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科学教科版 五年级下
春
夏
秋
冬
观察图片,问题引入
四季交替,年年循环,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现象,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模拟实验
我国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
立杆测影
杆影的长度作为研究四季的一个已知条件,用来判断季节的依据。
模拟材料:
手电筒模拟“太阳”
地球仪
大头针
实验方法:
1.在实验桌上用粉笔画好公转轨道,并在轨道上标出A、B、C、D四个点(如右图所示)。
2.在A、B、C、D四个位置放上一个小地球仪,地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如右图所示)。
3.在地球仪上同一地点(如:杭州)垂直插入四枚大头针,使大头针高度保持一致(如右图)。
4.转动地球仪,让大头针正对手电筒光源方向(表示正午时分)。
A
B
C
D
大头针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B
C
D
5.用直尺测量不同地点上的杆影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如下表)。
6.根据杆影长短判断季节。
交流实验现象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B
C
D
A、C长短基本一致、较长;B点长度最短;D点长度最长。
发现:
A
B
C
D
春
夏
秋
冬
根据古人的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发现是否有共同之处?能判断出4个点的季节吗?
北极圈
赤道
四季的成因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大头针的影长变化吗?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光都照射到赤道上,地球仪上大头针的影长不会发生变化。
不会发生四季现象
北极圈
赤道
春分(3.20)
夏至
(6.21)
秋分(9.22)
冬至
(12.21)
四季的成因与地轴倾斜角度和方向均保持一致有关,即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北极圈
赤道
春分(3.20)
夏至
(6.21)
秋分(9.22)
冬至
(12.21)
1.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年中地球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分析实验,解决问题
同一地区,夏季影( ),阳光( );冬季影( ),阳光( )。
短
直射
长
斜射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
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南半球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春
夏
秋
冬
返回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地轴
秋
冬
春
夏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半球阳光照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季节也相反。
四季的解释
北极
晨昏线
南极
黑夜
白天
我们能够对一年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出现进行解释了吗?小组讨论,并记录。
四季的成因: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地球不同地区,影长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季节。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有不同的季节。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地球公转的意义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2)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 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 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地轴不断发生变化
(3)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B
B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7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
2.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影的长度变化,并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
3.从导致影变化的原因,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并用画图的形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模拟地球公转实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四个小地球仪、一根大头针、手电筒、尺、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问题引入
师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片,提出问题:四季交替,年年循环,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现象,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生观察图片,猜测: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板书课题: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二、模拟实验
师:古人在研究四季成因时,用的是立杆测影的方法。师出示资料,提出问题:古人判断春夏秋冬的依据是什么?
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预测):根据正午杆影的长度,影子最短的是夏季,影子最长的是冬季,影子适中的是春秋季节。
师:我们也用古人的方法来研究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师出示材料:四个小地球仪、一根大头针、手电筒(模拟太阳)。
师引导学生模拟实验:
1.在实验桌上用粉笔画好公转轨道,并在轨道上标出A、B、C、D四个点;
2.在A、B、C、D四个位置放上一个小地球仪,地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3.在地球仪上同一地点(如:杭州)垂直插入四枚大头针,使大头针高度保持一致;
4.转动地球仪,让大头针正对手电筒光源方向(表示正午时分);
5.用直尺测量不同地点上的杆影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6.根据杆影长短判断季节。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B
C
D
生模拟实验。
生交流实验现象: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B
C
D
发现:A、C长短基本一致、较长;B点长度最短;D点长度最长。
师引导学生:根据古人的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发现是否有共同之处?能判断出4个点
的季节吗?
我的观察记录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三、四季的成因
师过渡:刚才我们用模拟实验知道了正午影长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春夏秋冬。如果地
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大头针的影长变化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可以用PPT动画演示或者引导学生用模拟材料试探。
发现: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光都照射到赤道上,地球仪上大头针的影长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不会发生四季现象。
师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产生春夏秋冬交替。引导学生知道A是春分(3.20)、B是夏至(6.21)、C是秋分(9.22)、D是冬至(12.21)。
师引导学生:地轴不倾斜,不会发生四季现象,可见四季的成因与地轴倾斜角度和方向均保持一致有关,即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
师再次出示模拟实验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年中地球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用PPT动画演示引导学生,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准备好的示意图上画影长(如下图),预设:同一地区,夏季影( 短 ),阳光( 直射 );冬季影( 长 ),阳光( 斜射 )。——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
正午,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同一地区同一物体的影长示意图(北半球)
2.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预设:阳光的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刚刚是北半球的四季,在南半球呢,会怎样?师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用画图解决问题:
正午,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同一地区同一物体的影长示意图(南半球)
生交流南半球的四季,并与北半球比较,发现:南半球阳光照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季节也相反。
四、四季的解释
师:现在,我们能够对一年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出现进行解释了吗?小组讨论,并记录。
生讨论、记录、交流解释。(预设: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地球不同地区,影长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季节。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有不同的季节。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说明:对四季的解释,如果学生能说出第3点,那么他们对四季的成因就真正地了解了,如果不能说出第3点,教师可以稍作引导,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再去找资料找一找四季形成的成因。)
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的意义。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选择题。
(1)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
A. 南回归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答案:B。
(2)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
A. 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 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 地轴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B。
(3)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答案:C。
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轴倾斜、地球公转
夏季、直射影短、温度高;冬季、斜射影长、温度低
发生一年四季现象
(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