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语文(部编版)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论世】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知人】
【诵读】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ī)
哺(bǔ) 育 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样(bǎng)
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 wǎn (宛) 转
1.读准字音
【诵读】
1.读准字音
【诵读】
2.读出节奏
(1)朗读词、歌词两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诵读】
3.读出感情
(1)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等读出赞颂之情。
(2)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诵读】
黄河颂——朗诵配乐
【批注】
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共鸣、质疑等方面在文章相应地方写下自己的思维痕迹。
批注升级:由点及面
批什么:“点”: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文题、文尾等;
“面”: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等。
批注升级:追根溯源
【链接】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在表现形式上,各章歌词或是奔放热情的自由诗,或是优美雅致的散文诗,或具刚健朴素的民歌风,无不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作品以奔腾浩瀚的黄河为象征,表现中华民族深受屈辱而奋起抗争的伟大形象。
批注升级:追根溯源
望
颂
学
批注升级:由实而虚
换句话说:由主要物象……(实),表达了……情、志、理(虚)。
仿照这一思维路径,请就文本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节选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节选
我们从来就没有退缩过
因为我们有伟大的祖国
你看看黄河的气势,长江的气魄
相信自己,我们都是勇士
相信科学,必将战胜病魔……
此时,祖国母亲
您的许多儿女们
唱着新的《黄河大合唱》
千里弛援,赶到您的身旁
为您疗伤,拼全力抗击病魔的疯狂进犯
他们把最前沿的阵地牢牢坚守
他们与您同在
他们把大爱的旗帜高高擎起
……
语文(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