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趣味导入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文是他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遇害全过程的文章,读来令人动容。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知识链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他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学习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避免、严峻、执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 事迹,感受革命传统教育。(重点)
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难点)边听音频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预习检测稚避啪瞪僻靴刑哼魔瞅绑啃袍执峻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禾笔画:13笔顺:zhì春风成了一双手,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幼稚 童稚 稚嫩 稚气组词:造句:结构:半包围部首:辶笔画:16笔顺: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避难 避免 躲避 避重就轻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山笔画:10笔顺:面对这个严峻的考验,他丝毫没有气馁。峻峭 险峻 严峻 崇山峻岭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口笔画:11笔顺:楼上啪啦啪啦响个不停,不知在搞什么名堂。啪嚓 啪啦 啪嗒 噼里啪啦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目笔画:17笔顺:他狠狠地瞪了那个人一眼。瞪眼 瞪视 目瞪口呆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亻笔画:15笔顺: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偏僻 生僻 孤僻 穷乡僻壤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目笔画:14笔顺:他只是随便瞅了瞅,便找出了问题所在。瞅见 瞅一眼 瞅空儿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革笔画:13笔顺:她买了一双黑色的长靴。马靴 皮靴 雨靴 靴子组词:造句:结构:半包围部首:麻笔画:20笔顺: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魔幻 病魔 魔术 走火入魔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刂笔画:6笔顺:小丽的爸爸是一名刑警。判刑 刑罚 刑场 严刑拷打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口笔画:10笔顺:哼,我再也不相信你了!哼,你信他的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纟笔画:9笔顺:我用绳子把这堆木材绑了起来。绑缚 捆绑 松绑 五花大绑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口笔画:11笔顺:山坡上,一群绵羊在啃食青草。啃食 啃咬 啃骨头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衤笔画:10笔顺:今天,她穿了一件很漂亮的旗袍。长袍 旗袍 战袍 割须弃袍组词:造句:结构:左右部首:扌笔画:6笔顺:对于上级下达的命令,我们要严格执行。执行 固执 执著 执迷不悟词语表埋头军阀避免僻静匪徒含糊局势拘留法庭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 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便 宜,要想着如何方便 别人。粗野 ≈ 粗暴 ? 温和他的言语十分粗暴,不堪入耳。他的言语十分粗野,不堪入耳。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粗野粗野温和?纷乱:杂乱,混乱。严峻:严厉,严肃。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幼稚:年纪小。文中指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占据:用强力占有或取得。文中指思想、心情被控制。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什么。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朗读基调是悲痛低沉的,朗读时语气要沉重。父亲的话要读得沉稳有力,坏人的话要读得蛮横无理。 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什么。倒 叙李星华(李大钊女儿)的回忆回忆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巩固练习坚决恐怖伟大奇怪僻静粗暴严肃严重严峻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稚避啪瞪魔啃刑哼靴瞅绑峻僻袍执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课件34张PPT。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精彩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感知了课文整体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看一看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精讲 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重点回忆了哪几方面?作者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事情。 重点回忆“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这四个方面的一些事情。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被难日”是什么意思?“1927年4月28日”是什么日子?作者为什么“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父亲遇害的日子,所以永远忘不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读课文的2-33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概括地说一说。(2-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
(8-18):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19-30):写父亲最后一次和我们见面的情景。
(31-33):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捕前(2-7) 用心地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请你找出对父亲行为和语言描写的句子,思考: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和语言呢?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行动: 父亲早出晚归,整理文件,烧毁书和文件,说明革命形势很严峻。语言:对我: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对母亲: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对革命事业的认真严肃,把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父亲每次都会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这次为什么要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这是因为当时的形式十分严峻,父亲做的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而且“我”还太小,父亲不希望我牵扯进去。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和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为什么父亲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因为父亲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以虽然他明白形式危急,但也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被捕时(8-18) 请同学们分角色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被捕时都发生了些什么事?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从这些语句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可怕的这一天来了,发生了:1.几声尖锐的枪声,一阵纷乱的喊叫。
2.粗暴的吼声,敌人一拥而入。
3.被打得很惨的阎振三来指认父亲。
4.父亲被敌人绑走。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父亲是怎样的态度?1.没有什么,不要怕。
2.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3.保持着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沉着冷静,镇定自如、不卑不亢。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1.父亲早就做好了准备。
2.反动派的嚣张与残暴。
3.反动派的残忍和无人道。
4.父亲那种镇静,及为伟大事业献身的精神。法庭上(19-30) 认真读一读“法庭上”的部分,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虽受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里“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父亲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1.父亲为了伟大的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对敌人的折磨不屑一顾。
2.父亲对我们的爱,及父亲平静的脸庞,说明他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无所畏惧。从这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畅所欲言 你觉得文中“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你还了解哪些和李大钊同志具有同样精神的人?把你想说的、了解的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请带着沉痛的心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刚得知父亲死讯后大家反应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被害后(31-33)舅老爷: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家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沉浸在极度悲痛中。 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这两段与课文开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加深刻,表达了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智慧之门通过文中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1.对亲人充满慈爱。
2.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3.与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通过文中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写作指导课文总结 本文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李大钊同志
。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结构图解十六年年前的回忆被审时:平静慈祥永远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被捕时:不慌不忙被害后:伤心过度深切怀念态度严峻工作紧张被捕前:局势严重安定沉着记住日子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拓展延伸扫雪
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李大钊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
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有劲…… 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了。课后习题解答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在面对险境时的从容不迫。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是外貌描写,说明李大钊在经历残酷折磨后依旧坚强。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这样写可以使读者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突出了家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前后照应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