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06:12:36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6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客中行
李 白
蒲桃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赏析】 “行”原为乐府歌曲的一种。 本诗开始两句都是描写一杯美酒。这是一杯蒲桃美酒,在酿造时特别加进郁金草 ,此刻它泛出阵阵特殊的醉香,酒的颜色也变得金黄发亮,在精致的玉碗中,它沉甸甸地如同一片闪闪的琥珀。这样的美酒 ,这样的酣饮显然并非对月独坐的小酌,而必然是一席盛宴,由此不难想见这场欢宴盛况。
前两句既点出了主人的盛情相待,同时又为诗人的客中兴感做了极好的铺垫,这在后两句的抒情中,也被有力地揭示了出来。诗人醉眼中只有酒,后两句的抒情,也直接从酒生发。李白像是在回答主人的殷勤询问,他说:“很好了,再不要什么了,只要你能让我这作客的喝个痛快,喝他个一醉方休,我就把你这里当作我的家,忘记自己是身在他乡啦 !”话是说得不拘礼节,甚至使人感到粗野,然而它真率,没有丝毫惺惺作态,诗人豪爽狂放的性格与形象跃然纸上。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作者介绍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本文即写于一个春光明媚的月夜,李白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名园,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当时,诗人被贬,心有块垒,但仍慷慨激昂,诗兴大发,遂作此文。
背景解读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史记·项羽本纪》:“其(项羽)季父梁。”这里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的叔父。
文化常识
字音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判断句 )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判断句 )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状语后置句,应为“阳春以烟景召我” )
文言句式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表现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示:李白在文章开头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看似颓废,实则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欢”。从全文来看,景是充满着春天的生机的景,宴是洋溢着热闹欢乐的宴。一跌一起,就使行文有波有澜,更能提高精神境界,表现李白实则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性情中人。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述了作者与诸从弟聚会桃李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概括课文的主要场景及其意义。
【答案】①天地宏阔,光阴流逝。写出诗人对时空的独特认识。②秉烛夜游,大块文章。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③饮酒赋诗,共序天伦。写出了聚会之盛况,亲情之可贵。

2.为什么李白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未让人感觉到低沉?
【答案】这次筵席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作者认为,人生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有如昙花一现。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般的玉洁、清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它的短暂呢?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

3.分析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并作诗。
【答案】原因有四: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秉烛夜宴,自古已有;美景在前,不容辜负;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亦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再说“不有佳作”,又怎能一伸雅怀?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
4.关于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如《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了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仅119字,却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无句不美,无语不丽。其中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它使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读起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另外,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用典、反问等修辞手法,无处不自然,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请描写一个画面,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小楼之夜,推开小窗,遥望莽莽天穹下耀眼的繁星,如钩的新月,领略“天街夜色凉如水”的韵味,体味“月移花影上阑干”的意境,让人琢磨不透这天造地设的“绿叶婆娑”“香风弄影”。偶有和风细雨,风摇翠竹,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像羽毛撩拨我的心弦。
对接高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答案】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答案】A
【解析】“丁内艰”指遭遇母丧,即母亲去世。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珽聪明有才学。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顺。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答案】C
【解析】“期岁”,指满一年,而非选项中所说“不到一年时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
(2)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答案】(1)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为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2)(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文白对译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旅舍
B.百代之过客也 过客:旅客
C.而浮生若梦 浮生:轻生
D.何伸雅怀 伸:抒发
【答案】C
【解析】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古人秉烛夜游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C.罚依金谷酒数
D.飞羽觞而醉月
【答案】D
【解析】A项,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B项,引用了“大小谢”的典故。C项,引用了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的典故。D项,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秉烛夜游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答案】A
【解析】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C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D项,“咏”,动词作名词,诗歌。
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理,非吾业也
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D.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
【答案】B
【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大块假我以文章
B.①而浮生若梦  ②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①幽赏未已  ②然志犹未已
D.①皆为惠连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D
【解析】A项,均为介词,用。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C项,均为动词,完,结束。D项,①是;②因为。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缘故。意为:古人(嫌人生太短)拿着蜡烛在夜间游玩,实在是有缘故(有道理)的啊。
B.“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大自然。即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此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岂能辜负呢!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C.“惠连”很有才华,“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表现出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D.文章紧扣题目,有春有月,有酒有花,有兄有弟,有诗有歌,快慰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B
【解析】“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不对,文中无此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展现给我们锦绣风光。
(2)摆出丰盛美好的宴席,坐在花丛中;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
8.文章中“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与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余,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余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余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答案】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个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答案】B
【解析】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且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在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遇上杨玄感造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答案】A
【解析】“运用兵法屡立战功”于文无据。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皇上降下密诏,派他经营治理江南,守候观望动静。
(2)我再次来到沧海,不能完成渡海征战的愿望,上天不给我时间,我将辞别人世了。
四、语言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②6月8日,波兰和希腊将上演揭幕战,拉开欧洲杯的大幕,为了看球赛的实况转播,小赵早早就打开电视,目不交睫地盯着荧屏。
③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目混珠,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④那孔林也算是满腹经纶,博闻强识,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促膝而谈,直至深夜,方才歇息。
⑤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
⑥生活对于祥林嫂来说,实在是祸不单行,多少不幸向她袭来,让她如何承受?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①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②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不合语境,应用“目不转睛”。③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用错对象。④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⑤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谦敬不当。⑥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
14.下面是一封自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询我的自荐书。我积极进取,不断努力提高鄙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乐观开朗,能够很好地搞好人际关系。在众多招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信心十足。 最后祝贵公司事业有成,明天会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垂询”改为“审阅”;②“鄙人”改为“个人”;③“搞好”改为“处理”;④ “招聘”改为“应聘”;⑤“(事业)有成”改为“蒸蒸日上”。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