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原毁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原毁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06:14:48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内容概览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唐宋八大家”的名作。唐宋散文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次重大解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儒学复兴运动的具体成果之一,恢复了散文的主导地位。同时唐宋散文也不为儒术所局限,富有创造力,渊雅雄放的文风激荡着个体生命的阳刚之气。
《原毁》是韩愈“五原”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原毁”的意思是探求产生毁谤的根源。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点为依据,比较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思想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高度赞扬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之君子”,有力抨击了惯于“怠”和“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改变这种妒贤嫉能的恶劣风气。
内容概览 《心术》是苏洵《权书》中的一篇,为用兵策论,分别从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时度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策略思想,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也有“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
《鞭贾》一文利用卖鞭子的事例,进行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
《兴贤》一文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为文环环相扣、讲究逻辑力量的风范。本文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提出“兴贤”的重要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进行自主学习。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要逐步加强对翻译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还要注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第17课 原 毁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 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赏析】 这首诗用散文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不用譬喻,不用寄托,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共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中写了张功曹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功曹之口,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不平。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婉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清新简练,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悲凉。
韩愈提倡儒家的学说,反对当时很有势力的佛、道思想,文学上则提倡古文,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唐初文章承六朝之风,尚骈俪,病纤弱。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文风,但是直到中唐还没有获得较大的效果。所以韩愈积极提倡古文,主张学习三代两汉的文章。又说学习古文,应当“师其意不师其辞”,做文章应当“词必己出”。韩愈才如渊海,文章刚健雄伟,奥衍宏深。在他和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倡导下,终于把文体从骈俪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古文的基础。本文即针对当时不正常的为人之风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背景解读
字音
字形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外以欺于人( 状语后置句 )
(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判断句 )
(3)懦者必说于色矣( 状语后置句,应为“懦者必于色悦” )
(4)某良士,某良士( 判断句 )
文言句式
吴楚材在《古文观止》中评价《原毁》说:“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然其中只以一忌字,原出毁者之情,局法亦奇。”结合本文的脉络,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文章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暗扣“毁”不兴的缘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树起丰碑。“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点明“毁”的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猖獗。
本文通过古今君子对己待人的对比,写出了作者对当时人们的心态和价值取向的批判,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慨叹。
1.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文章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
2.除了对比外,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手法,请将其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排比:第三段中的几个“不然……不然……不若是……”的句子形成排比。作用:加强了推断的语气,将今之君子的丑恶嘴脸揭露出来,使文章更有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
反问:“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等等。作用:小结前文,形成呼应关系;句式相似,加强语气,使论证更加有力,文章更加严谨。


3.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第四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的歪风,又语重心长地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4.在“责己”和“待人”两个方面,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所持的态度截然不同。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着毁人扬己的现象?你觉得韩愈的分析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毁人扬己的现象,有的人喜欢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总觉得自己了不起,一旦看到别人超过自己,要么是恶语中伤,要么是怒形于色,而不是首先去找自己的缺点、问题。韩愈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原毁》中“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都采用对比写法,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亦构成对比。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也得以传达。
技法镜鉴
【即时小练】
运用对比论证,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突出一个主题,写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化常识
【考点透视】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反映了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和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髓。举凡先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导向、喜恶向背等都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降,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都隐含着丰富的内容。
对接高考
因此,平时备考中,一方面要熟记各种常识知识,坚持梳理文化常识,扩大知识面,掌握重点,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文化语境的认识与理解。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就要增加对“迁、贬、拜、进、出、改,少傅、太子少傅,赠、谥”等知识点的梳理。另一方面,坚持梳理常见、重要的常识原则。文化常识纷繁复杂,很多如典章制度、职权所涉、礼仪习俗等多有规定,宜从易从简识记,不要纠缠。另外,在具体应考时要善于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移疾”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文白对译






原毁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B.恐恐然惟
【答案】D
【解析】A项“说”同“悦”。B项“懼”通“惧”。C项“轴”通“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早夜以思
A.外以欺于人
B.即其新不究其旧
C.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D.非精言之能悉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加点词语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D两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以圣人望于人
A.内以欺于心
B.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为仲卿母所遣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众人:群众,大家
B.吾未见其尊己也 尊:尊重
C.怠者不能修 修:进修,求进步
D.将有作于上者 作:作为
【答案】A
【解析】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怠与忌之谓也 ②必其人之与也
B.①懦者必说于色矣 ②怠者不能修
C.①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②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D.①强者必怒于言 ②尝试语于众曰
【答案】B
【解析】A项,①连词,和;②名词,党羽、朋友。B项,均为代词,……的人。C项,①代词,如此、这样;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一组是(  )
①举其一不计其十 ②以圣人望于人 ③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④强者必怒于言 ⑤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⑥懦者必怒于色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③④⑤⑥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作例证,得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①②是今之君子责人的态度。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汉六年,立交为楚王。既至楚,以穆、白、申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文帝时,申公始为诗传,元王亦次之诗传。元王薨,郢客嗣,是为夷王。薨,子戊嗣。景帝即位,封元王宠子富为休侯。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常为设醴。及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 “可以逝矣!”称疾卧。申、白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白独留。
王戊稍淫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景帝三年,戊起兵应吴反。汉绝吴楚粮道,吴王走,戊自杀。
既平吴楚,富等皆坐免侯,后闻其数谏,乃更封为红侯。富子辟疆,亦好读诗,清静少欲。辟疆子德,修黄老术,有智略。昭帝时,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岁余,与立宣帝。
宣帝五凤元年,德子向坐铸伪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
(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B.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C.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D.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
【答案】D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如岳飞字鹏举,王绩字无功。古代对人称字,表尊重。
B.黄老,黄帝和老子,传说为黄老之学的创始人。黄老之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各家观点,融汇而成的学说体系,又称黄老思想。
C.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中国古代等级森严,阶层不同,死的说法各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制,是圣旨的一种,内容与当朝典章制度有关。圣旨因不同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名称,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答案】B
【解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错,应为“道家思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德曾与其他官员共同掌管盖长公主一案,公主的孙子在路上拦住刘德,为自己的祖母申辩,刘德则反复责备公主,说她生活起居不成体统。
B.刘富受父亲影响,也学习《诗》;楚元王宠爱他,估计也与此有关。他的后代受老子思想影响较大,清静少欲,知足畏满,但刘向是例外。
C.楚元王不仅本人“好书”,学《诗》并为之作传,还注重文化传家;送儿子刘郢客去自己老师那里完成《诗》的学习,其后代有很多读书人。
D.穆生是楚元王的同学,曾作楚中大夫,他受到元王和刘戊的优待,后来刘戊取消了这一优待,穆生接受不了,先称病不出,后来干脆离开。
【答案】A
【解析】“反复责备”不合文意,“数”是“一一列举罪状”的意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休侯刘富派人去劝谏,刘戊说:“叔父不帮助我,我起兵以后,就先杀了叔父。”
(2)刘德的妻子死后,大将军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刘德不敢迎娶,害怕自己盛极而衰。
四、语言运用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人工降雨形成过程的四个重要词语。
一家瑞士公司采用新技术,在阿联酋东部地区制造了超过50场暴风雨。为制造人工降雨,这家公司建造了5个用以生成带负电荷粒子的电离装置,这种外形就像钢柱上的灯罩似的装置可以电离生成大量带负电荷的粒子。每个电离装置配备了20台发射器,可以将数万亿个催化云形成的带负电荷粒子发射到高空,它们被送上高空与阳光照射地面释放热量生成的气团汇合。带负电荷的粒子具有吸附尘埃微粒的天生本领,一旦到达生成云的合适高度,带负电荷的粒子将吸引空气中飘浮的水分子,令其在自己周围凝结。只要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就会产生数十亿个水滴并形成云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电离(或:电离生成) 发射(或:送上高空) 汇合 凝结
12.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

请为这幅漫画配上一句话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使用一种修辞,语句要有感染力;字数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老于世故的成年人深深地刺痛我们:诚实的重担为什么只落在了孩子的嫩肩上?
(示例二)诚实的天平不应该因权力的法码而倾斜,社会的公德不应该因年龄的大小而有别。
(示例三)人生会遇上许多考试,但最能衡量人的考试就是诚实,它无关年龄,无关权位。
(示例四)我们常说,“公德面前人人平等”“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社会”。我只想说,它们不是口号,而是标尺!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