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2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分析、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作者在记叙中加入自己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3.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了解梁实秋其人其事,领略其人格魅力,探究作者的写作理念。
学习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
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重点难点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 莅( )校 ② 蓟( )北 ③ 涕( )泗
④ 弥( )漫 ⑤ 叱咤( ) ⑥ 显宦( )
⑦ 酣( )畅 ⑧ 谦逊( ) ⑨ 箜篌( ) 




zhà
huàn
hān
xùn
kōnɡ hóu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二、阅读思考
1.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本文中的梁任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生于北京。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 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各大学校。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月刊,一度任总编辑。1987年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其特点是文字清丽、淡雅,别具一格。
主要作品
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等,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写作背景
  1918年,叱咤风云20余年的梁启超退出政坛,开始了他最后10年的著述讲学生涯。这期间,他与两所学校关系很深,一所是天津的南开大学,一所是北京的清华学校,即后来的清华大学。1922年3 月,梁启超应清华学校文学社之邀,做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这一次演讲给当时还是清华学子的梁实秋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在多年以后辍笔行文,写下了这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写作背景
梁启超介绍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7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他介绍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很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5 年参与策划云南起义;后又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 五四时期,继续宣传改良主义,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课文探究
1.文章开头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①表明先生做事认真,作风严谨,并且极有学问和修养。②“犹之乎……”运用比喻手法突出听先生的讲演所获得的美感和趣味超过了读他的讲演稿,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中对演讲的叙述,从侧面烘托了演讲的魅力,为写演讲再次做铺垫。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2.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虚实结合,既写实相又写神采。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写身材、肖像、衣着;“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写精神气质,既遵循人物的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对先生由衷的赞美之情。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3.写梁任公的开场白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其什么性格特点?如何理解“谦逊”“自负”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
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眼睛描摹人物的神态,眼光“一扫”、眼睛“一翻”的细节描写,再加上对语言、语调的描述,突出梁任公谦逊而又自负的特点。
“谦逊”“自负”这一对反义词概括了前后两句开场白的潜台词,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梁任公先生的幽默风趣,为下文精彩的演讲做铺垫。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4.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
答案:示例
①引用《箜篌引》是侧面描写梁任公演讲的高超水平。《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②因为梁启超本人就是一个“渡河者”,他一边讲诗,一边会自然地想起自己这一生为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甘冒矢石、万死不顾的经历,所以会心潮澎湃,声泪俱下。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5.梁任公演讲的艺术感染力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案:示例
梁任公学识丰厚,演讲投入,感情充沛,作者听后感慨万千,意犹未尽。“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是梁任公激情投入的再现;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作者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表现了梁任公演讲艺术的感染力,以及给听众带来的巨大精神收获。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内容小结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深入探究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答案:示例
①作者是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
②梁任公的学术地位被公众认可。梁任公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公认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知,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2.本文从哪些方面写了梁任公先生?体现了其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
写梁任公的讲演稿,体现其认真细致、有才华、有修养的特点。
写梁任公的出场,描写外貌,体现了其稳健潇洒、卓越不凡的特征。
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表现了他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开朗直爽的性格特点。
写梁任公的演讲,描写动作、神情,体现其才华横溢、博闻强记、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3.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对梁任公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了作者的情感;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如“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文章既叙事又写情感,表达了一个青年学子对先生的崇拜之情。
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情感的词句,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的心迹,但读者仍能从这一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4.课文最后一段中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但文中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热心助人,你对这里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答案:示例
真性情。“热心肠”是指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富有情感。“热心肠”是指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有爱国心。“热心肠”是指梁任公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课堂训练




1.根据拼音填汉字。
① (cǎi)文(  ) ② (hàn)短小精(  )
(cǎi)喝(  ) (hàn)(  )卫
(Wù)(  )戌变法 (lǚ)步(  )
③ (shù)(  )守 ④ (jù)草(  )
(rónɡ)(  )马倥偬 (jī)木(  )
⑤ (shì)(  )目以待 ⑥ (jiǒnɡ)(  )乎不同
(shì)(  )君之罪 (jiǒnɡ)(  )(  )有神
(kàng)激(  ) (zhān)(  )襟
⑦ (háng)引(  )高歌 ⑧ (niān)信手(  )来
(hànɡ)(  )瀣一气 (zhān)(  )贴
(kànɡ)(  )俪 (diàn)(  )辱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2.判断下列加色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光绪年间,“沪上梨园甲天下”,上海的戏曲舞台与北京的戏曲舞台成南北掎角之势。(  )


②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


③在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男子足球队10 轮比赛仅积12 分排名第五,成绩差强人意,通向俄罗斯的梦想就此终结。(  )


×
×
×
解析:掎角之势: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掎,牵住,拖住。此处是说戏曲舞台在南北两边的状况。用错对象。
解析: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形容的对象一般是人,这里形容“双手”,用错对象。
解析:差强人意: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此处语境是说中国男子足球队的成绩不佳,通向俄罗斯的梦想就此终结。自相矛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④这场灾害不断东移,抵达南阳城西一带乡村时已是强弩之末。(  )


⑤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时能给人以启示, 有时会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 有时会给人面对生活坎坷的勇气。(  )


⑥一个班级不是很多同学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它需要同学们团结合作,沆瀣一气,互尊互爱,需要每个人都有集体荣誉感。(  )



×
解析:强弩之末:指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鲁缟(薄绸子)都穿不透,比喻起初很强后来变得很微弱的力量。
解析: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解析: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用在此处感彩不当。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3.辨易混词。
⑴弥漫 / 迷漫
[选词填空]但见黄沙    ,黄流滚滚,景象苍茫。


⑵谦逊 / 谦虚
[选词填空]这样    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弥漫
谦逊
辨析: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迷漫: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
辨析:谦逊:谦虚恭谨,多指行为、态度谦让,有礼貌。是从一个人的人品上来说的,一般用于较为出名的人、有一定人格魅力的人。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说谦虚的话。多指有自知之明、不骄傲,可用于一般人。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3)启迪 / 启发
[选词填空]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口诵心惟,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   。


(4)爱好 /嗜好
[选词填空]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式的读书生活,这种凭着自觉、    、兴趣的读书经历更具有人情味道。
启迪
爱好
辨析:启迪:指开导,启发。书面色彩重一些,适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等。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辨析:二者都有“对某种事物很喜爱”的意思,但有不同点。①语意程度和感彩不同。“嗜好”比“爱好”语意程度重,表示特别爱好;“爱好”是中性词,而“嗜好”多用于贬义,形容不良的爱好。②词性有差别。“爱好”可以作名词和动词,而“嗜好”只能作名词。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课后作业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    ,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会过去捕食。
②只要上下一致,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北地区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尊严和尊重。
③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集成    的救国洪流。
A. 久而久之  勠力同心  势不可当
B. 长此以往  勠力同心  势如破竹
C. 久而久之  和衷共济  势不可当
D. 长此以往  和衷共济  势如破竹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一走进展览馆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抗日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展馆西边的墙壁上。
B.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中国愿与世界分享发展理念和机遇,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的新动能。
C.上海某中学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D.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人形象,感人至深。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活中的现象常常隐含着某种假设,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论述类文章中也常常含有某种隐含的假设。正是这些隐含的假设,才使得所说的观点成立。请写出下面两句话之所以成立所隐含的假设。
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草生长在麻地里,麻是笔直生长的,蓬草不须扶持就会长得挺直。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4.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必先为史”不是要回眸先人的旧时旧景,而是审视今人的今夕明夕;不是重复“前事不忘”的故事,而是重在探究“后事之师”的规律。历史非陈腐的昨日之舟,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驾驭的明日之船。如果我们不知道未来怎样前进,看看过去怎样走来。
①非要________ ②该________ ③不妨________
④绝________  ⑤为了________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5.仿照下面的句子,以你喜欢的某位作家为描写对象,另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这位作家的景仰之情。
例句: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8课
6.将下面的广播稿正文删改至50 字以内。
旅客朋友们:
  众所周知,本次列车是由西安开往北京的42次特快空调列车。本次列车现在行驶在河南灵宝以东的地段。12车厢有一位令人尊敬的五十多岁的女教授要赶到北京的一个国际学术报告会上去做报告,由于疲劳和暂时不明的病因,突然昏厥倒地,面色苍白,手足抽搐,情况十分危急。献出一颗爱心吧,朋友们,我们的血管里涌流着的都是中华儿女殷红的鲜血……敬请乘客中的内科医生立即赶到12车厢。
列车长:×××
6月8日21时15分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答案:
1.C 解析:“久而久之”意为“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意为“长期这样下去。通常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依据语境,① 应选“久而久之”。“勠力同心”意为“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用于有关全局安危的大事,侧重渡难关。依据语境,② 应选“勠力同心”。“势不可当”意为“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依据语境,③ 应选“势不可当”。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2.B 解析::A项“图片”包括“宣传画”,二者不能并列使用。C项“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有歧义,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又可以理解为“十多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D项缺少主语,应删掉“在”和“中”,让“这部作品”作主语。
3.(1)自己不想要的,别人肯定也不想要;别人不想要就不要强加给他。(2)学到的东西按时温习,就能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心得;有所收获人一定会感到高兴。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9课
4. ①重复 ②怎样前进 ③看看 ④非 ⑤审视
5.示例:我对杨绛先生充满景仰,倒不是因为她被钱锺书先生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不是因为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堂吉诃德》和创作《洗澡》《我们仨》等文学作品,实在是因为她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而内心无比强大。
6.示例:本次列车12车厢有位女士突然昏倒,请乘客中的医生立即赶来,列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