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7 18: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宁晋县第六中学 刘春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一课《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本节是本章其他章节的基础,旨在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和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第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的复习,引入对一个完整植株的观察。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根、茎、叶、花各部分的特点,对照书本找到相应的名称和分类,然后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和环境的适应关系。这些环节以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进行,以组间竞争完成。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二)技能性目标
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三)情感性目标
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的方法。
难点:尝试用观察的方法来识别植物体的根、茎、叶。
教学媒体
大豆、狗尾草的根;杨树的枝条;完全叶若干。
幻灯片、大屏幕、多媒体设备等
教法与学法
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大约3分钟)
1.身边事导入:同学们都见过美丽的花吗?植物的花形态各异:有的花大,而且颜色艳丽,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有的花小,不鲜艳,甚至让人看不出它是一朵花。植物的其他部分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植物呢?
2.讲述:今天,我们就从研究身边的植物出发,走进神秘的生物世界!
3.板书:“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4.讲述:我们今天就在实验室中观察一下植物,那么我们该如何观察呢?
5.提问:第一章中讲述了观察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呢?
1.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作答.
5.学生讨论回答:观察要有明确目的,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上从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方位上从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再微观,由外到内,从左到右,观察。
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归纳,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合作探究一:(约7分钟)
1.对于某一个植物,我们该如何观察呢?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
2.我们今天按照一个顺序,观察不同的植物。那就是,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根、茎、叶、花的顺序观察植物。
3、出示学习目标: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4、教师提出 :探究目标1
1)大豆和狗尾草的根的区别,对照书本上的图找出相对应的种类。
2)比较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根的差异,这说明植物的器官和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5.请小组总结发言,并讲述植物的根系分类。大屏幕显示:不同植物的须根系和直根系。
1.学生回答,可以按照从表及里。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学生小组内活动,进行观察、讨论。
5.学生小组内讨论总结,并派代表总结发言: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明显、粗大、较长,各级侧根依次较小、较短。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根呈丛生状态,无主次之分。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学习新知。
通过学生齐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结合实物进行对比记忆,既形象直观,又容易加深印象,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举三得的目的。
合作探究二:(7分钟)
1.观察杨树的枝条,教师指出探究目标2:
1)对照图示,茎上都长些什么?
2)马铃薯、甘薯、姜、藕判断它们是不是茎。
2.小组总结发言。
3.老师讲述变态茎。变态部分,有的特别发达,有的却格外退化。根据形态上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型:地上变态茎,如肉质茎、叶状茎、茎卷须、茎刺等;地下变态茎,如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等。
1.小组内合作观察,思考探究。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生听讲,可提问。
学生对比枝条上的结构,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知识。
小组代表发言,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三:(8分钟)
1.教师引出探究目标3:
1)对照图找出完全叶,都有哪些结构组成?
2)与课本中图2-3几种变态叶进行对比,各有怎样的不同?
2.小组发言,老师讲述。
3.大屏幕显示各种变态叶:
1.小组探究讨论
2.小组上台发言
3.学生观看,并提问。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成员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探究目标。
合作探究四:(约6分钟)
1.幻灯片展示几种植物的花,如月季花、玉米、杨树等花朵图片。
2.教师指出探究目标4:
1)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概念,并给出这两个概念的相关资料。
2)观察不同的植物的花,推断它们的种类。
3)归纳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3.请各小组归纳发言。
4.讲解
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美丽,如玉米和大麻的花。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虫媒花一般较大,如:桃、杏、梨、苹果的花,都是虫媒花。
1.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思考,找出答案。
3.小组充分讨论后,举手发言。
4.学生听讲,有问题可以提问。
学生小组活动填表,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讲解,增加知识点,拓展知识面。
大家谈(5分钟)
1.总结 我们今天按照根、茎、叶和花的顺序,研究了不同植物。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植物的根系是怎样适应周围的环境?
2)说说你所知道的变态茎和变态叶。
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分小组讨论,老师参与其中的讨论。
1.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课堂小结(3分钟)
1.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2.提出问题:
1)结合“合作探究1”说出根系、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结合“合作探究2”说出茎、节、节间、变态的概念。
3)结合“合作探究3”说出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1.根据问题自学知识
2.结合合作探究的内容,回答问题。
3.先自己思考,后各小组自由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框架。
当堂检测与课后作业
(6分钟)
问题1:我们所食用的蔬菜,白菜、萝卜、甘薯、草莓、大蒜、香蕉,都是吃的哪一个部分?
问题2:分析大王花的特点,从它的气味上,可以确定它是虫媒花。
作业:看“开眼界”的资料,并注意思考我们吃的水果和蔬菜是植物的哪一个部分。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学生思考,回答
课堂巩固,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一、根
1.根系:所有根 总和
种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2.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
3.须根系:主根不明显,由不定根组成
二、茎
1.茎的定义:主干和侧枝
2.茎的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
三、叶
1.完全叶包括:叶片、叶柄、托叶
四、花
1.虫媒花:昆虫
2.风媒花: 风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教学设计




刘 春 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相对比较熟悉,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但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大量图片并辅以实物以及一些活动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能突出重点,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植物的变态现象以及植物器官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大量图片以及猪笼草捕虫叶捕捉昆虫的视频让学生对植物的变态现象有一个直接的整体感性认识;并让学生通过对猪笼草、仙人掌、马铃薯、芋头等变态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植物变态是为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对于不同植物传粉方式不同则以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花的图片展示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进行讲解,尤其是花粉粒特点,通过谈话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归纳。
2、学生上台当“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完成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务,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学生上讲台扮演教师角色”,让他们一起帮助、促进学生积极、充满激情的投入到任务的完成之中。并让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增强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本节的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板书设计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