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测试题
一、 单选题 :
1、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③图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2、导致两宋时期文化繁荣不同于以前各朝代的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广泛的对外交流
C.民族间频繁接触 D.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3、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5、下面表格是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最直接反应了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C.南方人口增长率比北方高 D.促使驿站制度的形成
6、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早出现于( )
A.苏州 B.杭州 C.四川 D.云南
7、历史学家张岂之曾说:“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南宋政府外贸收入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③国家采取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9、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无徽不成镇”
10、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A.苏州、湖州己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B.苏州、湖州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
C.苏州、湖州已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D.苏州、湖州生产的水稻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11、七年级历史课上,王老师出示了如下四幅图片,由此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
A.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 B.宋代商业的繁荣
C.宋朝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 D.宋朝经济的发展
12、穿越时空隧道,如果你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商品
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以下哪样工具出现在宋朝?
A. B.
C. D.
14、早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但直到哪一时期,水稻产量才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盛赞的是( )
A.江西景德镇的瓷器 B.定窑的孩儿枕
C.莫高窟的塑像 D.绚丽多姿唐三彩
16、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下列关于瓷器发展状况的描述,不属于宋代的是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美感别致
北宋兴起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越窑青瓷如玉如冰
17、有一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A.唐代邢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瓷窑
18、以下有关宋朝经济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北宋时蜀地纺织品“号为冠天下”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④广州、泉州是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汝窑瓷 B.三彩瓷 C.哥窑瓷 D.钧窑瓷
20、近年来,江苏某地文物部门挖掘了一座古代墓葬,专家们初步判定墓葬的生活年代不早于元朝。下列文物中对于专家断代最有帮助的是
A.唐三彩 B.半两钱 C.青花瓷
2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请你为该展厅选 择一个最合适的名称(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22、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23、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瓦子”里有人在说书
③有志青年习武抗击辽军
④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此记载最能表明末朝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现象是
A.商品买卖开始使用纸币 B.出现新的商业区---草市
C.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D.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25、《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二、 综合题 :
26、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北宋纸币铜版。
(2)材料二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海上丝绸之路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你知道海上丝綢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吗?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7、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的文章
(1)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经济格局呈现什么趋势?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2)结合材料一分析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的“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什么?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8、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
图三
材料三 宋代南北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北方 大量引进粮食从南方引进。 煤开采量世界第一。 开封商业繁荣
南方 引进占城稻并推广种植;太湖流域称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金属冶铁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陶瓷业、造船业迅速发展。 城镇兴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在四川地区出现。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 B ”进行专门管理。
(1)请分别说出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2)该水利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工程的中心是__________。
(3)完成材料三A、B两处内容的填充。依据材料三,概括出宋代经济的主要特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出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共计 25 分)
1、【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经验;南方自然环境的优越。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所以与③图所示经济状态(南重北轻)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宋。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较多地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如指南针的运用,文学方面宋词、元曲和话本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3、【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可知“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的区别是政治结构发生变化;根据题干材料“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可知“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的区别是经济格局发生变化;ABC三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再现考查隋唐宋与秦汉的区别,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隋唐宋的主要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即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变化。
4、【答案】A
【解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意味着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即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知,题干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A。
5、【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的内容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表格的内容,排除;故选B。
6、【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交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的货币,最早在四川境内流通,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所以答案选C。
7、【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金和议达成之后,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加之后来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这南宋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大趋势;交通的便利,水运发达,运河靠近海边,便于发展海外贸易,使得海上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①②④项都正确,③南宋时期国家重视商业的发展,所以③表述错误,故排除。故选C。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相关史实江南经济的发展,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苏糊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
9、【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项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无徽不成镇” 这句民谚说出了明清时期到处都有徽州商人的事实。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苏州、湖州己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故A符合题意;苏州、湖州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的说法明显错误,“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是苏州、湖州己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没有涉及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故BCD对“苏湖熟,天下足”解读不正确,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根据四幅图片“秧马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宋代针铺商标”结合所学知识,秧马是宋朝的插秧农具。宋代的海船体现了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和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商业繁荣,宋代针铺商标反映商朝已经有广告意识,由以上信息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宋朝经济的发展,D符合题意;“秧马图”“宋代海船” “宋代针铺商标”反映不出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A不符合题意;“秧马图”反映不出宋朝商业的繁荣,B不符合题意;宋朝没有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政府设“行在会子务”,正式发行会子。因此,上午携带纸币购买商品可能经历,A不符合题意。
B项,两宋时期,政府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而玉米于明朝时期引入中国。午餐不可能吃到玉米。故B符合题意。
C项,唐宋时期,唐诗和宋词繁荣。两宋时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故C项可能经历,C不符合题意。
D项,南宋时期,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故D项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是秧马,是宋朝出现的插秧农具,故A符合题意;B是曲辕犁、C是筒车,是唐代的农具,故BC不合题意;D是耧车,西汉时期出现,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水稻产量的增加得益于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后推广到东南地区。由于宋朝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所以宋朝粮食产量最高的是水稻。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反映了“此都”生产的瓷器反映了中国制瓷业的高峰。结合课本所学,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总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A项符合题意;定窑的孩儿枕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瓷器,B项不合题意;莫高窟的塑像体现的是雕刻艺术,C项不合题意;绚丽多姿唐三彩是唐朝最有名的瓷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为祖国的瓷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而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所以不属于宋代的是D项,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属于宋代瓷器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的瓷器中心。宋代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蜀地纺织品“号为冠天下”;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选项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手工业发达,制瓷业相当发达,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窑”。而三彩瓷是唐朝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瓷器,因其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能彰显盛唐气象,被称为“唐三彩”。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初步判定墓葬的生活年代不早于元朝”,由此判断应该是青花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原始青花瓷在宋朝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唐三彩出现于唐朝;选项 B半两钱出现于秦朝,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归纳总结能力。分析图片,《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拓片、货郎图都反映的是宋朝商业的繁荣情况。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代表了海外贸易的发达,海外贸易也属于宋朝商业方面,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2、【答案】A
【解析】题干的“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可以看出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制瓷业发达,南宋都城临安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的情景可以看到,故①符合题意;宋朝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故“瓦子”里有人在说书的情景可以看到,故②符合题意;辽在北宋灭亡之前已经被金所灭,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故南宋都城临安不会出现有志青年习武抗击辽军的情景,故③不符合题意;北宋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南宋都城临安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的情景可以看到,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说明宋代的商业已经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材料反映宋都开封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勾栏。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材料不符。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句话的涵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北宋开封城内)街南有桑家瓦舍(古代商业娱乐场所名称),靠近城北处则有中瓦(指中型的瓦舍),其次是里瓦(指瓦舍的名目,一说指管理官奴的官署),其中有大小的瓦舍五十多座。这里面中瓦子莲花棚和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和象棚最大,均可容纳几千人。材料反映宋都开封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所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二、 综合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共计 3 分)
26、【答案】(1)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方超过北方原因:北方战乱.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等。
(2)交子,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机构:市舶司,货物:瓷器.丝绸.棉织品等,元朝。
(4)原因:宋朝的经济发展;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用于航湘),政府采取的贸易鼓励政策;海上交通发达任选其中两项)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广南市舶,利入甚厚”“苏湖熟,天下足” 说明了北宋时期南方的重要性,南宋时期苏湖一带经济发展,可以解决全国的粮食问题。故材料反映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具,为南方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扶持从民众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材料二 “北宋纸币铜版”,结合课本所学,北宋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四川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依据课本所学,“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促进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宋朝手工业繁荣,丝织业发展;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也,南宋也有很大发展;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瓷器闻名于世。如果我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时我会装载瓷器、丝绸、棉织品等,因为这些货物是我国特有的,当时最出名的;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比宋朝有了更大的拓展,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从宋朝的五六十个増加到元朝的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依据题干三则材料及已学知识可得出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等方面分析归纳。宋朝的经济发展,农业、种植园发展、手工业繁荣;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政府采取的贸易鼓励政策。
【点睛】
(1)问材料一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南方的收入丰厚、粮食产量可满足整个天下的温饱,由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所学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可;(2)问“北宋纸币铜版”是解题的关键,北宋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二小问从纸币携带方便、货币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3)问“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机构”是解题的关键;宋代商人出海的商品应该是当时宋朝发达的商品,据所学宋代发展的农业、手工业品等、出海还需要发达造船业、先进的航海技术;因为宋朝的基础,元朝的强大,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强盛;(4)通过三则材料以及已学知识可得出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7、【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到南宋
(2)原因略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占城稻
(4)启示略
【解析】(1)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表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占城稻。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的前提;要重视先进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推动农业发展;要重视优良农作物的推广;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点睛:抓住题眼“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的启示”,这是解题的关键;?社会稳定与否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往往是伴随北方的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北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经验带到南方,客观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要重视优良农作物的推广,如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占城稻等。
28、【答案】(1)曲辕犁;秧马。
(2)隋朝大运河;洛阳。
(3)A:交子;B:市舶司;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重视水利的兴修;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图二是宋朝的生产工具秧马。
(2)根据“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的名称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由于四川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宋代经济的主要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对外交往的加强,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