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生物学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章末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章末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7 14:21:48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器官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
A.
B.
C.
D.
2.气管壁有腺细胞分泌黏液,这些黏液的作用是( )
A.阻挡灰尘
B.将空气中的尘粒扫向咽部
C.温暖冷空气
D.湿润吸进的空气
3.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
4.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频发,PM2.5污染程度进一步升高。雾霾不仅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威胁到了人体的健康。人体呼吸时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5.使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背部肌肉
D.肋间肌和膈肌
6.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東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7.近年来多地PM2.5指数较高,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非雾霾天气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发生,改善空气质量
D.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
8.“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4月下旬,益阳市举行了“唱响红歌”大合唱比赛,当队员们吐气唱出动听的歌声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胸腔容积逐渐变小
B.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空气从外界进入肺部
D.膈顶部上升
9.住宅装修后,室内空气中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这些有害气体,最有效的方法是( )
A.经常喷洒空气清新剂
B.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关闭门窗,室内放入大量花草
D.关闭门窗,室内放入大量的茶
10.吸气时,肺泡中的一部分氧气能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原因不包括( )
A.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B.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C.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能与肺泡中的氧气相结合
D.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
11.北欧人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预热寒冷的空气
D.使鼻毛较长
12.下列关于人体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气时,胸廓缩小,外界空气进入肺
B.呼气时,胸廓扩大,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C.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D.肺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13.湖南卫视热播节目“中国最强音”深受青少年喜欢。下列器官会直接影响歌手发声的是( )
A.鼻
B.喉
C.肺
D.食道
14.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为产前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依据是( )
A.产前死婴肺充血
B.产前死婴肺未吸入空气
C.产前死婴肺充满痰液
D.产前死婴肺泡内充有少量空气
15.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甲装置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C.③模拟的是肺
D.⑤模拟的是膈肌
16.溺水时,人体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7.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得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没有氧气
C.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多于二氧化碳
D.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发生沙尘暴时,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
B.在剧毒的环境中,人们应戴防毒面具
C.尘肺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D.尘肺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
19.如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缩小、小于外界气压
B.舒张、扩大、小于外界气压
C.舒张、扩大、大于外界气压
D.收缩、扩大、小于外界气压
20.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
B.a
C.a
D.c
21.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B.绿化周围的环境
C.勤打扫教室及环境
D.关闭门窗防止灰尘进入
22.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 )
A.氧气浓度太低
B.二氧化碳浓度太低
C.空气的湿度太低
D.空气的温度太低
23.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24.“世界呼吸日”是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联合新浪网共同发起,旨在促进人类关注呼吸健康,倡导环境保护的全球性公益活动,下列关于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运动也叫做呼吸作用
B.肺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呼吸运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25.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禁烟令,观察下图并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描述是( )
A.使吸烟者肺变黑的物质主要是烟雾中的一氧化碳
B.吸烟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诱发肺癌
C.青少年吸烟对肺的伤害更大
D.烟雾进入吸烟者肺部过程: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6.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造成工人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
A.口腔被塞入许多沙土
B.鼻腔被沙土堵塞
C.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D.沙土挤压使工人呼吸运动受阻
二、综合题
27.吸烟有害健康,为了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小欢用饮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饮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饮料瓶。
(1)模型中的笔筒和饮料瓶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_____和_____。
(2)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香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饮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_。
(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_____(吸气/呼气)过程。
(4)长期吸烟可诱发慢性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病变之一是许多细支气管阻塞,这会影响肺与_____的气体交换。
28.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_____模拟人体的膈肌,序号_____模拟人体的胸廓,序号_____模拟人体的气管,序号_____模拟人体的肺。
(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收缩,使得胸廓的_____(填“上下”或“左右”)径增大,_____扩张,肺内气压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______径的变化。
29.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人在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____段;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变_____。
(2)图乙中_____(填序号)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此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作用完成的。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到______,最后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0.如图是有关人体呼吸的相关信息,请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曲线图表示同一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曲线A表示是在_____状态下的呼吸。其中呼吸的动力主要来自_____和_____的收缩和舒张。
(2)曲线B能说明此人正处在_____状态。试举一例______。分析两图可知:耗氧量大的是曲线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脑属于神经系统;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心脏属于循环系统;D胃属于消化系统。
2.答案:D
解析: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吸进的空气,同时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3.答案:D
解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4.答案:A
解析: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箭头方向向下,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5.答案:D
解析:使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
6.答案:A
解析:从甲到乙时,胸廓变大,肋间肌、膈肌均收缩,是吸气过程,B错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C错误;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错误。
7.答案:B
解析: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雾霾天气无关。
8.答案:C
解析:吐气唱歌时是呼气的过程,气体由肺部排出。
9.答案:B
解析:房屋装修时,装修材料中往往含有有害气体,如苯、甲醛等,这些都对人体有害,所以房屋装修后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等有害气体散尽了,再入住。
10.答案:C
解析: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氧气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
11.答案:C
解析:北欧人的鼻子较大,这有利于对吸入的寒冷空气进行预热,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12.答案:C
解析:吸气时,胸廓扩大,A错误;呼气时,胸廓缩小,B错误;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离开血液进入肺泡内,D错误。
13.答案:B
解析:我们能说、能笑,这些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受到振动后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14.答案:B
解析: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完成第次呼吸时,肺内有空气,而存留在肺内的空气总有一部分不能被呼出体外,所以剪下的一块肺投入水中会漂浮。如果婴儿是产前死亡则其还没有过呼吸,肺内没有气体,呈实体状态,剪下的一块肺投入水中会沉下去。
15.答案:B
解析:甲图中肺缩小,表示呼气过程,B错误。
16.答案:A
解析: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7.答案:C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其次为氧气,氧气的含量多于二氧化碳。
18.答案:C
解析: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沙尘较多,应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在剧毒的环境中,戴防毒面具能减少有毒物质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疾病,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19.答案:D
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0.答案:A
解析:图乙中,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膈顶端下降,胸腔上下、左右、前后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完成吸气;此时,胸腔b气压最小,肺c气压次之,气管a气压最大,由此才能保证吸气过程的完成。
21.答案:D
解析:关闭门窗,外界的新鲜空气无法进入,教室内的一些有害气体或粉尘无法散发到室外,会影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
22.答案:A
解析: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氧气浓度降低,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
23.答案:C
解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24.答案:D
解析:人体呼吸过程中的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5.答案:A
解析:通过对比吸烟者的肺和不吸烟者的肺可知,吸烟严重危害人的呼吸系统,使肺变黑的主要物质是焦油。
26.答案:D
解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但是由于沙土挤压使工人胸廓压缩,呼吸运动受阻,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
二、综合题
27.答案:(1)呼吸道 肺
(2)有限的
(3)呼气
(4)外界
解析:(1)人体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模型中的笔筒和饮料瓶分别模拟呼吸系统的呼吸道和肺。(2)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能分泌黏液,既可以吸附杂质清洁空气,也可以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温暖作用,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3)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气体由瓶内排出,模拟的是呼气过程。(4)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慢性肺气肿患者细支气管堵塞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8.答案:(1)④ ② ① ③
(2)吸气 上下 肺
(3)左右
解析:(1)图示装置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胸廓;③模拟肺;④模拟膈肌。(2)图乙代表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时,由于膈肌收缩,使得胸廓上下径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于是气体入肺。(3)由于图示装置用瓶子代表胸廓,所以在吸气或是呼气时,无法使得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发生变化。
29.答案:(1)AB 收缩 大
(2)2 气体的扩散
(3)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析:(1)图甲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2)由图乙2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30.答案:(1)平静 肋间肌 膈肌
(2)运动 打篮球(或长跑) B
解析:曲线B与曲线A相比,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曲线B时此人在进行运动,如打篮球;曲线A表示在安静(或平静)状态下的呼吸。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的动力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曲线B与曲线A相比,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因此曲线B状态下的耗氧量比曲线A状态下的高。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