龇牙 (zī cī) ? ?
桅杆 (gān gǎn) 模样(mú mó) 钻来钻去(zuān zuàn)
答 案: mó sì sī wéi miáo liě sōu hu zī gān mú zuān
多音字: 晃huǎng(晃眼)huàng(摇晃) 模 mú(模样) mó(模范)
横héng(横竖) hèng(强横) 咧liē(大大咧咧)liě(咧嘴)
2.我会写。
听写生字词:一艘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撕坏 逗笑 吓唬 千钧一发
扭头 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几艘 出航 肆意 衣帽 船桅 撕咬 引逗 唬弄 千钧一发
扭身 咧开 货舱 白鸥 瞄向
听写词语: 航行 风平浪静 取乐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眼巴巴
吓唬 船舱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
易错字:艘:左右结构,部首“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
帽: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我能理解.
吓唬:恐吓,使害怕。
放肆:任意作为,不加拘束。
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4.我能归纳词语
★近义词: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心惊胆战——大惊失色
★反义词:兴致勃勃——无精打彩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形容形势危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火烧眉毛、岌岌可危
★形容处事冷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表示害怕:心惊胆战提心吊胆?大惊失色
★含有反义词:哭笑不得、黑白分明、左右为难、忐忑不安
★描写自然现象:风平浪静、草长莺飞、风和日丽、万紫千红
★表示“看”的词:瞄准、俯视、瞻仰、鸟瞰、瞭望、环顾、远眺、浏览、观察 5.课文结构梳理。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6.课文易考点梳理。
1.《跳水》描写了船长的儿子为了追回猴子拿走的帽子,走上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儿子转危为安的事。这件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先要冷静地想办法,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
2.《跳水》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船长要孩子往水里跳的原因是?跳海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从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从容不迫、急中生智 的人。 7.课文重点理解。
1.故事的起因是 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是 猴子拿走孩子的帽子,孩子爬上横木取帽子 ,结果??孩子在父亲的恐吓下跳进海里 。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 孩子 比作 炮弹,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跳水时的 速度快和 响声大,反衬出孩子借以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假如摔到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 3.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品析: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破折号起到转折的作用,把四十秒的时间拉长了,因为人们救人心切,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4.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遇事沉着果断。)
5.根据课文中“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一直到“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的内容,揣摩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孩子一开始被猴子逗乐了,但猴子拿走他的帽子时,他哭笑不得;后来气得脸都红了,爬上横木后很害怕;父亲拿枪对着他,他心惊胆战,最后跳入海中。 开心一(哭笑不得)一(生气)一(愤怒)一(害怕)
6.故事发展需要情节的转折,课文中故事有几次转折? 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是猴子拿走孩子的帽子,孩子变得气恼;第二次转折是孩子走上横木,很害怕;第三次转折是船长拿枪指着自己的儿子逼他跳海。 7.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烘托了紧张的氛围。
③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措,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
8.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可知,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9.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
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10.下面的方法和船长的方法,哪个更合适?说说理由。 ①找海绵垫或者被褥铺在甲板上,让孩子跳下来②让水手们拿来渔网在半空中张开接住孩子③找直升机营救④让水手爬?上横木去救孩子 示例:我认为船长的方法更合适。因为如果用①和②,孩子会有落到甲板上的可能;若找直升机营救,条件不允许而且浪费时间;让水手爬上横木去救孩子,横木承受能力有限,有可能水手和孩子都会,直接落到甲板上,所以船长逼迫孩子跳水,再让水手去海里营救,是最好的方法。 7.积累拓展。
☆☆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