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7 13: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知识体系
关键点击
1个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种关系——功和能的关系
知识点一 能量守恒定律
(1)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重要事实
①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②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能量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2)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知识点二 能源与能量耗散
(1)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从远古到今天经历了柴薪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三个时期.
(2)能量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便于利用了.
1.当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时,一定有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多.(  )
[答案] √
2.做功越多,能量的转化也越多.(  )
[答案] √
3.外力对物体不做功,这个物体就没有能量.(  )
[答案] ×
4.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  )
[答案] √
5.电能、焦炭、氢能属于一次能源.(  )
[答案] ×
6.冒起的煤烟和散开的炭灰可以重新合成一堆煤炭.(  )
[答案] ×
1.司机关闭油门后,汽车慢慢停下来,汽车的机械能消失了吗?
[提示] 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2.近几年流行一种“自发电电动车”(如图),基本原理是将一小型发电机紧靠车轮处,车轮转动时,带动发电机运转,发出的电又继续供给电动车,你认为仅靠这种方式,电动车能持续运动下去吗?
[提示] 仅靠这种方式,不能使电动车持续运动下去.因为靠这种方式,只能将电动车的一部分能量收集起来,但电动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做负功,不断把电动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要想使电动车持续运动下去,必须不断地给电动车补充新的能量,如给电动车的电源充电.
要点一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适用范围
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
2.表达式
(1)E初=E末,初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等于末状态各种能量的总和.
(2)ΔE增=ΔE减,能量的增加量等于能量的减少量.
3.应用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2)明确该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在变化.
(3)确定参与转化的能量中,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
(4)列出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之间的守恒式(或初、末状态能量相等的守恒式).
【典例】 2月13日,平昌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U形池项目中,我国选手刘佳宇荣获亚军,为我国夺得首枚奖牌.如图为U形池模型,其中A、B为U形池两侧边缘,C为U形池最低点,U形池轨道各处粗糙程度相同.一小球在池边高h处自由下落由左侧进入池中,从右侧飞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再次进入池中后,能够到达A点上方h处
B.小球再次进入池中后,刚好到达左侧边缘A然后返回
C.小球再次进入池中后,不能冲出左侧边缘A然后返回
D.小球再次进入池中后,能够冲出左侧边缘A然后返回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知道小球在圆弧中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越大,平均压力也越大,平均摩擦力也越大,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也越多,由此分析能量的损失情况.
[解析] 小球在池边高h处自由下落由左侧进入池中,从右侧飞出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此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mg·;小球再次返回时,平均速率要小于由左侧进入池中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则平均摩擦力要小,克服阻力做功小于上一次,则阻力做的功小于mg·;故小球再次进入池中后,能够冲出左侧边缘A然后返回,且上升的高度小于,故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针对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
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
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解析] 永动机是指不消耗或少消耗能量,而可以大量对外做功的装置,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所谓的永动机的发明,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人类只能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但绝不可以创造规律、改变规律以及违背规律行事,即使以后科技再发达,也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所以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A错误.太阳辐射大量的能量,地球只吸收了极少的一部分,辐射到星际空间的能量也没有消失,B错误.马和其他动物要运动,必须消耗能量,动物的能量来源是食物中储存的生物质能,C正确.所谓的“全自动”手表内部一定有能量转化装置,D错误.
[答案] C
易错警示(
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
要点二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功与能的区别
(1)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是过程量.
(2)能反映了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一种本领,与物体所处的状态相对应,是状态量.
2.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而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具体功能关系如表:

能量转化
关系式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的改变
WG=-ΔEp
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的改变
WF=-ΔEp
合外力做功
动能的改变
W合=ΔEk
除重力、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
机械能的改变
W=ΔE机
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对物体系统做功
内能的改变
Ff·x相对=Q
3.利用功能关系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2)明确该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在变化.相应的有哪些力做功.
(3)确定参与转化的能量中,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
(4)列出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与对应的力做功的关系式.
【典例】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点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
A.重力做功2mgR
B.机械能减少mgR
C.合外力做功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mgR
[思路点拨] (1)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说明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
(2)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变化量.
[解析] 小球从A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通过轨道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解得v2=gR,小球从P点运动到B点,重力做的功为mgR,设摩擦力做的功为W,根据动能定理有mgR+W=mv2,合外力做的功为mgR,摩擦力做的功为W=-mgR,由功能关系知小球的机械能减少mgR.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
应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不同功能关系的含义:
(1)重力做功是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原因,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
(2)弹力做功是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原因,弹力做多少功,弹性势能就减少多少;
(3)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多少功,动能就增加多少;
(4)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功是机械能变化的原因,其他力做多少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针对训练]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由底端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其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B.动能减少了mgh
C.动能减少了
D.机械能损失了
[解析]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选项A正确;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则可知动能减少量为ΔEk=ma=mgh,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机械能的损失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因为mgsin30°+Ff=ma,a=g,所以Ff=mg,故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f=mg=mgh,选项D错误.
[答案] AC
易错警示(
功与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做功需要一个过程.能反映物体对外做功的本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且功与能不能相互转化,但物体的能量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起重物,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B.电流通过电阻丝使电能转化为内能
C.内燃机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某过程做了10 J的功,一定有10 J的能量发生了转化
[解析] 运动员举高重物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存储的化学能,通过对重物做功使重物的机械能增加,A正确;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流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B正确;内燃机中燃料燃烧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错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D正确.
[答案] C
2.(多选)(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颗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击中了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从中穿出.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加的机械能
B.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等于系统产生的热量
C.子弹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
D.子弹减少的动能等于木块增加的动能与子弹和木块增加的内能之和
[解析] 由能量守恒定律对子弹分析可知,子弹减少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木块增加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木块和子弹的内能,A、C错误,D正确.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分析可知,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正确.
[答案] BD
3.(能源与能量耗散)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能量守恒,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
B.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周围农村的环境温度
C.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D.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解析] 能源不是能量,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是能源是有限的,故需要节约能源,故A错误;能量耗散使除内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故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周围农村的环境温度,故B正确;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燃烧后产生的大量含硫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故C正确;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故D正确.
[答案] A
4.(多选)(功能关系的应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高h处以g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
C.物体的动能增加mgh
D.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mgh
[解析] 物体从高h处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mgh,重力势能减少mgh,选项A错误,D正确;物体的加速度为g,故合外力为mg,合外力做的功为mgh,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增加mgh,选项C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动能增加mgh,故机械能减少了mgh,选项B正确.
[答案] BCD
知识拓展之——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
1.两种摩擦力做功的比较
2.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的计算
Q=Ff·x相对,其中Ff指滑动摩擦力的大小,x相对指发生摩擦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移的大小.
【典例】 电动机带动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传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传送带足够长,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求:
(1)小木块的位移;
(2)传送带转过的路程;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
(4)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5)因传送小木块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得a=μg
由公式v=at得t=,小木块的位移x1=t=
(2)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路程x2=vt=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Ek=mv2
(4)小木块在和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移动的距离x相对=x2-x1=,
产生的内能Q=μmg·x相对=mv2
(5)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因传送小木块电动机多消耗电能
ΔE=Q+mv2=mv2
[答案] (1) (2) (3)mv2 (4)mv2 (5)mv2
计算内能的两种方法
(1)由公式Q=F滑x相对进行计算.
(2)由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系统产生的内能Q等于其他能量的减少量,即Q=E减.
[针对训练] (多选)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质量为m的物块,如图甲所示.以此时为t=0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其中v1>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则(  )
A.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B.0~t1内摩擦力对物块做负功,t1~t2内摩擦力对物块做正功
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mv-mv
D.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变化量的大小
[解析] 由图乙知,物块先向下运动后向上运动,则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应向上,0~t1内,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则摩擦力对物块做负功,在t1~t2内,物块向上运动,摩擦力向上,即摩擦力对物块做正功,同时有μmgcosθ>mgsinθ,得μ>tanθ,故A错误,B正确;0~t2内,由v-t图象中“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块的总位移沿斜面向下,高度下降,重力对物块做正功,设为WG,根据动能定理得:W+WG=mv-mv,则传送带对物块做功W=mv-mv-WG,故C错误;0~t2内,重力对物块做正功,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也减小,都转化为系统产生的内能,则由能量守恒得知,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故D正确.
[答案]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