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寄欧阳舍人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7 22:56:09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一句写海浪,用“如云”的明喻;第二句写风声,用“数声雷”之暗喻。这两句惟妙惟肖地将海上的风浪描绘出来。第三句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颇为出人意料,但这恰恰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最后一句写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
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20岁起就与欧阳修有亲密的交往。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一篇墓碑铭。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的回信。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背景解读
铭 志
墓铭和墓志,墓铭用韵文,墓志用散文。旧时墓中埋入正方两石,一刻志铭,为下底,一题死者姓名、里爵等,为上盖,两石相合,平放在棺柩前。
知识链接
字音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
(2)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判断句,“……非……也”表判断 )
(3)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宾语前置句,应为“立言者既莫拒之而不为” )
(4)则人情之所不得( 宾语前置句,应为“则所不得人情之” )
文言句式

(5)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宾语前置句,应为“非近乎史,其将近安” )
(6)嘉言善状,皆见于篇( 状语后置句,应为“嘉言善状,皆于篇见” )
(7)夫铭志之著于世( 状语后置句,应为“夫铭志之于世著” )
1.曾巩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符合撰写铭文时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条件?
提示:①品德高尚。②善于写文章。
2.“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说明撰写墓志铭能做到完全公正和正确的,必须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为后文赞扬欧阳修埋下伏笔。


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亡故的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当时阿谀墓中人的不良风气。
1.课文最后两段有何作用?
【答案】最后两段是“合”的部分,把“立言者”的议论归结到欧阳修身上,盛赞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深深感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2.课文是怎样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的?
【答案】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
本文起承转合,说理严谨。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向欧阳修致谢的,但却不拘于此,而是先从墓志铭和史传作用的异同说起,然后写墓志铭不实的原因,接着进一步说明什么人方能“尽公与是”,言“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这段文字写得郑重曲折,才真正地牵扯到欧阳修。这样写来,作者的感激、颂扬之情自然流露,不做作、勉强。通篇围绕对欧阳修的赞美,反复咏叹,转折多而开合自然。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请以“审视当今的文化生活”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运用“起承转合”的写法。(400字左右)
【解析】示例:
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起)
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天鹅湖》《命运交响曲》带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时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承)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当古典音乐的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场紧紧联系,当如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楼梦》《聊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冲动鲁莽的主人公似乎更易攻下青少年的软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文化之瘾。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转)


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有希冀性灵之光在大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天边,我已看到那性灵之光的乍现……(合)
对接高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去世曰“薨”,大夫去世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答案】A
【解析】大夫去世应称“卒”,士人去世才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答案】B
【解析】“最终总是付诸实践”错,原文为“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答案】(1)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争斗,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
(2)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
文白对译






寄欧阳舍人书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者得致其严 严:威严
B.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勒:约束
C.有名侈于实 侈:奢费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徇:徇私
【答案】D
【解析】A项,严:尊敬。B项,勒:刻。C项,侈:过分,超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B.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C.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D.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答案】A
【解析】A项,古今意义均为副词,于是。B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C项,古义:常常,指事情发生的频率。今义:指事情的发生具有规律性。D项,古义:两次。今义:动作再次发生。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而善人喜于见传    B.惧后世之不知
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D.则人情之所不得
【答案】A
【解析】A项,被动句。B项,是“不知后世”。C项,是“近安”。D项,是“不得人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众人则能辨焉     于是余有叹焉
B.惧后世之不知 石之铿然有声者
C.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
【解析】A项,均为句末语气词。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助词,起定语后置的作用。C项,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用来;第二个“以”是连词,并且。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B.至于通材达识
C.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D.则人情之所不得
【答案】A
【解析】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论述了“铭志”与“史传”的不同特点,目的是区别二者的不同,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
B.文章阐述了“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是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传后的缘故。
C.本文笔法纡徐百折,跌宕多姿;吞吐抑扬,极尽腾挪。形成了舒展自如、婉丽从容的风格。
D.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不仅表达了对欧阳舍人的感激之情,而且论述了为文要“公与是”的观点,论证严密有力。
【答案】A
【解析】“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错,应该是为了说明铭志有警劝之道,义近于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碑铭)警戒劝勉的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吗?
(2)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往往要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3)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①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 ①三板沙:明代地名。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答案】B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答案】B
【解析】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C.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答案】C
【解析】“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是在太仓。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四、语言运用
12.下面一段对话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
林: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李:谢谢。你惦记着我,我就很感激了,还带来这些东西,我只好笑纳了。
林:咱哥儿俩,谁和谁啊,你就不要客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鼎力”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大力”。②“笑纳”使用色彩不当,应改为“收下”。
13.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请你根据下面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们先从售后中心那里拿到顾客的资料,然后给顾客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满意度。如果满意,就直接记入档案;如果不满意,就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记得把相关部门报送的不满意原因和处理结果也记入档案。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