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6琵琶行(并序)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06:37:42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16 琵琶行(并序)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诗意解读】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衷曲。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又转成悠悠浮云依依柳絮无根无蒂,天地广阔高远随风飞扬。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忽见在众鸟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但攀登却是那样的艰难,失势跌落下来一千丈还要多。可叹啊!我空有耳朵一双,却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令人想起来坐在你的身旁。伸出手我突然阻止你继续弹奏,泪水滂滂早已打湿了我的衣裳。颖师你的确擅长弹琴,可是别再把冰与火填入我肝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由于叙事与抒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仍然感人肺腑。
作者介绍
本诗作于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当时白居易四十五岁。元和十年(815年)六月,朝中发生宰相武元衡被刺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表请求严缉凶手。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将他贬为江州(现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到江州的第二年,他写下《琵琶行(并序)》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歌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从此,他意志逐渐消沉,走上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
背景解读
歌行体
歌行体,歌、行、吟、曲代表了古诗体裁的一个大类,统称“歌行体”,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每篇字数不拘,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都较自由。
相关链接
1.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诗人是如何将这无形的音乐表现得如此美妙的呢?试举两例说明。
提示:(1)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2)叠词和联绵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如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正面描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侧面烘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曲中带情。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2.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提示: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写诗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1.结构图示


2.主旨归纳
本文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1.诗歌往往少不了环境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
【提示】从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分析。
【答案】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头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又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片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2.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
【提示】从二者早年和现在的生活经历中概括分析。
【答案】琵琶女: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又尽情地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3.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对应考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提示】从二者相似的生活经历所引起的诗人情感来分析。
【答案】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音乐是无形的东西,却是最能醉人的声音。音乐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悟,用心去品。优美的音乐犹如天上的神曲,让人听得如痴如醉。诗中的琵琶声让人痴迷,让人感伤,最终让“江州司马青衫湿”。
技法镜鉴
音乐描写
【即时小练】
当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总有一些音乐能让我们内心产生共鸣。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音乐写一段话,用来描述音乐的美妙以及你听到它时产生的感受。
【答案】示例
哦,那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欢乐颂》,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的。它那熟悉的旋律,把每个人的情绪都带到了最高点。在这静静的夜里听来,觉得别有一番风味。那些美妙的音符在琴弦上跳动着,时而高亢激昂,像涨潮时的海水拍打着海岸;时而委婉低沉,像年老的慈母般呼唤着久别的孩子;时而清脆响亮,像徐徐的清风拂过翠绿的竹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对接高考
“诗歌的语言”答题规范
1.品味词语: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特别要注意以下类型的词:传神显旨的词;以动衬静的词;化静为动的词;以动写静的词;以实显虚的词;以乐衬哀的词;叠音妙用的词;颜色渲染的词;拟声形象的词。

2.赏析风格。风格主要有:含蓄,平淡,绚丽,明快,奔放,清新。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
【典型例题】
(2019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插田歌(节选)
[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
美文赏读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即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在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阴错阳差,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课外阅读参考书(篇)目】
白居易:《长恨歌》《轻肥》
元稹:《连昌宫词》《离思五首》
文白对译






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C 【解析】A.“因为”这里的意思是“于是创作”。B.“颜色”这里指容颜。C.“今年”与今义同。D.“突出”这里是两个词,“突然、冲出”的意思。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C 【解析】A.“秋娘”代指能歌善舞的美人。B.“管弦”代指音乐。D.“丝竹”代指乐器。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的一项是(  )
A.主人忘归客不发。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答案】B 【解析】B.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
4.从修辞角度分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A 【解析】A.与例句均为夸张;B.对偶;C.比喻;D.未运用修辞。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来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做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7.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诗人唯恐唐突了琵琶女而高度尊重琵琶女,郑重邀请相见,诚恳请求献艺。
8.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②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③。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诗人刘禹锡,字梦得。②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③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的意思是:喝酒的时候引经据史作为酒令;倾听对方的吟诵,胜过聆听美好的音乐。
B.第七句“家酝”指家中自酿的酒;“待”字照应了题目中的“约后期”,即秋天再相聚。
C.第八句中的“君”指的是刘禹锡,“陶然”的意思是舒畅快乐的样子。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答案】D 【解析】“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错。
10.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哀伤之情。
四、语言运用
11.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用激光使水蒸气“冷凝”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附着”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清洁”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12.下面是某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教学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至校园网。学生在家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训练题,做好笔记。课前教师查阅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上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探讨释疑。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