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20:38:54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 ①候馆:古时可供观望的楼馆,后泛指接待官员或使者的驿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游子仲春时节行旅离愁的词作。词中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柔婉优美。这固然首先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
全词实摹虚发,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望,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词境更加深远。而意象之精神、境界全在上下片结句,其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感到词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
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直言政事,被贬饶州,朝廷敕榜朝堂,戒百官为朋党。余靖、尹洙上书反对,也被贬逐。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贬欧阳修为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蔡襄于是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高若讷。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背景解读


欧阳修由开封登舟前往贬所途中,先后受到许多亲朋好友的盛情款待。不过,他们对欧阳修遭贬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差异,同情、安慰者有之,惊骇、赏叹者亦有之。对此,欧阳修在本文中作了全面的表述。
字音
字形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被动句,“绐”表被动,被欺骗 )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状语后置句,应为“然师鲁又云于朋友暗” )
(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省略句,“无异”后省略介词“于” )
(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被动句,“被”表被动 )
文言句式
文章是怎样表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的?
提示: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的“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

“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深情厚谊。


本文是欧阳修答复尹洙询问的,作者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为意,表达出旷达的胸襟。在贬所不效仿前人作穷愁文字,而是勤官慎职,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文中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与关怀,更是给一同被贬的朋友送去了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1.从本文可看出作者与尹师鲁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答案】信开头的关切、行程中的牵挂,急于打听朋友情况和迫不及待的问候,反映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充满了人情味。
2.信中欧阳修明确表明了自己抵达贬所后的打算的句子是哪句?找出并加以理解。
【答案】是“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这一句。“日知进道”,旨在进一步提高思想修养,准备迎接更大的政治风浪。此言向老朋友表明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3.欧阳修是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答案】既不悲观也不放纵,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①认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②对史书记载义士事迹的看法:“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③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④告诫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⑤“自言益慎职,无饮酒”。
《与尹师鲁第一书》中欧阳修被贬夷陵,这是宦海浮沉的大事,而他却如同叙家常,娓娓道来。一路长途奔波,“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及至夷陵,“方喜得作书以奉问”,问家人情况“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六郎旧疾平否?”这些句子口语化极强,更见亲切。答尹师鲁信中三疑,是朋友间的推心置腹之言。对被贬一事义无反顾,古今对比,于平淡中寓讽刺,表明当前心境时也联系日常琐事,令人倍感亲切。结尾处的再三叮嘱,又让人在平常话语中体会到加倍的温暖。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运用平易自然、亲切委婉的口语,写一段思念家人或友人的文字。(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妹妹:千万要记住,书中的公式全都是由本公式变形的,所以你必须要记住,为物理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收拾书柜的时候,又看见这写满初中物理公式的作业本,三页老哥并没有送给我的“书信”,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还是会立马被触动,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老哥,好久不见!
老哥,你还记得吗?那回爸妈上街去了,我肚子饿,你去塘子里捉回几条四五两重的小鱼,去头去尾留肚子,放了差不多半斤油煮好,兄妹俩最后还傻里傻气地合计将那些油让咱们家的猪帮忙“毁尸灭迹”,结果差点没把老妈给气倒;那次为了摘我爱的刺泡,刺伤了手你吭都不吭一声;那回自己不小心摔着头部,老哥你一边往我已经盛不下东西的碗里夹菜:“妹妹,还疼不?多吃点这个,头就不疼了哈。”一边小心翼翼地吹着我头上的那个包。这就是我的老哥,自小就什么都依着我、宠着我的老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透视】
1.考点
(1)翻译遵循的原则——信、达、雅。“信”就是准确,“达”就是通顺,“雅”就是讲究文采。其中,“信”和“达”最关键。
(2)翻译突显重点。“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特殊语法”是文言文翻译应突出的重点,因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通常会在这几方面设立得分点。
对接高考

2.文言翻译的方法
“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
(1)直译。
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译出的翻译方法。直译应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文法和原文一致。
直译的方法一般归纳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强调“不衍不脱,字字落实”,即在翻译的语句里,不随便增加内容(不衍),也不随便减少内容(不脱),凡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虚词都要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之后,如果有词序不当的地方,再加以调整。如:
“天下事有难易乎?”翻译为“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强调“合成词语,以词换词”,即在已有的单音实词、虚词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建一个表义和原单音词意义完全一样的合成词,用这个词替换原来的单音词;或者,用一个意义与原词语相同的词,替换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翻译为“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

③留——保留,强调“古书留名,留今用词”,即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器物名等,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以及今天仍在使用的词语,如“兢兢业业”等,都按原文保留下来。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翻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④删——删略,强调“分析结构,删略虚词”,即对词语结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将那些表发语、调音节、变结构的“夫、盖、之”等虚词删除不译。如:
“夫战,勇气也。”翻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战于长勺,公将鼓之。”翻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⑤补——补充,强调“省略成分,补充完整”,即将被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介词宾语等内容,完整、准确地补充出来。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为“(桃花源里面的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⑥调——调整,强调“该调必调,合乎语序”,即要将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的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需要调整的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如: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翻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授)。”
(2)意译。
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讳饰等可以意译。如:“金城千里”保留比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译为“坚固的城防”;“臣本布衣”用借代,译为“我本来是老百姓”;“权起更衣”用讳饰,译为“孙权站起来上厕所”。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 ①诡计:奇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中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
【解析】关键词“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为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
文白对译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基础积累
1.下列“使”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约使人如河上 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③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⑤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⑧妾不堪驱使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④⑨⑩/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答案】B
【解析】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汴绝淮 绝:渡过
B.则戚戚怨嗟 戚戚:悲伤
C.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但:但是
D.既受命 既:已经
【答案】C
【解析】但:只是,仅仅。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觉身是县令矣 是:判断动词,是
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暗:黑暗
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慰问
D.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到
【答案】B
【解析】暗:不了解。
4.下列各句中,“因”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答案】A
【解析】A项,介词,通过。其他三项均为介词,因为。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5.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答案】C
【解析】C项,互相。其他三项与例句均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便条
D.怪不如约 怪:责怪
【答案】A
【解析】如:到……去。
7.下列“见”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英雄所见略同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⑩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答案】C
【解析】①④看见;②引见;③⑧表被动;⑤会见;⑥⑦表示动作偏指一方;⑨见解;⑩显露,出现。
8.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答案】C
【解析】“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徽宗、钦宗。
B.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迁、徙、调,累迁、左迁、擢是指官吏的升迁。
C.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钱粮及一切财政事宜。
【答案】B
【解析】“左迁”是指降低官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建议均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得到皇帝重用。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来意见不合。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打败金兵;后来,吴玠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B
【解析】“建议均被采纳”分析有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请求派轻兵从小路赶到滑台,等他们走到一半路时,就可发动攻击。
(2)金州残损破败得特别严重,人口所剩不多,郭浩招募聚集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把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到各地。
四、语言运用
1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用一句话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态度鲜明,不超过25字。
10月13日,西安市民赵先生不慎将钱包丢失,装在钱包里的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也一同丢失。昨天一大早,赵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失物招领公司”,称赵先生的钱包被人找到了,很多证件装在里面,要领回需要交一定的费用,银行卡一张是10元,身份证是30元。
目前,南京、杭州等地陆续出现有偿失物招领公司,失主从这些公司找到自己遗失的物品后,都要交付一定的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偿失物招领,是对拾金不昧的道德传统的蔑视和颠覆(或:有偿失物招领,你情我愿,是商品经济下道德观的重构)。
14.下面文段可以推断出若干合理结论,请参照①的方式,写出另外两个结论。
有人说,学习时要将重点内容放在主要位置。重点内容是必要条件,关系到学习成功与否。重点内容没学好,学习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很重要,它是充分条件,同样与学习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学生是能够协调好重点内容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可推出以下结论:①如果学习不成功,那么说明重点内容没有学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即使学习成功了,也不代表所有的细节都处理好了
③只有协调好重点内容与细节的关系,学习才能成功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