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庙渠初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镇原县庙渠初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09: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踉跄(qiàng) 赢弱(yíng) 拯救(zhěng) 癫狂(diān) 窄小(zhǎi)
B.概率(Iǜ) 烧灼( zhuó) 炽热(zhì) 僵硬(jiāng) 厄运(è)
C.充沛(pèi) 毋宁(wú) 载重(zǎi) 覆盖(fù) 分享(xiǎng)
D.钦佩( qīn) 销蚀(shí) 储存(chǔ) 跌坐(diē) 堡垒(lěi)
2.(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寂静 火焰 模拟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闷闷不乐
B.幅度 眨眼 舷窗 耀武扬威 珊珊来迟 小心翼翼
C.裂缝 无虞 轻柔 毛骨竦然 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D.懒腰 飘荡 闲暇 语无论次 惊心动魄 激动不已
3.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五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颇丰:炭河里遗址前,屏气凝神,体味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岳麓山顶峰上,极目远眺,感叹长沙新城的蓬勃发展;田间地头,摩肩接踵,初尝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有同学禁不住欢快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内心不再喧哗,又在憧憬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A.远眺
B.摩肩接踵
C.心旷神怡
D.憧憬
4.请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在我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勿懒惰要勤学。
B.最近,自治区内外30多家新闻界对我校进行了连续报道。
C.他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与赞赏。
D.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追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______,______ ,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
A.如果没有追赶思维 就有可能落后
B.如果只有追赶思维 就不可能领先
C.只要拥有追赶思维 就不可能落后
D.只要没有追赶思维 就有可能领先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酌“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7.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晚报,不晚报 ——《北京晚报》
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 ——《劳动午报》
指点“钱”途 ——《财经时报》
以上广告词简洁凝练、新颖独特,请为《湖南日报》拟写一则广告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一·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一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转述]
(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 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9.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竟不可得 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 假装
D.而绝其粮道 截断
10.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12.用观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换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两斤多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不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3.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14.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悬崖当前,那些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而下,由此发现一片新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结籽。
一粒尘埃、一片羽毛,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也会获得重新起舞、飞翔的机会!
要求:阅读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 飞翔”为题,选好角度,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议论;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D A.赢léi。B.炽chì。C.载zài。
2.A B.珊珊→姗姗。C.竦→悚。D.论→伦。
3.B A.远眺:向远处看。使用恰当。B.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使用不恰当。C.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使用恰当。D.憧憬:向往。使用恰当。
4.D A.不合逻辑,“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B.搭配不当,“新闻界……报道”不搭配,将“新闻界”改为“新闻媒体”。C.成分残缺,应在“远见”前加“有”字。
5.B 第一个空格前出现“但是”一词,可知空格处需填入的内容要与前文发生转折,由此可排除C、D选项;又据第一句可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追赶思维”“探索精神”都要有,所以假设要推翻的是表示唯一的,可排除A选项。故选B。
6.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7.答案:今日报,明日亦报,每日一报,了解新闻要点看日报——《湖南日报》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示例拟写广告词的能力。从几个示例来看,将报刊名称赋予新的含义,或者采用谐音等形式,生动地解说报刊,新颖别致,使人容易接受,并富有吸引力。《湖南日报》的广告词,可从“日报”二字着手,把“每日一报”“天天报”的意思表达出来,并注意做到语言筒洁、生动有趣,读来要朗朗上口。
8.答案:(示例1)你认为导致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示例2)你知道预防近视的措施有哪些?
(示例3)为保护视力,你会做些什么?
(2)李叔叔,您好!我们班明天下午两点半将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想邀请您来做这次讲座,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
解析:(1)本题考查对问卷调查问题的设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①围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这一主题;②以问题形式呈现;③两个问题指向不同。设计的问题要围绕着调查的主题进行,比如:你通过哪些方式护眼,你一天玩电脑或看电视的时间是多少等。答案不唯一。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这是向李叔叔发出参加班级活动的邀请,所以开头应有合适的称呼,然后表述清邀请的原因,以及具体地活动时间,最后以征询式结尾结束即可。
9.A “竟”的意思为“终了,最后”。
10.C C项中“以”承接前面赵括谈论兵法的事情,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认为全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所以“以”是“以为,认为”的意思。
11.B B项对寺僧和讲学家观点的陈述正好相反,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
12.答案:(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第(1)句中的重点词语:“是”是“这”的意思,“非”是“不是”的意思。
第(2)句中的重点词语:“使”是“假使”的意思,“将”是“担任将军”的意思。
[参考译文]
[乙]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认为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趁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军拦腰切成两半,士卒离心离德。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13.答案:①遭遇风雪 ②砸冰行船 ③扒冰拖船(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根据第④⑤段内容可归纳出①“遭遇风雪”;从“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可归纳出②“砸冰行船”;从“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可归纳出③“扒冰拖船”。
14.答案: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真挚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画线句“‘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中的语言描写,通过质朴、简单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关心儿子的成长,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像他一样的打鱼人,希望儿子有出息,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15.答案: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因为要是遇上大风雪,很可能就会丢掉性命;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封湖、砸冰自救作铺垫。
16.答案: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爱孩子,为了孩子而自我牺牲。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可知,父亲关心儿子成长;从“‘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可知,父亲捕鱼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从“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地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可知,父亲为了儿子的生命,甘愿牺牲自己等。
17.答案:爹,您快上来啊!我们一起回家,明天我就去上学,好好读书,以后再也不会让您操心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围绕“要上学”等相关内容叙述,语言通畅即可。需要根据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作答,在遇到大雪之前,父亲让儿子去上学,儿子不肯去。在经历了风雪之后,儿子为父亲的行为所感动,会改变想法,答应父亲去上学。据此作答即可。
18.[写作指导] 此题为半命题作文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把文题补写完整。从这个题目上看,所填的内容是关键所在。此题在填写时,应根据题中“飞翔”来思考,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可从材料中提炼出“勇敢飞翔”“向着理想飞翔”“我心飞翔”等。然后根据所填写的关键词来构思作文。
面对该题目,连续问自己几个问题:怎样飞翔?为什么要飞翔?飞翔的结果怎样?理清这几个问题,基本上也就搞清楚了选材和写怍思路。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抒写感悟。其次,立意要能体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一定要注意深度,个性化、有深度的文章往往能打动读者。再次,叙述事件、展现自己的心理变化时,应具体而细腻。还要言之有物,否则文章就会显得空洞、苍白。
[例文]
人生,要勇敢飞翔
让青春绽放出想象,乘着梦飞翔。未来的渴望,在我手上。我要点亮,梦的星光。让青春绽放出光芒,乘着爱飞翔。
——题记
某年某月某日,或许在不经意间,闯入了某个“绝境”,你是否会惊慌失措?是否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往往在此时,心力交瘁的我们,从未想过,所谓的绝境,只需要一个轻盈的拐角,绝境后出现的风景,总会令人神往。
“有些青春美在不张扬,自己的旋律自己唱,总会有阻挡……”与其说,这是一曲优美动听的歌,不如将它看作在青春路上的地图,一幅指引方向的地图。
曾记得儿时,老屋门前矗立着一堵又高又厚的黑灰色的墙,从我记事起,那堵高墙便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挡住我那好奇心,我似乎永远不能翻过那堵高墙,似乎永远不能知晓那高高的墙外有着怎样美丽的风景线。在我心中,那堵墙在我心头仿佛是个绝境,而我只有翘首仰望着那墙外的绝境。
直到我长大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第一次跟随着伙伴们闯到了那墙尽头。在那个时刻,我惊愕了,原来,在高墙的右旁竟有一个拐角,而跨过那拐角,便是大街,喧闹的大街!而我,却苦苦地盼望了整个童年.也不能够去探索发现。如今想想,那时的我,除了愚不可及外,还有胆怯的心。辗转至今,才得以悟出这个道理:如果遇到那“绝境”,与其苦苦地等待,不如勇敢地去闯闯那所谓的“绝境”,或许能观赏到似桃花源般的“绝妙风景”!
青春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它的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青春,如毛毛虫,只有经历痛苦后,才能化蛹成蝶,展翅飞翔。我想,在展翅飞翔之前,是需要拿出青春特有的豪迈气概,勇往直前的精神!于是,当我们遇见那堵人生中的“高墙”时,我们不会感到恐惧而停滞不前。“永不言败,永不退缩!”前方是一堵高墙,而墙外是一片亮丽的风景!只要勇敢地走过去,也许前方就会出现一个拐角,领你进入另一个世界。
“有些青春美在不张扬,自己的旋律自己唱,总会有阻挡……”青春路上,要勇敢去飞翔,因为那堵高墙外,有一片绝妙的风景!
[点评]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佳作。内容上,写儿时遇到一堵墙,长大后走过那堵墙,发现有个拐角,走出去,便发现了一处美丽的风光。作者从墙写起,到对墙外的风景的期盼,到努力去闯进未知领域的决心,表达出“勇敢飞翔”的主题。结构上,作者用歌词来安排行文思路,使得文章既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又能丰富内容、充满诗意。文章语言生动,表现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