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7 18: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根以水分的吸收”一节是本章“根的吸收作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的生理作用的核心知识。
本节知识的基础是根尖的结构,又为后续学习根吸收无机盐作准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根是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的吸水器官; ②根吸收水分的部位;③根吸收水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了解根对水分吸收的具体过程。
本节主要讲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内容是中心问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由浅入深,并能举一反三。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理解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和过程,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吸收水分的原因;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2.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原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尖与吸收水分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三、学情分析: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观察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而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要涉及到一些比较生疏、抽象的概念,如:溶液、浓度等。所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经了解,对于这些概念,学生在小学时有过一定的接触,只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描述,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感性认识,以便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理解了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后,学生对土壤溶液进入根毛细胞的理解便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水分逐层进入根表皮各层细胞也更自然容易。根吸收水分的过程的教学,可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具演示汇报根吸收水分的过程,以强化对根部吸水全过程的理解,形成整体观念。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根是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的吸水器官,根尖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区域;
认识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理解根吸水的主要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研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继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合根吸水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五、教学媒体:
图片、视频及自制教具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感官,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及自制教具的使用相结合,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蓝色的星球,它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孕育了万千生命。在复杂奇妙的生物圈里,绿色植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的生命形式提供了生存的保证。而生理活动,离不开根对水分的吸收,不论是一株小草,还是一棵大树,水对滋养才让植物时数出生命的绿色,才能为类提供穿的衣服,吃的粮食,还有住的房子……今天,就让我们追随着生命的足迹,一起去揭开根对水分的吸收之谜吧!
三.明确目标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一)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主要部位、主要区域
(二)土壤中的水进入根毛细胞的原理(烧苗现象)
激趣:
冬天下雪后为了快速融雪,环卫工人往往怎样处理?可是后来很多城市都不再用这种方法融雪,而是换用新型融雪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其实,这个原理与我们今天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水,还有一些不溶物和可溶物,因此,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活动方案研究(认真阅读实验方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目的:认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体会对照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法的应用。
实验方案一:
切取两个质量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26%的(饱和)食盐溶液中,1~2h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再分别用天平称其质量。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方案二:
切取两个长度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26%的(饱和)食盐溶液中,15~20m后取出,比较两个萝卜条的长度有何变化。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方案三:
切取两个长度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26%的(饱和)食盐溶液中,5~10m后取出,用手捏两个萝卜条的硬度,纪录硬度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方案四:
切取两个长度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26%的(饱和)食盐溶液中(该溶液用同样浓度的品红染色),5-10m后取出,清水漂洗干净,观察两个萝卜条的颜色变化,并用手捏捏硬度,纪录硬度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方案五:
在取自同一萝卜的两段上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洞内加入等量滴有红黑水的1%和26%的(饱和)食盐溶液,并分别在液面记上记号,过5-10m观察洞内液面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交流,讨论,操作:该组实验方案研究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完成实验探究,说说你们选择该方案的理由,分析实验结论——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什么情况下细胞吸水,什么情况下细胞失水?
学生思考、交流、开展实验。
反馈——回答换用新型融雪剂的问题,提出“烧苗”的概念。
(三)水进入根的表皮以内层层细胞的原因
交流,讨论,汇报
(四)总结:根吸收水分的具体过程
在下发的根尖结构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板演、动画展示。
(五)拓展:水到导管以后怎样向植物体上部运输
1.蒸腾作用提供水分运输的动力;
2.毛细原理使水在根部导管内向上移动
五.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
(1)分析水稻、小麦、玉米平均需水量表,总结——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
植物名称
水稻
小麦
玉米
平均需水量
811g
507g
368g
(2)分析一种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统计图,总结——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六.归纳自结
完成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附后)
七.质疑解难
八.课堂之外:你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验证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吗?设计并完成实验。

附一:
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