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7 16: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榆树市城发乡中学校 杨璐
教材分析
本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安排在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在掌握了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认识动物运动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这对学生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具体的了解,但是对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还缺少深入的探讨,同时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时期,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求知欲很强。因此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标要求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2.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观察动画、做伸肘和屈肘动作等活动,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ww.renjiaoshe.com
认知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过程。
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过程。
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1.重点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探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进而认知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配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兔骨骼标本、自制骨、关节、肌肉模型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动物行为(捕食、迁徙、求偶等)的资料。学生观看并分析:这些动物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引出动物的行为这一概念,而动物的行为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体现出来的,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明确动物的行为这一概念,同时理解动物的行为是通过动物的运动体现出来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过渡:无论哪种方式的运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是什么呢?(运动系统),今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学习运动系统是如何完成运动的!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活动1 请同学们做伸肘和屈肘动作,分析在这一运动中有哪几个部位参与?
学生做活动,回答问题,进而总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课件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进一步介绍骨、骨骼、骨骼肌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自身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运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过渡:下面我们具体学习骨、关节、肌肉这几个方面知识。
2.四肢骨
活动2 学生观察教材42页家兔的骨骼图以及家兔骨骼模型,讨论、认识家兔的四肢骨以及人体的四肢骨(图片展示)。
学生观察识记家兔骨骼图片,并指出家兔骨骼模型中四肢骨的名称。
出示人体骨骼图,说明人的四肢骨和家兔是一样的,让学生对照人体骨骼图,进一步认识哺乳动物四肢骨的名称。
设疑:如果没有骨人体或者其他哺乳动物会怎样?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展示蚯蚓图片,蚯蚓的运动成为蠕动,速度很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骨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讨论)
出示自制简易骨、关节和肌肉模型,介绍骨的杠杆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观察,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3.关节的结构
设疑:单个的骨能产生运动吗?
活动3出示关节结构,观察课本43页图片,说说关节有哪些结构?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观察、自主学习)
演示并介绍关节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理论联系实际
(1)用我们学过的关节的知识来解释什么叫做脱臼?
(2)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应怎样保护?
学生上前指认关节,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关节,掌握关节的名称,进而保护关节,保护身体的意识。
4.骨骼肌
设疑:我们都知道骨本身是不能完成运动的,除了关节,还需要哪个结构的配合?学生回答。(骨骼肌)
活动4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3页鸡翅图片并阅读文字,看看骨骼肌的组成,思考肌肉的特性。(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展示骨骼肌图片,进一步介绍。提出问题: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一块骨上吗?
模型演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运动的过程。阐述骨骼肌对于运动的意义。(提供动力)
设计意图:运用实物模型,将抽象的结构具体形象化。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活动5 课件展示运动过程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的作用,即运动是怎样产生的?肌肉为什么收缩?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展示模型,提出问题:骨骼肌舒张会产生向外推力吗?伸肘运动是怎样完成的?(学生回答。)
强调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课件展示伸肘和屈肘动作,判断肌肉状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充分的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运动的本质。
(三)其他运动系统的参与
思考:只有运动系统参与就能完成运动吗?其他系统参与运动了吗?哪位同学能上台来示范快速蹲起动作?
提出问题:做这个动作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归纳: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运动的意义
讨论: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结构化。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情感升华:生命在于运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创新无止境
引导学生课后动手设计模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当堂检测
课件出示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其他系统的参与
四、运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