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少儿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细菌》的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处于最低级阶段。因此将《细菌》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前面来学习,用1课时来完成。其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在本节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主要是积累大量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年龄稍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外知识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学生熟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本节课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动画,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感性认识,获得生动表象,利用数学计数法,让学生认识细菌的繁殖速度惊人之处,这种学科联盟方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推理法:培养学生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菌的营养方式,使学生学习透过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3、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之以启发法和讲述法。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尝试模拟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3、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课题引入
由学生熟悉的不同的微生物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并提出问题: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学生观看图片,激发学习细菌相关知识的兴趣。
拓展PPT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体会生活,热爱生活,观察思考的能力。
细菌大小?
细菌个体微小,从婴儿出生,嘴上、皮肤上都会有细菌,细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不能看到细菌?想不想了解细菌的真面目??
教师利用比喻来形容细菌大小,10亿个细菌才是一粒小米那么大。
观察、思考、讨论,?明确细菌个体微小只有在电镜或高倍镜下才能看见。
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细菌有了直观的认识。
?教师利用比喻来形容细菌大小?,使学生直观认识细菌。?
细菌的形态
PPT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1、总结归纳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2、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
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确定细菌的命名)?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细菌的结构
通过视频观察、?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相同点与不同点。?对特殊结构要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特别是芽孢的认识。
通过观察认识细菌的结构。?
分组讨论细菌和动植物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观察芽孢的形成过程。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图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细菌的营养方式?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引导学生区分自养和异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举一些异养细菌的两种生活的细菌。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细菌的两种生活方式。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从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学生之间协作交流的能力?。
细菌的呼吸
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呼吸和动植物呼吸有所不同。?
让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细菌的呼吸方式。
不同学生课堂填表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及时的纠正和补充。
学生阅读、讨论、总结,学生根据理解完成填表,归纳细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细菌的生殖
通过视频观察细菌的生殖方式。?通过“技能训练”认识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惊人
?通过计算认识了解细菌繁殖快、数量多。并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深刻理解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菌和人类关系?
让学生阅读资料找出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和有害)。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小结?
根据本节细菌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师生讨论完成当堂练。
思考、回答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分组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通过问题将本节课有关细菌的知识点串起来,深化对本节课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的认识。
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结构
二、细菌的生活
???????1、细菌的营养方式
???????2、细菌的呼吸类型
???????3、细菌的分裂繁殖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小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1、它个体微小,易扩散;?
2、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九、作业:导学案 第一节《细菌》习题?
十、教学反思?
1、本课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录像、分析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使难点层层突破。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视频、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顺利地完成了自学和对问题的分析这个目标任务;指导学生把所学的书本知识跟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增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