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梳理 教材感知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穿: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______________的方式。
2.食:过去,人们饮食结构______________,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___________”,而且还要“_______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______________ ,室内设施也很简单。改革开放后,不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_______________。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
(1)铁路: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_____。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2)公路: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架设公路大桥,山区通了汽车,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3)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道路:很多城市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
(5)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
_______________。
(6)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通信
(1)电信: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
大多数地区,______________已经进入千家万户,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十分普遍。
(2)网络: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
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Z#xx#k.Com]
命题解析 基础达标
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购粮券(如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
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来源:Z,xx,k.Com]
3.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如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
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4.我国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北京燕房线已正式开通运行。它采
用最高运行等级的全自动运行技术。它的研制表明我国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的根
本出路是(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5.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
了现实( )
A.书本 B.电视 C.报纸 D.计算机网络
强化训练 巩固提升
6.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 90 年
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
是( )
A.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人们的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7.(2019·安徽滁州期中)下列关于新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的束缚,发展比较缓
慢
B.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C.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
信网络
(2019·北京期末)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 )
A.居住环境的变化 B.交通设施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C.电信事业的发展D.衣着服饰与审美意识的变化
9.下列表述,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
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11.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浏览网页、发电子邮件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20 世纪 70
年代住草房,80 年代住瓦房,90 年代住楼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
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
生活。走进商店、超市,多种多样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每人每月仅供应 3 两左右的油和肉。在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和郊外挖野生植物的块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来源:学§科§网 Z§X§X§K]
材料三 近几年,吃野菜成了一种时髦。很多天然草地上的野菜,都具有极高的
营养价值,特别是高维生素含量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常有
药用功效,食疗兼宜,这几年不断被开发利用,而且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吃野菜”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以上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
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教材感知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布票 展示个性 比较单一 “吃饱” “吃好” 比较拥挤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二. 世界民航大国 高速公路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命题解析 基础达标
1-----5CBDDD
强化训练 巩固提升
6-----11ACBDBB
12.(1).当时物质匮乏。
(2).材料二中人们“吃野菜”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三中
人们“吃野菜”是为了讲究粗细搭配和营养均衡。
(3).主要原因是我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