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8 21: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1)教案
苏晓仪
一、教材分析
在必修二第二章第一和第二节中,主要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并指出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化学反应的两大规律。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全面认识化学反应,对于人类发展而言极为重要。通过反应获取所需的能量,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等,促进生活、工业生产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了解化学学反应快慢的含义;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运用表达式进行相应的计算和速率大小的比较;知道内因及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化学事实和生活常识,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其分析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了解化学反应有速率的快慢,掌握浓度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计算和图表分析能力。但学生的处理信息和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展示】在PPT上展示钢铁生锈、工业合成氨、食物腐败的过程【提问】图片上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各有不同,那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很快,瞬间就能完成,有些反应很慢,甚至需要上千万年?是什么因素影响了速率的快慢,我们又如何比较不同反应速率的快慢? 图片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其探究欲,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引入新概念 【提问】一个简单的反应如金属单质与盐酸的反应,如何判断反应快慢?【学生思考并回答】生成气泡的速度、固体量的减少……【师生共同总结】定性观察法:生成气泡的速度、固体量的减少、溶液的浑浊程度、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现象)【过渡】要具体、准确比较速率的大小关系呢?【总结】定量表示法:化学反应速率【提问】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如何定义?物理课上讲过速率,物理的速率是如何定义的?与化学的速率有无联系之处?【引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总结】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均取正值)的增加量。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出发,降低难度,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概念的剖析 【过度】根据速率的概念得出速率的表达式【总结】ν=▲C/▲t=▲n/v▲t(表平均反应速率)单位:mol/(L·min)、mol/(L·s)或mol·L-1·min-1、mol·L-1·s-1注意事项:①反应速率均为正值②指明具体物质做标准③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提问】为什么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速率?【学生并总结】根据浓度的概念,固体和纯液体反应的速率是看作恒定不变的 对新概念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概念表达式的简单计算 【习题】例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 s内从4.0 mol/L变成1.0 mol/L。在这10 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计算】ν=▲C/▲t=0.3 mol/(L ? s)注意:反应速率指10 s内的平均速率! 表达式的简单运用,消除学生的焦虑感,获取成就感
概念表达式的进阶计算 【过渡】反应速率往往会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求算,因此可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习题】例2: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 N2+3H2 ==?2NH3 ,在2s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 mol的NH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计算】【过渡】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整个反应的速率,数值上是不同的,因此指明具体物质做标准。虽然不同但是这些数值有没有什么联系?【学生思考总结】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速率之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习题】例3.反应2SO2+O2 2SO3经过5分钟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则用SO3、SO2、O2表示这5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0.08 mol/(L·min),0.08 mol/(L·min),0.04 mol/(L·min),三者之比为_2∶2∶1_。 加大表达式计算的难度,利用三段式进行求算,强化学生对表达式的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根据习题总结得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速率之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的规律,利用简单习题学会对该规律的运用。
规律的进阶运用 【习题】例4.一定条件下,mA + nB === pC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A)=a mol/(L·s),v(B)=0.5a mol/(L·s),v(C)=1.5a mol/(L·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该题由教师进行主导【习题】例5【学生思考计算】【习题】例5【讲解】步骤:①根据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②判断反应的类型③求差值得系数 强化规律的运用,攻克学生的易错点:直接利用某时刻的物理量而不是变化量进行。
比较速率得大小 【习题】例6该题由教师进行主导【提问】要比较同一个反应不同情况下的的速率是否能直接比较数值的大小?【学生思考并回答】不能,因为单位不统一、标准物质不一样【总结】比较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时,需做到、做到“两统一”:统一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单位要统一。【习题】例7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出反应速率的“两统一”,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习题强化知识点,并回顾速率表示的易错点。
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小欧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养成“在反思中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