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6课 兼爱 非攻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①棋未收,叹新丰逆旅②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①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②新丰逆旅:新丰是汉高祖思念故乡而建的,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宿新丰的旅舍,备受店主人冷落。
【赏析】 开头三句写词人在雨夜借宿他乡,半夜三更听到外边风吹梧桐叶、雨打芭蕉声,不禁愁肠百结,夜不能寐。古人云,一叶而知秋,更何况梧桐在古典诗词中又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这里雨滴梧桐,渲染了因绵绵的乡思、悠悠的乡情所带给诗人的无穷的愁苦和悲哀。第四句写归梦忽醒,回到了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第五句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的遭遇,暗示了诗人百无聊赖、备受冷落的情怀,抒发了对穷愁潦倒生活的不满。最后三句写雨夜梦醒,勾起诗人无限的愁思。
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时涌上心头,回想平生成败的经历,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细语的景象,看到双亲在家里为他担惊受怕的面容。这里诗人用了传统诗词中从对面落笔的手法,写二老为游子忧愁,使文意更加婉曲,“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含无限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伟大智者。他及其后学在政治、军事、科学、哲学、逻辑、伦理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其代表作品乃《墨子》一书。
二、相关知识
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与“尚同”。他提出了“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主张。墨子也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在经济上,墨子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对于分配“利”,墨子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在伦理方面,墨子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在教育方面,墨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救世拯民。
他是第一个不畏劳苦送教上门的教育家。他很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他提出了教育上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教学方法有因时(材、人)施教、讲清事物的所以然、以行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在军事方面,墨子主张“有备无患”,他反对侵略战争,支持防御战争。他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墨子的主张既不同于孔子,又不同于老子。他认为当时社会危机的根源是由于人们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只爱自己的家庭,而不爱他人的家庭;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造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社会危机,只能实行“兼爱”。一旦实现了人人“兼相爱、交相利”,不仅能结束社会混乱的状态,而且能实现天下太平、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2)察
①察此何自起?(观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
③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考察,详审)
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了解,明白)
⑤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选拔)
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洁白的样子)
(3)贼
①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偷东西的人)
②故贼人以利其身。(残害,杀害)
③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刺客)
④忍能对面为盗贼。(外来侵犯的人)
⑤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
⑥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强盗,作乱叛国的人)
(5)非
①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指责,谴责)
②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不对的,错误)
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不是)
④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没有)
⑤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6)攘
①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夺取,偷盗)
②攘除奸凶,兴复汉室。(排除,排斥)
③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扰乱)
2.判断句
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者也”表判断)
②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所谓……也”表判断)
③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亦”表判断)
④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也”表判断)
⑤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此可谓”表判断)
3.宾语前置句
①当察乱何自起?(当察乱自“何”起)
②故亏父而自利。(故亏父而利“自”)
③以亏人自利也。(以亏人利“自”也)
1.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根源在哪里?应怎样治理?
答案:墨子举了各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认为天下混乱的根源起于“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治理天下就要治“乱”,“天下兼相爱则治”。
2.简单阐述墨家“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墨家“兼爱”思想是天下人都要“兼相爱”“交相利”,这种学说的提出,包含了反抗春秋战国之际盛行的贵族道德的进步意义。21世纪的我们提倡国家之间和平发展、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反对霸权行为,这与“兼爱”思想是相似的,看来,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墨家“兼爱”思想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3.墨子认为世人对一般的偷盗之人与“攻国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反映出什么问题?
答案:天下人对一般的偷盗之人都会认为其行为是不道德的,都会加以谴责。但是“攻国者”也是不义之人,人们却“誉之”,甚至撰书赞之,足见世人不辨义与不义,这是很可悲的。
4.墨子的“非攻”是提倡反战思想吗?
答案:“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谴责战争可以强国、可以成就霸业等谬论。但是这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反对不义之战,但是对防御性的战争,则不仅不反对,而且还竭力支持。(这在他的《公输》一文中有体现)
5.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是否矛盾?
答案:“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兼爱”和“非攻”是不矛盾的,“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都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1.课内名言
(1)若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2.精彩语段
(1)墨子仰天长叹:我追求的是天下之度啊!凡事皆有度,我们的任务是去制定度,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去遵守它,这才是我们墨家的精髓。你带着一枚度去买鞋,这显得很不方便,也没必要,可是如果你让别人帮你买鞋,度的作用可就大了。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将天下人之足皆一一测量,然后按其大小分成若干等次度,以甲乙丙丁名之,然后使人人皆知自己之度,这样一来以后买鞋只需记得自己的度名就够了,用不着每次买鞋都要测量一次。这样才能从复杂走向简单。人人有度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2)兼爱,兼爱所有人,富人与贫民,贵族与贱民。
非攻,否认一切侵略战争,尽力阻止战争,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 “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看不见前方的路。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简评】 这是一篇较为传统的“旧文化作文”,但同时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从谭蘅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概念来判断,一、它具有雅语的特征,是经过雅语训练,并能优美表达的作文;二、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现当代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确认: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兼爱 非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察乱何自起 察:考察
B.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窃:偷偷地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勉
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遗:遗留
【答案】B [窃:偷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父之不慈子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B.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若以此说往
C.爱人若爱其身 若知其不义也
D.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 此何也
【答案】A [A项“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按照”。C项“其”:人称代词,“自己的”;指称代词,“那些”。D项“也”:助词,表句中停顿;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有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
A.杀一人谓之不义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皆知而非之 D.盗爱其室
【答案】B [贼,名词活用为动词,“残害”,其他为一般动词。]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亏人自利也。 B.当察乱何自起?
C.句读之不知。 D.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答案】D [D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治:治理
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譬:譬如
C.治乱者何独不然 然:对的
D.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自:从
【答案】C [然:这样。]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必知乱之所自起
某所,而母立于兹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治乱者何独不然
杀一老卒,何甲也
【答案】D [D项“何”:疑问副词,“为什么”。A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所”:代词,“……的地方”;名词,“地方”。C项“焉”:连词,“才”;兼词,“于此”。]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即使是在全天下做小偷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来使自己的家受利。
(2)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来使自己受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窃:偷盗
B.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抓到
C.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夺取
D.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很,非常
【答案】D [甚:厉害,严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亏人愈多 苟:如果
B.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兹:滋长
C.攻国,则弗知非 非:谴责
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别:区别
【答案】B [兹:更加。]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其皆出于此乎
B.以亏人自利也 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D.此何故也 何其衰也
【答案】C [C项“之”:助词,“的”。A项“其”: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大概”。B项“以”:介词,“因为”;动词,“认为”。D项“何”:疑问代词,“什么”;感叹副词,“多么”。]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
子墨子言曰:“……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越王击金而退之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令(让)……退下来。
B.乃若夫少食恶衣 恶:形容词,不好的。
C.人亦从而利之 利:名词,利益。
D.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特:副词,只是,不过。
【答案】C [利:动词,对……有利。]
12.对下列句中的“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杀身而为名(连词,表目的关系。)
B.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连词,表顺承关系。)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关系。)
D.尽垩而鼻不伤(连词,表递进关系。)
【答案】D [连词,表转折关系。]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何难之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士人就能够做到这些。
(2)这又有什么困难呢?
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说:“……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私下派人放火烧船,试探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打乱了队伍,争先恐后上前,死在火海里的近臣达一百多人。越王才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先生说道:“像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士人就能够做到这些。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和这些事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又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来施政,而士人不用它行事的缘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墨子起,再拜(两次)
B.义不杀少而杀众(道理)
C.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
D.为与此同类(种类)
【答案】B [B项,“义”为动词,意思是“坚持正义”。]
15.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宋何罪之有
A.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B.夫晋,何厌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答案】B [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是代词, C项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6.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必为有窃疾矣
C.为与此同类
D.此为何若人
【答案】A [A项,动词,制造。B、C、D三项都是表判断,译为“是”。]
17.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A.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B.将以攻宋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宋何罪之有
【答案】C [例句与C项都是判断句, A项是状语后置, B项是省略句, D项是宾语前置。]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2)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荆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尽心。坚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要杀掉多数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和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三、语言运用
19.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①________________,例如无人机用于航拍,扫地机器人走进了家庭。然而,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高科技新产品在带给我们便捷、快乐的同时,②________________,例如无人机可能会干扰民航客机的飞行。如何在享受高科技产品带来便捷与快乐的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答案】①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②也存在一些隐患 ③防范其带来的风险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雾霾的频发,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 。
③ 。
【答案】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能吸纳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依靠彻底控制雾霾”)
③彻底控制雾霾未必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