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复习卷
一、单选题
1.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图是
A.B.C.D.
2.李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病毒、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病毒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病毒
C.分子 原子核 病毒 PM2.5 电子
D.PM2.5 病毒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6.下列各物质的尺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乒乓球、原子、宇宙、太阳系 B.乒乓球、太阳系、宇宙、原子
C.原子、乒乓球、太阳系、宇宙 D.原子、乒乓球、宇宙、太阳系
7.有一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代表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当把空气从上端抽走一部分之后,剩余空气在容器中的分布更接近于图中的
A.无规则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B.沉于容器底部
C.浮于容器顶部 D.像水一样,气体分子紧密排列
8.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与图中最相似的是
A.?????????????????????B.??????????????????????C.??????????????????????D.
9.关于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C.因为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核、核外电子都不带电
D.原子核的总电荷量与核外电子的总电荷量可以不相等
10.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1.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1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便结合了起来,当在下面挂一个重物时,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 推测:分子之间斥力太大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二、多选题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处于0℃的物体的分子运动速度为零
B.物体分子间有引力时,一定存在斥力
C.光年是速度的单位
D.星系离我们距离是保持不变的。
15.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向一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16.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三、填空题
17.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位于原子中心的是______,周围有绕其运动的______.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选填“甲”或者“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18.如图所示,接触面磨平的两块铅,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这又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力.
19.如图所示,是形象地描述物质存在形态的一种模型,则:
(1)甲图描述的是________态物质分子的排列,理由是________;
(2)丙图描述的是________态物质分子的排列,理由是________.
20.请将分子、病毒、质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右边微观世界尺度图中。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1.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带______电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_____就相当于行星.
2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模型中,______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同时,从未终止过对地球之外宏观和宇宙物质世界的探究,英国科学家_______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3.如图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一定带正电的是_____(填ABCD,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_____.
24.如图所示,是同一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物质在丙图时处于_______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若将底面磨平的2个丙图物质紧压在一起时,用很大的力也很难再把它们分开,这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
25.蒸海鲜的吃法在湛江非常流行.其做法是:蒸锅上面放海鲜(如图),下面放米煮粥,汁水从上面流到下面的粥里,食客们还能享受一碗营养最大化的海鲜粥.为了保持海鲜原汁原味,蒸气通过蒸锅将海鲜蒸熟.汁水是蒸气放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海鲜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现象,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的.
四、实验题
小华在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分子这么多又这么小,那么分子之间有没有空隙呢?于是,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实验结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实验基础上,小华又进一步思考:分子间的距离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他将水、食用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2)水结冰后体积变________,说明降温后分子间的距离变________;其余液体降温后体积变________,说明降温后分子间的距离变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A
13.A
14.ACD
15.BCD
16.ABD
17.原子核 电子 乙
18.不能 引
19.固 分子排列紧密 气 分子排列极度散乱
20.病毒 质子
21.原子 正 电子
22.乙 牛顿
23.B A、D
24. 固体 凝华 放出 引力
25.液化 扩散 热传递
26. 分子间有空隙 大 大 小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