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濠梁( háo) 其名为鲲(kūn) 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鲦鱼( tiáo) 槽枥之间(lì) 突兀见此屋(wù)
C.嘉肴( jiā) 布衾多年(qīn) 广厦千万间(xià)
D.挂罥(juàn) 辗冰辙(zhǎn) 力恶其不出于身(w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 子固非鱼也(本来)
B.学学半(同“敩”,教导) 学学半(学习)
C.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 独与老翁别(只)
D.虽有千里之能(能够) 安求其能千里也(才能)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
C.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D.天下为公 中轩敞者为舱
4.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五言律诗第一句多数不押韵,七言律诗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
②押韵,是诗歌和其他韵文在形式方面的特点。
③押韵,可以句句押,也可以隔行押。
④押韵有时给人以单调、呆板的感觉,所以通常是押隔行单韵的居多。
⑤四句一首的短诗,一般是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⑥句句押韵的,叫作排韵;隔行押韵的,叫作隔行韵。
A.②③④⑥①⑤ B.②③⑥④⑤① C.③⑥①⑤②④ D.⑤①②⑥④③
6.下列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
B.《马说》以借事喻理的写法,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C.《大道之行也》阐明了道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和博大胸襟。
7.默写。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2)________________,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表现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而主人公保尔更被视为“精神楷模”。对此评价,请结合书中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9山东枣庄中考,6)综合性学习。
学校组织“课堂远离手机,促进身心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你参与其中。请仔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欣赏漫画《孔夫子讲学》(作者:王春生)。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手机导致近视、“搜题”软件成为答卷神器等新闻层出不穷,智能手机的滥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自2018年11月1日起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新时代全国首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立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1)“材料一”中的这幅漫画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请你简要指出该作品获奖的原因。(不超过7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将在“课堂远离手机,促进身心健康”的主题班会上向同学们阐述课堂远离手机的益处,请简要列出两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2019甘肃武威中考,22-2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10.“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节选自《礼记·学记》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及其久也,相说③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④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⑤,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庸:归功于。②节目: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目,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③说:同“悦”。④叩:敲,打。⑤从容:同“舂( chōng)容”,即撞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
(2)及其久也 及:_____________
1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进学之道也/渔人甚异之 B.又从而庸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不知其善也/然后尽其声 D.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以其境过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进学之道。[甲]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谈到“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三)(2019山东潍坊中考,15-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
[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 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6.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庐墓侧 庐:____________
(2)会虎为暴 会:____________
17.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0.(2019山东枣庄中考,22)阅读下列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自身感受或所见所闻,以“爱之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游子吟》
为防止偷猎者盗走野鸭蛋,钓鱼的老F守在水塘边七天,直到孵出的5只小鸭随鸭妈妈安全游走。
——钓鱼迷的故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奉献》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第六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1.B A.抟tuán。C.厦shà。D.辗niǎn。
2.D能:才能/能够。
3.D A.代词,它,指千里马/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B.代词,它的/连词,表示选择。C.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连词,表修饰。D.动词,是。
4.A正确的划分是: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B注意理清几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这组句子介绍的是“押韵”知识,故第②句“押韵,是……”应为首句,第③句介绍押韵有两类:句句押和隔行押,第⑥句紧接着对“句句押和隔行押”做了介绍,第④句指出“隔行押”居多,第⑤①句具体介绍了“隔行押”。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⑥④⑤①。
6.C《大道之行也》阐明的是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7.答案:(1)教然后知困 (2)夜久语声绝 (3)潭影空人心 (4)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解析:注意根据上下句或题干的提示,调动积累准确默写。默写时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应注意“绝”“潭”“拣”“栖”“洲”等字的正确书写。
8.答案:(示例)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这个“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这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理想,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解析:解答时先列举保尔的事迹,然后指出其体现的精神,扣住“理想主义的旗帜”“人生的教科书”或“精神楷模”等要点谈自己的理解。
9.答案:(1)(示例1)该作品反映了学生上课看手机的不良现象,借用孔夫子上课收手机的这一题材,角度新颖独特,既有幽默性又有讽刺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深思。(示例2)该作品聚焦学生上课看手机这一社会通弊。借古喻今,角度独特,引人思考,是一幅将艺术性与思想性加以有机结合的漫画作品。(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能够更好地保护视力,有效预防近视;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能够避免网络不良内容侵害,促进身心健康;④能够维护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看法也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赏析能力。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内容上,根据画面来看,学生们都在玩手机不听课,孔夫子说“子路收一下手机”,其讽刺了学生上课看手机的不良现象;形式上,主要表现作者的选材角度、构思立意、漫画效果等方面,新颖独到。
(2)本题考查活动主题和材料分析能力。根据“课堂远离手机,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主题和材料二的内容,围绕“远离手机的益处”,从预防近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避免受到侵害、维护课堂纪律等方面具体阐释即可。
10.答案:“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词语的含义,既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砌下落梅如雪乱”的“乱”字,既写了眼前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的实景,也表现了作者因弟弟不能回国而心乱如麻。
11.答案:“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愁绪比作不尽的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深重无尽的哀愁。在《清平乐》一词中,也使用了这种手法的是最后两句,把离恨比作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12.答案:(1)反思 (2)等到
解析:解释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本题中,“反”是古今异义字,古义是“反思”,今义是“颠倒的,方向相背的(跟‘正’相对)”。
13.C A.助词,的/代词,代指见到的景象。B.表递进/表转折,相当于“却”。C.代词,它的。D.介词,用/因为。
14.答案: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
解析: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
15.答案:“教学相长”(或“学学半”) 善问 善答
解析:第一空从[甲]文“故曰”一句提取原文,第二、三空从[乙]文“善问者……”和“善待问者……”两句中归纳“学”的方法和“教”的方法。
[参考译文]
[乙]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他们跟从老师并且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跟从老师却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再处理枝干交接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用小的力气敲击则钟声较小,用大的力气敲击则钟声大响,等他撞击钟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16.答案:(1)搭建庐舍 (2)适逢,正赶上
解析: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庐”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搭建庐舍”。
17.B A.副词,才,这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18.答案:(1)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
(2)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解析:(1)句中的“兄(哥哥)、祀(祭祀)”是关键词;(2)句中的“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而(表转折,却)、至(达到极点)”是关键词。
19.答案: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叙写的具体事件分析作答。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科举考试得中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没有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
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拖累我们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有牵连,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的人)感叹不已。
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
20.[写作指导] 该题为材料+命题作文题。根据材料来看,“爱”的内涵十分广泛,不仅仅指父母对子女的爱,还包括对动物的爱、对自然的爱以及对所有人的爱等。题目“爱之心”,主要包括“爱”“心”两个关键字,这告诉我们“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一种主动的行为。
写作时,要紧扣“爱”这一核心要素,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如从父母对子女之爱入手,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表达强烈的父母疼爱子女之情,也可以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爱”的主旨。还可以写特殊的爱——师爱,在求学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关心自己的老师,通过叙述故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从爱自然的角度入手,可以写对某个动物的关爱,还可以写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谴责,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
题目要求中提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如写记叙文,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采用联想的方式,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内容;或者用事件进行对比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写议论文,选取古今中外典型的论据,采用多种论证方法突出论点。
[例文]
爱之心
时光荏苒,宛如白驹过隙;苍颜白发,叹息似水流年。
——题记
即使前方道路坎坷不平,我仍拥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骄傲,只因背后父亲的爱。
那天夜里,凛冽的寒风吹得窗户“啪啪”作响,挂在墙上的老钟“当……当……”敲了十二下。
“阿嚏——”突然一个声音迅速在房间中弥漫开来,我翻了一下身,拉起被子,继续睡觉。
这时,“吱——”的一声,门被推开了,是爸爸。
“怎么了,没事吧?”耳边传来的果然是爸爸嘘寒问暖的声音。
“没事……啊……啊,睡觉了。”我又翻了一个身,继续睡觉。
“没事就好。”爸爸边说边轻轻地走了出去,一切重新归于寂静。正当我再度进入梦乡时,忽然感到一道强光照向了我。
“你干什么!我要睡觉,烦不烦!”我不耐烦地冲爸爸大声抱怨。
爸爸仿佛没有听到我的怒吼,轻轻地走过来,细心地替我掖好被子。他的动作是那么轻,仿佛微风轻拂刚从土里钻出的嫩芽。“天凉了,要盖好被子。明天降温,多穿点。”说完,他关上灯,轻轻地带上门,夜重新恢复了沉寂。
而我却再也睡不着了,开始回想刚刚发生的一切。爸爸仅穿着一件单衣,在萧瑟寒冷的秋夜,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只为看一眼自己的儿子怎样了,可是我却……心头一酸,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墙上的老钟“当……当……”地敲了两下,我接连打了几个喷嚏。突然,客厅里传来一阵窸窣的声音,而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又摸黑走进我的房间里,黑暗里,爸爸端着一杯沏好的感冒药,放到桌上又慢慢地退了出去。那一刻,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疯狂地流下脸颊,流向枕巾。
人生前进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和坎坷,但我将会勇往直前,因为时刻都有伟大而深沉的父爱伴随着我。
[点评] 本文以小见大,感情真挚。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但往往因为司空见惯而被忽略。作者选取爸爸夜晚因“我”受凉打喷嚏而给“我”掖被角、沏感冒药,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小事,展现父爱的体贴温暖,十分具有生活气息,真情自然流露,值得点赞。
语言质朴,平实有味。作者描写与父亲的对话,就是生活中的常态反映,问得简单但充满关切,答得冷淡且不耐烦,十分真实。叙述故事轻松自然,不论是掖被角,还是沏感冒药,用词简洁,粗笔勾勒,质朴无华。
环境渲染,首尾呼应。前文描写夜晚寒凉的环境,为“我”受凉打喷嚏、父亲起床探望和沏药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不仅紧扣题目,而且引发思考;结尾再次呼应前文,并且点明“伟大而深沉的父爱”这一主题,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