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 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指出其食物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点: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1、主动探究法:小学科学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本课通过实地调查、选点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综合等科学探究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法: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集体交流研究成果,把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小池塘也是一个大世界,究竟他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节课我们就以池塘为例,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以及它是怎样构成的?首先让我们从观察池塘开始吧!
二、观察池塘,揭示定义
1、师出示学法指导: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并完成池塘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 池塘观察记录表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2、交流小结:
(1)生物有:鱼、虾、螃蟹、水草、荷花、鹤、浮游生物等
(2)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荷花 鱼 鹤
浮游生物 细菌
水草 虾 螃蟹
(3) 离不开的外界条件: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3、进一步分析观察结果
A.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中生物(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B.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温度降到0℃以下),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小组言人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的假设,我们发现了这池塘中的生物及非生物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4、定义生态系统: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三、拓展延伸:
师:生态系统其实也有自己的层次,就像前面我们学过的建筑,人体结构一样,尽管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层次。比如一幢楼的层次,谁还记得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结构呢?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1、引导学生阅读50页科学在线
2、小结:( )→( ) →( ) →( ) →人体
( )→( ) →( ) →( ) →一幢楼
( )→( ) →( ) →生态系统
四、课堂检测
练习基础知识
五、总结,布置作业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板书设计:
小池塘 大世界
生物: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水 空气 温度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