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22:23:07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内容概览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唐宋传记作品,取材广泛,风格各异。学习重点是认识唐宋作家的传记文体特征,掌握自传的写作特点,感受传主独特的人格魅力,领略传主丰富的心灵世界,充分认识作者裁剪人物生平事迹、以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心灵世界的视觉和方法,增进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作的《张巡传》之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英雄,弘扬英雄精神,颂扬正气,批驳流言蜚语,反对藩镇作乱,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的散文名作。文中突出了张巡、许远的气节和功绩,并对诬蔑二人的言行表达了极大愤慨。
内容概览 《六一居士传》写于熙宁三年,欧阳修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作者在文章中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陆羽在《陆文学自传》里,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这篇自传叙事线索明晰,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方山子传》中,作者写了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活道路,苏轼借为好友作传记,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独特的品格和修养的赞叹,以及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学法指导 1.了解传记这种体裁,充分领会于时代风云际会中透视人物的命运以及于细节中体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通过诵读,体悟情感,并积累主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第5课 《张中丞传》后叙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是韩愈小诗中的代表作。首句中的“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的“惊”字最值得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第三、四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及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今孟州)。自谓郡望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曾两次遭贬谪,但很快被召回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作者介绍
《〈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耿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遏制了敌人向前推进的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
背景解读
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张巡、许远困守孤城的做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巡传》上呈肃宗,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张巡、许远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序,也叫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便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及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知识链接
【中丞】古代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如《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
文化常识
字音
字形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为“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 )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 )
(3)为所杀( “为所”为固定句式,表被动 )
文言句式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怎样的特色?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贺兰进明的形象特征。
提示: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②从人物的言行中塑造人物。③细节描写。④衬托手法塑造人物。
张巡:①高大,威武,美髯;②记性好;③文思敏捷,倚马可待;④视死如归,从容就义;⑤有领导能力,服众;⑥善于军事。


许远:①宽厚长者,表里如一;②忠贞不畏死;③容人雅量,大事为重。
南霁云:①有义气,能患难与共;②有勇气;③强壮有力;④恩怨分明;⑤从容就义不畏死;⑥有谋略。
贺兰进明:①嫉妒心强,自私;②爱才。


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和人民安危、嫉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逸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
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作者为什么写张巡却从许远写起?
【答案】此句对许远进行了总的评价。许远位在张巡之上,却“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可见其为国让贤,显示出宽厚、谦和的性格,同时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又表现了他们以死报国的高尚情操。
2.分析文中“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中的说理方法。
【答案】作者先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的浅显道理证明“城之陷自远始”的非议的“不达于理”,然后以极为愤慨的语气表达自己对小人“不乐成人之美”的斥责和批判,感情激荡,褒贬分明。
3.本文题为“《张中丞传》后叙”,而第四段却写南霁云乞师就义,第五段则写张巡读书和于嵩逸事。有人说,这些与中心无关,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写南霁云的事,一方面是对张巡的衬托,是整个睢阳战役无数忠勇义烈事迹中的一例;另一方面,又是用事实进一步加强对“设淫辞而助之攻”的小人的回击。南霁云乞师的对象,就是“擅强兵坐而观”的贺兰进明。南霁云不受诱惑,不仅表现了他和将士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又是对贺兰之流的斥责。第五段写张巡读书记忆力过人,似乎与睢阳战役无关,但反映出英雄人物的品格和能力,是与其文化修养有密切关系的。

特别是把他的记忆力,与围城中士卒的姓名“无不识者”联系起来,知其并非游离于中心的闲笔。至于于嵩的逸事,乍看似闲笔,但由于嵩之死,可见当时叛军多么猖獗。而这种混乱,正是思想舆论混乱的社会根源。把于嵩的不幸遭遇置于篇末,既让人在掩卷之时想出张许等人的冤屈,又暗示了铲除割据势力的刻不容缓。这些事看似不经意地信手拈来,但却能围绕主旨展开,章法浑成而丝毫不游离文章中心。
《〈张中丞传〉后续》通过细节描写,将张巡、许远、南霁云这三个主要人物写得生动传神。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忠贞刚烈和疾恶如仇的个性。补叙张巡逸事几乎全用细节描写,如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一挥而就,没有不认识的守城士卒等,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张巡过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文采,使其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张巡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又刻画出他从容镇定、视死如归的品质。作者笔下的张巡不仅是为国殉身的武将,同时也是一位博古通今、才思敏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月底借钱总是很难的,何况是我们这样穷的人家。
我们心里有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昏黄的灯泡照出我和妹妹失望的身影。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吃饭,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地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多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更汹涌地哗哗落下。


父亲是怎么解决学费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那天父亲去镇上卖了血。血水远比酒浓,那次醉酒可能是父亲一生最后一次醉酒……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透视】
所谓“文言虚词”,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意义和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方法:
(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对接高考
(2)全句关照法: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做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语法分析法:根据语法规律,判断虚词的词性。如“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①俅以幸臣躐跻其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从以行;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以上四个句子,根据语法规律,可以判断,①④两句是介词,用于名词之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但一用在身份前,一用在工具前,意义不同;②③同为连词,都是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法意义相同(表目的,用来)。
(5)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判定正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也……乎”是个固定的结构。②“乃”是“才”的意思,表示顺承关系。③“以”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关系。④“也”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文白对译






《张中丞传》后叙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嫉:嫉妒
B.延霁云坐  延:延请
C.以示贺兰  示:指示
D.此矢所以志也  志:标识
【答案】C
【解析】示:让……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粤之太末       B.此矢所以志也
C.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D.嵩常在围中
【答案】C
【解析】A项,“粤”同“越”。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D项,“常”同“尝”。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C.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D.霁云慷慨语曰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两个词,成,成就,实现;功,功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B项,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表递进。今义:连词,因此就。C项,古义:处处,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D项,古今意义均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4.下列各句中,属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不可为不义屈 B.何为久读此
C.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答案】B
【解析】A项,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依:追随
B.贼缚巡等数十人坐 缚:捆绑
C.巡怒,须髯辄张 辄:就
D.吾于书读不过三遍 三:约数,多
【答案】D
【解析】三:确数,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月日后于巡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
B.呼巡为兄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C.好学无所不读 因诵嵩所读书
D.以为巡偶熟此卷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答案】C
【解析】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是介词,在。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是;第二个“为”是动词,写、做。C项,两个“所”均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D项,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嵩从小就追随张巡,并曾和他一起处在叛军的包围中。
B.张巡平时不常读书,但记忆力过人,过目不忘,令于嵩赞叹。
C.许远相貌慈善,宽厚待人,与张巡同年生,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
D.于嵩在亳、宋的家产被人抢夺占有,他将到州里诉讼,被人杀害在亳、宋间。
【答案】C
【解析】“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是写张巡的。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何力驰壮骑,冒围奋击,虏披靡去。 是时吐谷浑王伏允在突沦川,何力欲袭之,万均惩前败,以为不可。何力曰:“贼无城郭,逐荐草美水以为生,不乘其不虞,正恐鸟惊鱼骇,后无以窥其巢穴。”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牙,斩首数千级,获橐驼、马、牛、羊二十余万,俘其妻子, 伏允挺身免。有诏劳军于大斗拔谷。万均耻名出其下,乃排何力,引功自名。何力不胜愤,挺刀起,将杀之,诸将劝止。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帝怒,将解其官授何力。何力顿首曰: “以臣而解万均官,恐四夷闻者,谓陛下重夷轻汉,则诬告益多。又夷狄无知,谓汉将皆然,非示远之义。”帝重其言,乃止。帝征高丽,诏何力为前军总管。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城拔, 得刺何力者高突勃,驺使自杀之,辞曰:“彼为其主,冒白刃以刺臣,此义士也。 犬马犹报其养,况于人乎?”卒舍之。俄以昆丘道总管平龟兹。帝崩,欲以身殉, 高宗谕止。总章、仪凤间,吐蕃灭吐谷浑,势益张,入寇鄯、廓、河、坊等州,诏周王为洮州道、相王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何力等讨之。二王不行,会何力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毅。始,龙朔中,司稼少卿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庇。”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 更植以桐。
(节选自《新唐书·诸夷蕃将列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B.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C.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D.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死十七八/
【答案】A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表章结尾,表示恭敬。
C.夷狄,泛指少数民族,“夷”多用于东方民族,“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
D.崩,本义为“山倒塌”,后又引申指帝王的死,文中“帝崩”指唐太宗去世。
【答案】C
【解析】“夷狄”中的“夷”,古代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狄”是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夷狄”泛指少数民族。而选项说“‘狄’则是对南方民族的泛称”是错误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力讨伐吐谷浑,骁勇善战。他奋勇救出陷入困境的薛万均兄弟;后又抓住机会,突袭并打败了吐谷浑王,缴获大量牲畜,活捉其妻子儿女。
B.何力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皇帝要罢免战败还排挤过他的薛万均,何力向皇帝申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帝重视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不再追究。
C.何力雅量大度,崇义明理。他随皇帝征讨高丽,被高突勃刺伤;高突勃被抓后,他不但没有报复,而且肯定高突勃是义士,使高突勃得以释放。
D.何力身为武将,但腹有诗书。梁修仁在大明宫种植白杨,告诉何力白杨容易成材,何力援引诗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力劝其改种桐树。
【答案】D
【解析】“力劝其改种桐树”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中何力只是诵念诗句,梁修仁听后猛然醒悟,才改种桐树,何力并没有劝说他要种桐树。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还,帝责谓其故,何力具言万均败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白崖城,中贼槊,创甚,帝自为傅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军队返回,皇帝责问事情的缘故,何力详细陈述了薛万均兵败的情况。
(2)何力驻军在白崖城(外),被贼寇用长矛刺中,伤势很重,皇帝亲自为他敷药。
四、语言运用
12.在下面的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____;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答案】(示例)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像一个空水杯,青年要不断汲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

12.在下面的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                    ;U                  ;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答案】(示例)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 像一个空水杯,青年要不断汲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

13.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