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曾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采用的新办法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谈判 D.签署条约
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更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3.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B.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C.两岸全面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D.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4.建国以来,我国的政策和措施符合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利益的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人民公社化 ④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确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独立 B.民族自治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6.“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主权归属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生活方式的变化
7.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法律制度 B.经济政策 C.社会性质 D.政治体制
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以祖国统一和民族大业为重,采取一系列具体步骤和措施,希望早日消除两岸长期隔绝状况,努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这一历程的指导思想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构想
D.“求同存异”方针
9.“…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执定,命运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所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C.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10.春华秋实七十载,守望相助谱新篇。2017年8月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隆重举行。党和中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土地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二国两制 D.生产改革
11.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成功在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2.诗作《孩子,该回家了》中写道:“可恨的强盗将你拐走,泪水打湿了一个世纪。当历史驶进了新的港湾,一国两制的辉煌向你伸出了手臂。火红的紫荆盛开着,九七沿途顺风平安。孩子,该回家了!”诗中提到的“孩子” 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13.2019年12月20日,将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二十年前的这一天,澳门人民满怀深情地唱起《七子之歌》,看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共同升起。澳门的回归得益于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下列哪一问题提出来的?( )
A.澳门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钓鱼岛问题
15.铜鼓、花山崖璧、干栏式建筑,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都是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我国采取多种举措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这说明
A.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不属于中华文化
B.我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C.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少数民族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16.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外交自治权
17.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原因包括
①“一国两制”被各方所接受?? ②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③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 ④台湾回归提供成功先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如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历史收集的历史材料,以下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新疆文化发展历程 D.新疆的经济发展历程
1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和政治基础是( )
A.坚持三民主义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经贸往来 D.保持两岸三通
20.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种制度”共存
C.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
二、简答题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22.读图释图题. (7分)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签署《凡尔赛和约》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条约中哪一条款对中国危害最大?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凡尔赛和约》中哪项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合法权益?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 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观察三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基本解除了北方哪一少数民族的威胁?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或官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D 6.B 7.C 8.C 9.A 10.B 11.B 12.A 13.C 14.B 15.B 16.D 17.B 18.B 19.B 20.A
21.(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一国两制
22.(1)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因为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3)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旧中国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导致外交失败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23.(1)秦汉时期;匈奴。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使中原地区陷入长期战乱;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的交融、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3)西北:伊犁将军;西南:驻藏大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战争、册封、和亲、直接的行政管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