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课后45分钟练习 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课后45分钟练习 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件+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7 11:36:13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 提升练、课时跟踪
一、选择题
1.(多选)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在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
解析:选BD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同一地点加速度相同,故B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无论质量是大是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故C错误;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则物体在该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 m/s,故D正确.
2.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解析:选C 由于苹果和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故任意时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加速,故频闪间距不断变大,故C正确.
3.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能正确表示其下落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的是(  )
解析:选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v=gt,g是常数,故下落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D正确.
4.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利用长直尺测量反应时间,甲用一只手在直尺的10.00 cm处做捏尺的准备,从他看到乙同学放开直尺开始,到他捏住直尺为止,他发现捏住的位置正好在30.00 cm处.则这次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10 m/s2)(  )
A.0.2 s  B.0.1 s
C.0.04 s D.0.02 s
解析:选A 根据h=gt2得,时间t==0.2 s,故选A.
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才会落地(  )
A.1 s B.1.5 s
C. s D.(-1)s
解析:选D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所以,物体还要下落(-1)s才会落地,故D正确.
6.屋檐离地面的高度为45 m,屋檐处每隔相等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7滴水刚滴下时,第1滴水恰好落到地面上,则第3滴水与第5滴水的高度差为(  )
A.10 m B.15 m
C.20 m D.25 m
解析:选B 根据题意画出雨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中,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可知第3滴水与第5滴水的高度差h=H=H=15 m,故B正确,A、C、D错误.
7.从某一高度相隔1 s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在空中任一时刻(  )
A.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B.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但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解析:选C 根据Δx=g(t+1)2-gt2=gt+g知,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根据Δv=g(t+1)-gt=g知,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正确.
8.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内的位移为15 m(g取10 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1.25 m B.11.25 m
C.20 m D.25 m
解析:选C 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gt2-g(t-1)2,代入数据求得t=2 s,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gt2=20 m,C正确.
9.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甲∶m乙=3∶1,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
D.甲、乙在空中运动时间之比为1∶2
解析:选B 两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下落高度也相等,所以甲落地时,下落了高度H,乙也下落了高度H,距地面高度为H,故A、C错,B对;甲运动时间为t1= ,乙运动时间为t2= ,则=,D错.
10.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 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A.3.5 m B.5.0 m
C.6.5 m D.8.0 m
解析:选B 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 cm(0.12 m),曝光时间为1.2×10-2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10 m/s,由v2=2gh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h== m=5 m,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利用频闪仪(频率为每秒20次)给自由下落的小球拍照,所拍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图上所标数据为小球到达各位置时总的下落高度),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O到F,每两个相邻位置间的距离依次记为x1、x2、x3、x4、x5、x6,根据逐差法有,小球的加速度为a=,其中T=0.05 s,x6+x5+x4=7.20 cm-1.80 cm=5.40 cm,x1+x2+x3=1.80 cm,代入数据得a=1.6 m/s2.
答案:1.6
12.从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g取 10 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3)小球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
解析:(1)由h=gt2得小球下落时间t== s=4 s.
(2)小球第1 s内的位移h1=gt12=×10×12 m=5 m.
小球前3 s内的位移h2=gt22=×10×32 m=45 m.
所以小球最后1 s内的位移h3=h-h2=(80-45)m=35 m.
(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tb==2 s,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hb=gtb2=×10×22m=20 m.
答案:(1)4 s (2)5 m 35 m (3)20 m
13.一根长为L的棒,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棒的正下方距棒的下端也为L处固定着一个高为H的圆筒,如图所示,棒被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求:
(1)棒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时的速度;
(2)棒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2=2gh可知,棒下端到达圆筒上端时的速度v=.
(2)由公式h=gt2可知,棒从开始下落到其下端到达圆筒上端所用的时间t1= ,
同理,棒从开始下落到其上端刚好通过圆筒下端所用的时间t2= ,
则t=t2-t1=.
答案:(1) (2)
课件37张PPT。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 细梳理、基础巩固
2 提升练、课时跟踪
1 细梳理、基础巩固2 提升练、课时跟踪点 击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