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8诗词三首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8诗词三首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06:40:55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18 诗词三首
画堂春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①捻(niǎn):持取、捻弄。
【诗意解读】 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天空灰蒙蒙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杏园已经失去原来的动人景色,杜鹃在枝头悲哀地叫着,多么令人伤感啊!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靠着栏杆,信手拿着花枝,一会儿又放下花枝。满脸愁容,默默无语地看着天空,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作者介绍
1.《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现在河南开封)。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但被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死时41岁。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背景解读
2.《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书”,即书写;“愤”,即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3.《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扬州自隋以来是南北运输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昔日繁华的扬州,已残败不堪,萧条冷落,作者路过此地时,感慨今昔,因制此曲。这里“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后来此词牌只被用作词谱,与词的内容无关。慢,指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取名。
1.试找出《书愤》诗中对比的形象,并体会这些对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具有感人的力量。
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突出,具体如下:
对比内容 作 用
昔日的豪气壮举 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
今日的年迈衰颓
诸葛亮的积极进取 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田,很容易引起共鸣
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提示: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1.结构图示
2.主旨归纳
《虞美人》 此词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词中写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对人生厌倦的感叹,也写出了“往事知多少”的反省追悔,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
《书愤》 这首诗中,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扬州慢》 这首词是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于是写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1.《虞美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前六句话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提示】通过词人的写作目的找出主旨句。然后分析前面的六句话是怎样组合起来表达词人的情感的。
【答案】主旨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短短六句话,其实暗藏玄机:“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三组对比,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
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书愤》一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语言。
【提示】先找出体现“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风格的诗句,再具体分析诗句是怎样体现这一风格的。
【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投身战斗、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扬州慢》一词中,作者化用杜牧的诗句有何作用?
【对应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提示】根据词人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此词中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用杜诗中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见闻、感受形成比衬关系,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如化用“春风十里扬州路”,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现实中的“荠麦青青”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
“豆蔻梢头二月初”和“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是说杜牧虽然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但面对疮痍满目的扬州,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此刻难言的忧伤;化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句,进一步抒写景物依旧、风光不再的哀痛。化用这些诗句,借用它们的意境,起到了以昔衬今、今昔对照的作用,作者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也由此得以曲折、深刻的表达。
《虞美人》在比喻手法上运用得非常成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无形的离愁比作具体可见的“一江春水”,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写“愁”佳句。
巧用比喻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从而使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技法镜鉴
比喻手法
【即时小练】
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
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案】示例
电线,是一组五线谱,
落燕是个休止符
手指,轻轻一弹,它就动了。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思想内容”指作品的整体内容,主要指作品的主旨和寓意;“观点态度”指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指出局限性等。
对接高考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技巧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心境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分析。(3)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如: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谈谈你的看法。
1.在高考试题中,“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合起来考查。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2)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3)所选诗词抒发的一般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2.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
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夜读岳飞
李元洛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
美文赏读
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山楚水,万叠千重,我无法将那碑文搬回家去,只能将它藏在心中。数年之后,我专程拜谒谭嗣同的家乡浏阳,竟然在浏阳的书店买到新出版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谭嗣同是封建末世的奇男子,岳飞是彪炳千古的伟丈夫,我的遇合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吗?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
今夜,窗外是潇潇的江南春雨。我没有去凭栏,我品读岳飞书于《出师表》之后的“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侯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亮起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侯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
稍后于岳飞而呼吸在同一个时代的陆游,对《出师表》也赞美不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表》的具体指涉,也许离我们已经太遥远了,今天夜半我挑灯仔细看的,是和我们仍然十分亲近的岳飞的事迹。有一回,岳飞和一群文人学士谈及纷乱的时局,有人提出“天下纷纷,不知几时才可太平”,岳飞有名的回答传于后世,直到今天仍然掷地作金石之声而振聋发聩:“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课外阅读参考书(篇)目】
梅尧臣:《鲁山山行》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秦观:《江城子》
陆游:《追赶往事》
文白对译






诗词三首

一、基础知识
1.对《书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第二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的具体描写。
C.第三联一个“空”字,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答案】C 【解析】不是“悔恨与沮丧”,而是“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之意。
2.对《虞美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是用美好的时光反衬囚居生活的痛苦。
B.“小楼昨夜又东风”有两层意思:昨夜春风起了,又一个春天到了;夜里失眠,才有痛苦的抚今追昔,才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
C.“雕栏玉砌”泛指南唐旧日的宫殿,“只是朱颜改”是写它们的主人都改换了,表现了作者个人的相思之怨。
D.词的上片着重抒写囚居生活的痛苦和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失落的愁苦之情。通篇直抒胸臆,比喻巧妙含蓄,音调和谐流畅。
【答案】C 【解析】这两句形成对比,意思是宫殿犹在,但人事已非,是物是人非的感慨,不是“个人的相思之怨”。
3.对《雨霖铃》《扬州慢》比较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霖铃》以冷落清秋景为衬托表达离愁别绪,《扬州慢》追怀丧乱,感慨今日,抒发“黍离”之悲。
B.《雨霖铃》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过,情调太伤感、太低沉;《扬州慢》虽表达了一片爱国深情,情调上却也略显低沉。
C.《雨霖铃》先写离别前,勾勒出环境,次写离别时,描述情态,再写别后想象情景,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感人至深;《扬州慢》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深刻动人。
D.两首词都有写“月”的句子,且写法相同。但《雨霖铃》是为了倾诉离愁别绪,《扬州慢》则是表达“物是人非”的无限痛惜之情。
【答案】D 【解析】《扬州慢》的“月”,是描述凄苦生活,表达凄清之情。
4.下面是范仲淹《苏幕遮》上阕的词句,已经打乱了排列顺序,请你重新排列成正确的句序(只填序号)。
(1)秋色连波 (2)芳草无情 (3)黄叶地 (4)山映斜阳天接水 (5)碧云天 (6)波上寒烟翠 (7)更在斜阳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3)(1)(6)(4)(2)(7)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叹惋。
(3)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秦观的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据说就是出自该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虞美人》,完成后面的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7.“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8.有人认为,“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你是怎样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是全词抒情言志的触发点。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宋]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C.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D.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
【答案】B 【解析】“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
10.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②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③喜悦(自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四、语言运用
11.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不超过35字。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他们的画作展出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革新绘画题材 ②学习西方绘画技法 ③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12.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要治理共享单车违停,应该让共享单车企业承担治理违章停车的费用。政府应先设置禁停区或停车区,对违章停车的企业收费或罚款。这样可将违停的成本由企业内化,这时规模扩张的成本必然会远大于收益。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将不得不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利润就会提高,才能打败其他企业。单车的禁停区或停点区设计合理了,方便了市民,就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①将违停的成本由企业内化,规模扩张的成本也不一定会远大于收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即使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利润也不一定能打败其他企业 ③设计合理、方便了市民也不一定就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