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 3.1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1 3.1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7 14:17:2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1.在下列各图中,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若将A撤掉,A、C、D中的B球状态不变,则可知A、C、D中,A、B间无弹力,而B中B球状态会发生变化,故B中A、B间一定存在弹力.
2.如图所示,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甲         乙
A.极限法   B.放大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答案】B
【解析】题图甲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将微小形变放大,题图乙是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变化观察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故为放大法,B正确.
3.(多选)(2019·山西三校联考)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两端均在5 N的拉力作用下,弹簧伸长了10 cm(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
B.此时弹簧的弹力为10 N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 N/m
D.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答案】AC
【解析】轻质弹簧的两端均在5 N的拉力作用下,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F弹=5 N,故A正确,B错误.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50 N/m.故C正确,D错误.
4.(2019·黔东南名校调研)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弹簧,原长x0=10 cm,劲度系数k=500 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均为m=1 kg,则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g取10 m/s2)(  )
A.22 cm   B.24 cm 
C.26 cm   D.28 cm
【答案】C
【解析】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得kxB=mg, 得xB== m=0.02 m=2 c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由二力平衡得kxA=2mg,解得xA= m=0.04 m=4 cm.所以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l=x0+xA+x0+xB=26 cm.故C正确,A、B、D错误.
第三章 第一节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答案】B
2.(2019·泰州校级月考)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存在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D.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答案】D
【解析】物体发生直接接触时,不一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错误;由弹力定义可知,两物体不接触则一定没有弹力,故B错误;只有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故C错误;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故D正确.
3.(2019·长春名校联考)如图中,就光滑接触面对球或棒的弹力作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中,球受到墙壁的弹力和台阶的弹力,两个弹力都与接触面垂直,所以墙壁的弹力垂直于墙壁向右,台阶对球的弹力通过球心,故A正确.B中,假设斜壁对小球有弹力,则小球受到重力、地面向上的弹力和斜壁斜向下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不为零,则小球将向右滚动,与题不符,故斜壁对小球没有弹力,小球只受地面向上的弹力,故B错误.C中,槽对杆的底端的弹力方向指向球心,故C错误.D中,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弹力,则小球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三个力的合力不为零,则小球将向左摆动,与题不符,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D错误.
4.(2019·汕头期末)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下端悬挂重为10 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现换用另一个重为25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这时弹簧的长度为15 cm,则弹簧的原长、劲度系数分别是(  )
A.20 cm,500 N/m   B.10 cm,500 N/m
C.10 cm,1 000 N/m   D.20 cm,1 000 N/m
【答案】B
【解析】设弹簧的原长、劲度系数分别为L、k,根据胡克定律F=kx得,下端悬挂重为10 N的物体时10=k(0.12-L),换另一个重为25 N的物体悬挂时25=k(0.15-L),联立两式解得k=500 N/m,L=10 cm.故A、C、D错误,B正确.
5.(2019·信阳校级月考)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不一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C.A物体对B物体有弹力,是因为B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答案】D
【解析】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弹力,还要看是否有弹性形变,故A错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一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A物体对B物体有弹力,是因为A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故C错误.根据弹力方向的特点可知,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正确.
6.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答案】BC
【解析】每根弹簧的弹力F= N=150 N,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125 N/m.
二、非选择题
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砝码质量m/(×102 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x/(×10-2 m)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42.0
54.0
(1)根据所测数据,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___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答案】(1)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2)0~4.9 25.8
【解析】用描点法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所画出的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可知,在砝码质量小于500 g即弹力小于4.9 N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成正比,满足胡克定律.由图线可知,当F=4.9 N时,弹簧伸长x=34 cm-15 cm=19 cm,由F=kx可知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5.8 N/m.
能力提升
8.(2019·定州校级月考)S1、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  )
A.S1在上,a在上   B.S1在上,b在上
C.S2在上,a在上   D.S2在上,b在上
【答案】A
【解析】上面的弹簧拉力一定,为F上=(ma+mb)g=kx上,要使x上小一些,k应大,所以S1应在上面,S2在下面.S2挂在下面,由F=k2x下=mg知,在k2一定时,m越小则伸长量x越小,又ma>mb,所以b应挂在S2下面,a在上.故选A.
9.(多选)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以确定(  )
A.弹簧的原长为10 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C.弹簧伸长15 cm时弹力大小为10 N
D.弹簧伸长15 cm时弹力大小30 N
【答案】ABD
【解析】由图知,当弹力F=0时,弹簧处于原长L0=10 cm,A正确;由F-L图象知,当弹力F=10 N且弹簧处于拉伸时,弹簧长度为L=15 cm,弹簧的伸长量x=L-L0=(15-10) cm=5 cm=0.05 m.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 N/m=200 N/m,故B正确.当弹簧伸长了x′=15 cm=0.15 m,弹力的大小为F′=kx′=200×0.15 N=30 N,故C错误,D正确.
课件50张PPT。本章将从力的概念入手,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并学会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会表示力的方法等.本章知识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力的概念,体会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1.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转亮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转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转亮时开始(  )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B.A、B相遇时速度相同
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C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了运动学图象问题中学生的识图能力.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s末甲、乙的瞬时速度相同,2 s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在前,乙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2 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甲在前,乙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4 s末,甲、乙位移相同,即乙追上甲.一、认识形变
1.形变:物体________发生变化.
2.形变的类型:压缩形变、________形变、弯曲形变、________形变.
3.形变的观察:物体形变很小时需借助________才能观察到.形状 拉伸 扭曲 仪器二、弹性与弹性限度
1.弹性:物体具有的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弹性形变: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__________原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形状不能__________,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
恢复原状 完全恢复 完全恢复三、探究弹力
1. 弹力: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弹力的方向:
(1)压力的方向________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________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3)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________的方向.垂直于 垂直于 收缩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
表达式:F=kx.
劲度系数:k的单位N/m.
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劲度系数k是由弹簧本身的因素来决定的,和弹力及形变的大小无关.
四、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达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________表示力的________、方向、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具体步骤是:
(1)选定标度,即确定用多长的________表示多少N的力.若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各力应取相同的标度.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以每个力分为2~5段为宜.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选的标度确定.
(3)标上刻度,并在线段的末端标出________,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 大小 线段 箭头 方向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粗略地表示物体在某个________上受力情况的方法.力的示意图对线段的长度和力的大小关系并不要求严格对应,所以不需要标度,但__________必须是准确的.
方向 力的方向1.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直接接触.
(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挤压或拉伸).
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特别注意的是:两物体接触仅仅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接触不是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接触后,若两物体在接触处发生相互挤压或相互拉伸,使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则物体间就产生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的确定
两物体间弹力的产生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弹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每一个弹力的产生都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换句话说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与其接触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如物体与水平支持面间产生的一对弹力通常称为压力、支持力.其中压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发生了形变,从而对支持面产生了压力.支持力产生的原因是支持面发生了形变,从而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了支持力.
2.弹力有无的判断
(1)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如弹簧)可由是否发生形变直接判断.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判定.
①假设法:可以假设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撤去,看物体是否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则接触处无弹力,若不能,则接触处有弹力.
②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换成软的,易发生形变的物体来代替.若替换后能发生形变,则表示原接触处有弹力存在,若替换后仍不能发生形变,则表示原接触处无弹力存在.
③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若存在弹力时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相吻合,说明接触处有弹力存在,否则接触处无弹力.
3.弹力方向的确定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几种常见情况如下表:
特别提醒:判断弹力方向的方法是:先明确两物体之间作用的类型,再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弹力的方向.
解析:甲属于绳的拉力,应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因此弹力方向沿绳向上;乙中A点属于点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与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面斜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与平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A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向上.
答案:它们所受弹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题后反思:(1)当面(或曲面)接触,弹力垂直于面.
(2)绳上弹力沿绳并指向绳收缩方向.
(3)与球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答案】见解析图【解析】图甲中小球受绳子的拉力和半球的弹力作用;图乙中木棍受地面的支持力以及台阶对木棍的弹力;图丙中,绳子竖直,故小球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斜面对球没有弹力.故答案如图所示.一、实验目的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并学习所用的科学方法.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二、实验原理
弹簧受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得出(可以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可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三、实验器材
1.固定弹簧所需的器材:弹簧,铁架台.
2.使弹簧形变所需的器材:钩码.
3.测量弹簧的长度所需的器材:刻度尺.
4.作Fx图象所需的器材: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悬吊在铁架台上,让弹簧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原长l0.
2.将钩码挂在弹簧下端,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l和记录钩码的质量m,并填入表格内.
3.改变悬挂钩码的质量,重复上一步骤多次.
4.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以弹簧的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描点,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
5.以弹簧的伸长量x=l-l0为自变量,根据图线写出弹力F=mg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式.
6.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五、实验结论
由图象可得关系式F=kx,k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六、注意事项
1.所挂的钩码不能过重,以免弹簧超出弹性限度.
2.每次增减钩码测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竖直悬挂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能与砝码重力不相等. 例2 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数据.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不计.
(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图象.
(2)根据图象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g取10 N/kg)解析:未挂砝码时,弹簧保持原长,则弹簧原长为6.0 cm=0.06 m.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分别求出拉力不同时弹簧的伸长量.
(1)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数据见下表,再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并连线,如下图所示.答案:(1)见解析 (2)25 N/m
题后反思: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变化量关系的实验中,其Fx图线是一条直线,图线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答案】(1)将x轴第一小格取为1 cm,y轴每一小格取为0.25 N,将各点描到坐标纸上,如图所示.
(2)由图象得F=20x.
(3)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表示使弹簧伸长(或缩短)1 m所需的拉力为20 N.
特别提醒:(1)一个力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在同一物体上画几个力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一标度.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比较 例3 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 mm)的线段;
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
答案:见解析
题后反思:作力的图示的一般步骤:选标度→画线段→定刻度→加箭头.3.(2017·通渭校级期中)质量均匀的钢管,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竖直绳悬吊着,如图.已知钢管受重力的大小为50 N,绳子拉力大小为25 N,地面支持力大小为25 N,请画出力的图示.
【答案】见解析 【解析】对钢管受力分析,受重力G、细线的竖直向上拉力F1、地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和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图如下. 例4 如图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两弹簧的压缩量x1和x2.综合 · 拓展 · 提高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