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练能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相距为d,电场强度为E,把一个电量为q的负电荷由a移到b点时,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W,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 ②a、b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Ed ③a、b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 ④该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a点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由题意负电荷所受电场力做正功W,逆着电场线移动,a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①正确;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负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较a点小,④错误;a、b两点连线不一定是沿电场线方向,即d不一定是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②错误;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③正确.
2.(多选)(2018·阳朔县期中)如图所示,在电场中任意取一条电场线,电场线上的a、b两点相距为d,则( )
A.a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点的场强
B.a点的电势一定大于b点的电势
C.a、b两点电势差一定等于Ed(E为a点场强)
D.a、b两点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点沿任意路径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解析:选BD 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电场线的疏密,无法确定场强的强弱,a点的场强不一定大于b点的场强,A选项错误;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a点的电势一定大于b点的电势,B选项正确;在匀强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Ed,非匀强电场,U不一定等于Ed,C选项错误;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可知,U=,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点沿任意路径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D选项正确.
3.(多选)在场强为E=1.0×102 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0×10-2 m的a、b两点,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可能为( )
A.1.0 V B.2.0 V
C.3.0 V D.4.0 V
解析:选AB 由U=Ed可知当a、b两点位于同一电场线上时,d最大时,U最大,代入数值可知U最大值为2.0 V,当a、b位于同一等势面上时Uab=0知最小值为零,A、B可能,C、D不可能.
4.(多选)将一根绝缘细线在匀强电场中连接成一个菱形,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菱形的四个顶点,且∠abc=120°.已知a、b、c三点电势分别为3 V、4 V、5 V,一个带电量为+1.0×10-6 C的小蚂蚁在细线区域内爬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电势为4 V
B.O点电势为0 V
C.小蚂蚁在b点电势能等于在d点电势能
D.小蚂蚁在b点电势能小于在d点电势能
解析:选AC 由题意可知,O是ac的中点,所以φO== V=4 V,φb=φO,bd是匀强电场的一条等势线.所以d点电势为4 V,A正确,B错误;b、d在一条等势线上,电势相等,电势能也相等,C正确,D错误.
5.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解析:选B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可知,平行等间距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故c点的电势为8 V,B选项正确.
6.如图所示,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20 cm,把一个电荷量q=10-5 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从B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1.73×10-3 J,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 )
A.865 V/m,垂直AC向左
B.865 V/m,垂直AC向右
C.1 000 V/m,垂直AB斜向上
D.1 000 V/m,垂直AB斜向下
解析:选D 把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说明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因该电场为匀强电场,等势面应为平面,故图中AB即为等势线,场强方向垂直于等势面,A、B错误;UBC==-173 V,B点的电势比C点低173 V,场强方向为垂直AB斜向下.场强大小E=== V/m=1 000 V/m,C错误,D正确.
7.如图所示,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以A点为坐标原点,AB方向为位移x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电势φ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是( )
解析:选C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B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势与场强的关系为U=Ed,成线性关系,C正确,D错误.
8.空间中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电场,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随x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1、x2两处电势相同
B.电子在x1处电势能小于在x2处的电势能
C.x=0处与x1处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U=
D.电子沿x轴从x1处运动到x2处,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解析:选A E-x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两点间的电势差,故x1、x2两处电势不等,A选项错误;电场方向沿x轴正方向,故φ1>φ2,电子在x1处电势能小于在x2处的电势能,电场力做负功,B、D选项正确;x=0处与x1处两点之间围成的面积为,电势差为U=,C选项正确.
9.某静电场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电势φ随x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电场中P、Q两点的x坐标分别为1 m、4 m.将一带负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释放,则( )
A.粒子在P点的动能等于在Q点的动能
B.粒子在P点的动能大于在Q点的动能
C.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
D.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大于在Q点的电势能
解析:选A 分析图象可知,P、Q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势差为零,粒子从P运动到Q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知,两点的动能相等,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粒子在P点的动能等于在Q点的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知,粒子在P点的电势能等于在Q点的电势能,C、D选项错误.
1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带有正电荷q的金属小球和质量为m2、不带电的小木球之间用绝缘细线相连,置于竖直向上、场强为E、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两球恰能以速度v匀速竖直上升.当小木球运动到A点时细线突然断开,小木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木球的速度为零时,金属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B.小木球从点A到点B的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在增加
C.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
D.小木球从点A到点B的过程中,小木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两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而电场力对金属小球所做的功等于金属小球的机械能增加量
解析:选BC 木球减速为零的时间t=,断开后金属小球的合力为m2g,加速度a=,故木球减速为零时,金属小球的速度v′=v+at=,故A错误;系统的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增加,故B正确;断开细线后,木球的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v2,得h=,即A、B的高度为h=,所以A、B两点的电势差为U=Eh=,故C正确;细线未断时,两球做匀速运动,以两球和细线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电场力等于两球重力之和,所以细线断开后,金属球做加速运动,电场力做的正功等于金属球机械能增加量;小木球从点A到点B的过程中,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小木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将带电荷量为q=-1.0×10-6 C的点电荷由A点沿水平线移至B点,静电力做了-2×10-6 J的功,已知A、B间的距离为2 cm.
(1)试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2)若A点的电势为φA=1 V,试求B点的电势φB;
(3)试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并判断其方向.
解析:(1)由题意可知,静电力做负功,有
WAB=-2×10-6J,根据UAB=,得UAB=2 V.
(2)由UAB=φA-φB,可得φB=φA-UAB=1 V-2 V=-1 V.
(3)沿着电场方向的位移为d=2×10-2×cos 60° m=1×10-2 m
E== V/m
=200 V/m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电场的方向沿电场线斜向下.
答案:(1)2 V (2)-1 V (3)200 V/m 沿电场线斜向下
12.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是φA=15 V,φB=3 V,φC=-3 V,由此可以推断D点电势φD是多少伏?
解析:解法一:由匀强电场的特点知,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故有UAB=UDC=φA-φB=φD-φC,所以φD=9 V.
解法二:在匀强电场中,任何一条直线上两点间(等势面除外)的电势差一定与这两点间的距离成正比.
如图所示,连接AC、BD交于O点,则有UAO=UOC,UBO=UOD,即φA-φ0== V=9 V,φ0=φA-9 V=15 V-9 V=6 V,φB-φ0=φ0-φD,所以φD=2φ0-φB=2×6 V-3 V=9 V.
答案:9 V
13.人体的细胞膜内外存在电势差(膜电位差)约U=35 mV,细胞膜厚度约为d=7.0×10-9 m.细胞膜有选择地让钾或钠离子通过,以保持细胞内、外的电势差和渗透压.当一个一价的钠离子(电荷量q=1.6×10-19 C)从图中的A到B通过
细胞膜时:(细胞膜内的电场看做匀强电场,且电势关系为φA>φB)
(1)它受到的静电力多大?
(2)静电力做功是多少?
(3)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改变了多少?
解析:(1)E===5.0×106 V/m,
则F=qE=1.6×10-19×5.0×106 N=8.0×10-13N.
(2)W=qU=1.6×10-19×35×10-3J=5.6×10-21 J.
(3)因为静电力做5.6×10-21 J的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少,减少了5.6×10-21 J.
答案:(1)8.0×10-13 N (2)5.6×10-21 J (3)减少 减少了5.6×10-21 J
课件25张PPT。第6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练能力、课后提升固知识、要点梳理固知识、要点梳理练能力、课后提升 点 击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