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与微之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与微之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22:53:56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11课 与微之书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 饮酒叙旧,古今皆为乐事。在这大雪欲飘,暮色已降的夜晚,嫣红的炉火映着新醅的绿酒,情趣盎然。围炉邀饮,酒未入喉,心已陶醉。诗人殷勤劝酒,情深义重。“能饮一杯无”,清丽婉转,友人即使有诸般心事,经此一邀,想必也会慨然举杯,一饮而尽吧。酒意情意诗意,使人身心俱醉,意兴悠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政绩卓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者介绍


白居易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闲职)。而友人元稹也几乎同时被贬为通州司马。三年之后,白居易在庐山建造了一座茅舍,营造了一个充满情调的小天地,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就在茅舍落成的第二天,他给远在四川的元稹写了这封信,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背景解读
字音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流水周于舍下( 状语后置句,应为“流水于舍下周” )
(2)飞泉落于檐间( 状语后置句,应为“飞泉于檐间落” )
(3)封题其上曰( 省略句,“题”后省略“于” )
(4)便请以代书(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
(5)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省略句,“生”后省略“于” )
文言句式
《与微之书》中数次直呼“微之微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与微之的深厚友谊;②对微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在给元稹的这封书信中,白居易抒发了对挚友深切的关爱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一些日常小事的描写,体现出作者那种流连山林的乐趣和闲适之情。
1.“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请说说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意境有三:一是“夜境”。“残灯”“此夕”“暗风吹面”诸意象,均说明作者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听到挚友贬谪消息的。二是“病境”。“垂死病中惊起坐”,说明元稹即使在病重时,也为乐天遭贬吃惊不已,暗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三是“愁境”。残灯无焰,光线暗淡,风雨入窗,挚友左迁,兼感自身多病,都令人倍感凄凉。全诗真情涌动,悲凉气氛之浓,不仅使受信人感动,也足以打动读者之心。

2.请对最后一段中白居易的“三韵”诗进行简要的鉴赏。
【答案】诗的前四句作今昔对比,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最后两句以“笼鸟槛猿”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坎坷之命运相同,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相见相亲的愿望就一日不止。“人间相见是何年”,以反诘语气,表达出诗人对挚友元稹的强烈思念。

3.这是一封写给好友的信,它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掏心掏肺,感情真挚。所写值得宽慰之事,实际上全是为了宽慰对方。如果说“形骸且健”是真心话,那么“方寸甚安”却是违心话,目的是安慰正在病中且同样被贬谪的微之,算得上是一番苦心,一片真诚了。
《与微之书》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彩。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与友人的真挚感情,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每段所写重点虽然不相同,但都能体现出与友人的友情。第一段,直接叙述离别之情,感情强烈。第二段,追述往事,所寄书信,赠答诗文体现出真挚的感情。第三段,叙述自己的近况,也是为了让朋友放心,不必挂念,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心。第四段,抒情性又转强烈,直接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而作者在文中多处直呼友人“微之微之”,这种直接称呼加上叠词重复,尤能体现出其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直接倾诉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请写一段文字,要求富有感彩,表达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
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就读的学校身处闹市区,车来车往,虽然很怕过人行道,但那人行道却是从公寓通往教室的必经之路。于是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穿梭其中,常常在午夜被窗外刺耳的刹车声惊醒,常常听说一些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感慨良多,觉得活着真好。当扶着惊魂未定的室友,看着与她擦肩而过的那辆转弯车,心是颤抖的,虽然我们还在互相安慰着说不会有事的,但其实我们都在怕着。如果刚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唉,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感受到生命之轻,所以让自己快乐是重要的,只是不要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就好。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只能笑着过好每一天。
文言文断句
【考点透视】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虽然考纲没有直接对断句提出明确的考查要求,但由于断句能够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文言句式特征、相关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能力,它已经逐渐成为文言文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言文断句有以下方法:
1.通读全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大意,由易到难,从粗到细,先断大句,后断小句。
对接高考

2.注意文中的文史常识及常用复音词,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和地名、官名等,“下官、寡人”等谦词,文言文中这些名词或代词通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是时、既而、昔时”等时间副词可作断句的标志;“然则、是故、得无”等复音虚词,谨防在断句时将其错误地割裂开来。如“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两处均可在人名“章献”前断句。

3.借助标志词语断句。文言文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是有标志性词语的,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断句也就能够准确迅速了。这些标志主要有:对话用语标志,“曰、云、言、道、白、对、谓”等;句首句末标志,句首常有“盖、夫、故、若夫、至于”等虚词,句末常有“也、乎、焉、矣”等语气词,在句首词语前和句末语气词后一般应该断句。如“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
4.借助文言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许多惯用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譬如“……者……也”“……者”等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等反问句式;“为……所……”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乎……”等固定句式,以及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的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的好“帮手”。如“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这个句子中的“岂……乎”句式很清楚地提供了解答问题的途径。
5.借助修辞辅助断句。古人写文章是很讲究修辞技巧的,有的讲究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有的讲究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的运用。在给文言文断句、加标点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现象。
6.利用语感进行最后检查,尤其是要看语气、语义等是否通畅明了,如有问题则要考虑断句是否准确,再做修正。
当然,这些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他境”是“窜”的宾语,所以应在“他境”后断开,排除C、D两项。“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运用语法断句法,“亡”后带名词“物”做宾语,“移书诘盗”是客“亡物”后的行为,所以“物”后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B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这段文字,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除B项。
文白对译






与微之书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牵挛乖隔    牵挛:牵掣,拘牵
C.终论平生交分    交分:分别
D.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答案】C 
【解析】交分:交谊,情分。
2.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
A.又见家兄言   B.安道与予在楚州
C.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  D.仆初到浔阳时
【答案】C 
【解析】A项,是谦称。B、D两项,指自己,可译为“我”。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便请以代书
A.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B.流水周于舍下
C.何不试之以足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A 
【解析】例句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A项,省略句,“生”后省略“于”。B、C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即“于舍下周”“以足试之”。D项,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若是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况以胶漆之心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天实为之    之二虫又何知
D.微之于我也    移其民于河东
【答案】C 
【解析】A项,连词,像/代词,你们。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C项,都是指示代词,这。D项,介词,对于/动词,到。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白居易对元稹思念的一项是(  )
①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②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③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 ④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⑤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③⑤是元稹对白居易的思念。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2)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在独孤及贺兰部,肥常侍从,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国初,与莫题等俱为大将,从征刘显,自濡源击库莫奚,讨贺兰部,并有战功。太祖征蠕蠕①,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传》。又从征卫辰及薛干部,破灭之。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弃父西走,肥以轻骑追至上郡,斩之。
后从征中山,拜中领军将军。车驾次晋阳,慕容宝并州刺史、辽西王农弃城宵遁,肥追之至蒲泉,获其妻子。太祖将围中山,慕容宝弃城奔和龙。肥与左将军李栗三千骑追之,至范阳,不及而还。遂破其研城戍,俘千余人。中山城内人立慕容普邻为主,太祖围之。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时以士马少粮,遂罢中山之围,就谷河间。慕容贺邻杀普邻而自立。车驾次鲁口,遣肥帅七千骑袭中山,入其郛而还。贺邻以步骑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击之,获铠骑二百。肥中流矢,疮重,乃还。中山平,以功赐爵琅邪公。迁卫尉卿,改爵卢乡。
时中山太守仇儒不乐内徙,亡匿赵郡,推群盗赵准为主。妄造妖言云:“燕东倾,赵当续,欲知其名,淮水不足。”准喜而从之,自号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冀二州牧、钜鹿公。儒为长史。聚党二千余人,据关城,连引丁零②,杀害长吏,扇动常山、巨鹿、广平诸郡。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诏以儒肉食,准传送京师,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镇远将军、兖州刺史,给步骑二万,南徇许昌,略地至彭城。司马德宗将刘该遣使诣肥请降,贡其方物。姚平之寇平阳,太祖将讨之,选诸将无如肥者,乃征还京师,遣肥与毗陵王顺等六万骑为前锋。车驾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遣肥还镇兖州。
肥抚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善策谋,勇冠诸将,每战常为士卒先,前后征讨,未尝失败,故每有大难,令肥当之。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赏赐奴婢数百口,畜物以千计。后降爵为蓝田侯。天赐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四》)
【注】 ①蠕蠕: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柔然族。②丁零: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B.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C.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D.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
【答案】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时,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车驾,一指马驾的车;二指帝王所乘的车,所以也常常用来作为帝王的代称。
C.爵制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等级制度,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使持节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称号,代表皇帝行使指挥军队的权力,如苏武持节出使匈奴。
【答案】D 
【解析】“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不是“代表皇帝行使指挥军队的权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肥果断刚毅,缺少言语。太祖在独孤部和贺兰部时,长孙肥时常侍奉跟从,在左右欺侮太祖身边的人,但太祖很信赖依仗他。
B.长孙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跟随太祖征伐刘显,攻打库莫奚,讨伐贺兰部,出征柔然时,降伏匹候跋,消灭刘卫辰和薛干部,斩杀曷多汗。
C.长孙肥雄武自立,作风顽强。征讨中山时,长孙肥在战争身中流箭,疮伤严重,于是返回。中山被平定后,因为功劳被赐予爵位琅邪公。
D.长孙肥善于策划,堪当大任。太祖征讨姚平时,选拔的众将领没有比得上长孙肥的,于是征召他回京城,让长孙肥与毗陵王拓跋顺一起担任前锋。
【答案】A 
【解析】“在左右欺侮太祖身边的人”错,应是“在太祖身边抵御欺侮太祖的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祖)派遣长孙肥率领三千骑兵讨伐他们,在九门打败赵准的部队,斩杀仇儒,活捉了赵准。
(2)姚平招募派遣勇将,率领精锐的骑兵二百人窥伺魏军,长孙肥迎击并擒获他们,(姚平军队)连一匹马都没逃掉。
四、语言文字运用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成长过程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有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考试压力,学会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掌握正确应对考试压力的策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答案】①承受考试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验 ②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妨碍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③才能在考场上运筹帷幄
12.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采风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