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教材分析: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侧重训练对照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为学生以后的生物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 列举种子不萌发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运用一定的实验器材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情感性目标:
体验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活动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难点:怎样设置对照实验?怎样设置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由情景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教学内容知识。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问学生,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的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
做出假设(用时10分钟)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展示课前萌发的种子,选萌发的好的或不好的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引导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并作出假设。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并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一)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实验方案 设计“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给予提示:
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将怎样设计?
3.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先让同学们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然后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给学生们一些提示: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刚下过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发霉。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
许多作物是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让学生们根据这些提示分小组讨论,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再让同学们制定出初步的探究计划,设计对照实验,等同学们发言后我会把提前做菜豆种子的实验瓶子拿出来,给同学们介绍各个瓶中种子培养的条件,如:
1号瓶中的条件是不洒水,放橱柜中培养。
2号瓶中的条件是洒一定的水,放橱柜中培养。
3号瓶中的条件是洒一定量的水,放在冰箱中培养,温度在0度以下
4号瓶中的条件是洒很多的水,放橱柜中培养。
让同学们各个瓶子中的种子萌发的情况,提问:几号瓶子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同学们根据观察可知: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1、3、4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然后问他们为什么不萌发?学习小组分析各个瓶中种子所处的培养条件可得出结论:1号瓶缺少水分,3号温度太低,4号缺少空气(氧气)。从而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最后教师总结:学习小组分析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对学习小组予以肯定。
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然后向学生们展示自己另外一个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们为什么实验过程中种子的数量不能过少,是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从而引出来种子萌发不只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些内在条件:种子要发育完全,胚完好无损;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其寿限之内。
播种前常常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看课本第八页 发芽率计算公式,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
课后习题
1、春天播种以后,农民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作用是( )
A 防治风沙 B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C 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 D防治虫害
2、播种在水涝地里的种子很难萌发,主要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
A 水分 B 适宜的温度 C 空气 D完整的胚
3、 有一批种子,经测试它的发芽状况如下:选出1000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
926粒种子萌发了。请判断这批种子能否用来播种( )
A 能 B 不能 C 无法判断 D还需重新测发芽率
五、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氧气 适宜的温度
内在条件:种子要发育完全,胚完好无损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其寿限之内
六、总结 提升 1.? ? 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 2.布置课下任务。 自我小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七、 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本课内容涉及到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学生基本能达到预设的能力目标的培养,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倾听和质疑的习惯初步养成。
能描述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和内在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培养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探究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