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表现手法(二)(微课视频+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表现手法(二)(微课视频+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2 09:01:58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表现手法授课:陆陆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专题课程] 课程编号ZS1607010201ZKFX0503LCW
学习目标1.分清术语
2.了解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我了解: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我了解:表达方式: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层次分明,便于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格局,便于安排材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倒叙: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的了解。使文章充实而又跌宕起伏。我了解:表达方式: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我了解:表达方式: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表达方式: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表达方式: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我了解: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对比、烘托、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题型探析:1.文章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效果)是什么?
2.文章用……写法来写……?
3.文章在写作艺术上有什么特色?(包括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答题模式:手法+内容+作用分析表现手法: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突出纵向对比:截取同一事物不同的发展过程 中迥然不同的环节进行比较。
横向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纵向对比:如《故乡》鲁迅
“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
和“我”面前的中年闰土横向对比:如《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侧面描写对比海燕的英勇无畏实战演练:文中第2段和第8段画线句写了鹰的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的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楞着的嶙峋瘦骨。”对比,写出了鹰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鹰的雄姿和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机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鳞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分析表现手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衬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远怨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汉乐府诗集》正面衬托(映衬):《藤野先生》:日本“爱国青年”诸多表现,从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可敬可爱。反面衬托(反衬):答题模式:用B衬托A,突出/衬托A 的(特点、心情、感情、性格、品质等)。实战演练:分析文中第11、12段写其它树和花的作用(《秃的梧桐》)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实战演练:分析文中第11、12段写其它树和花的作用(《秃的梧桐》)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用其他树和花毫无生机衬托梧桐,突出(反衬)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与坚韧不屈的精神。1.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2.分析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小结慕联提醒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