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说出美国的位置特点。
2.知道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总结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3.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4.知道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及其发展条件,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的特征,了解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2.美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工业的地区分布及主要工业城市,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展示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美国品牌,这些品牌尽量涉及各个领域,能涵盖到学生的兴趣点,最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列出自己所知道的美国品牌,激发学生对美国的学习兴趣。
任务1 结合地图,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并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位置特点。
首先,教师设置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以去美国考察回家乡创业作为学习情境,将美国知识的学习设置为锁定位置(美国的位置)-感受文化(民族大熔炉)-考查农业(专业化的农业)-考查工业(工业发达的国家)-建言献策等模块,以考察的形式将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以一条线串联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激情时刻保持。
首先,我们进入锁定位置环节,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在世界地图上标出美国的领土组成,让学生切身体会美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初步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之后,教师展示出美国国旗,为学生简要介绍美国国旗图案的含义。让学生更深刻了解美国的组成部分。国旗:星条旗。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初步认识了美国的领土组成,接下来和老师共同探究美国的地理位置,对于美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通过地图展示出美国的半球位置,让学生总结出半球位置: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东西半球的西半球。
接下来,在探究美国纬度位置的环节,主要由学生讨论进行探究,首先让学生在美国地形图上标出30°N、50°N,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区域图上分别标出66.5°N和23.5°N。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美国本土主要是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位于北寒带、夏威夷位于热带。
下面,请同学们在美国地形图上找出加拿大、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墨西哥、北冰洋等。
通过以上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关于美国的地理位置,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美国是一个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同时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的国家。
任务2 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知道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总结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学习了美国的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之后,接下来,我们观看视频来感受一下美国的民族文化。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在美国,有各式各样的人种,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人种构成图,更确切的了解美国的人种构成特点。
通过读图,我们了解到,在美国,白种人最多,其次是黑种人,除此之外,还包含有亚洲人、印第安人及其他民族。
目前,美国人口有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其人口增长率为0.97%,在发达国家中属于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那么,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移民。
通过老师展示美国居民移民图,教师为同学总结出:白种人主要来自于欧洲,黑种人主要是历史上被作为努力从非洲贩卖而来,亚洲黄种人主要是历史上作为劳工来到美国。
为加深学生对美国多民族文化的印象,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展示拓展内容,印第安人的介绍、美国名人的祖籍等。
那么,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最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美利坚民族具有多元的文化特点,比如富有特色的唐人街、来自英国的橄榄球、来自意大利的披萨以及来自德国的汉堡。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共同探究环节,感受美国的人种问题,读下列材料,观看下列几个人的对话,通过讨论探究,说说你的感想。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美国存在着种族歧视严重、待遇不平等的人种问题。
材料:黑人、印第安人以及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现象。
任务3 运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首先,教师设置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以去美国考察回家乡创业作为学习情境,将美国知识的学习设置为锁定位置(美国的位置)-感受文化(民族大熔炉)-考查农业(专业化的农业)-考查工业(工业发达的国家)-成果汇报等模块,以考察的形式将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以一条线串联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激情时刻保持。
首先,我们进入美国来考察美国的农业,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农业强国,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首先,美国领土幅员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排名第四。
其次,美国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教师分别展示出美国气候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特征图,探究美国的光热条件。
从以上两幅图中可以看出,在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光热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美国的地形条件,在探究地形条件的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美国地形图中,分别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并归纳出美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学生找出美国的主要地形区,通过查阅资料,分别展示各地形区的主要特点,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接下来,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美国地形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通过查阅资料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最后,教师总结出美国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地形: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5%,人均耕地是中国的9倍。气候:美国本土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分布均匀。河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提供良好条件。
下面,我们进入考察美国农业的第二个环节,美国农业的生产特点。首先是地区生产的专业化。老师展示出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让学生找出在美国主要的农业带。
通过共同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美国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1.结合教材79页图中A、B两项注释,归纳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原因。
玉米带的形成与热量(温带)、地形(平原)、土壤(肥沃)、气温(春夏气温高)等有关。
乳畜带的形成与纬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工业(制造业发达)、市场(人口、城市密集)、需求量大等有关。
2.参照教材79页图中A、B、E三项描述,完成图中C、D的注释。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土壤肥力较低,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
亚热带作物带: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纬度较低,地势平坦,水热充足。
第二个热点:高度机械化。此环节,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以及拓展故事:美国农民布莱恩的一天。让学生深刻感受美国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
任务4 根据地图和图文资料,知道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及其发展条件,能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考察完了美国的农业,了解了美国地区的专业化,接下来,我们来考察美国的工业。首先,教师展示出几幅美国发达工业的相关图片,美国发达的工业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军事工业、尖端技术领域、能源、钢铁、机械等。
教师通过展示美国工业区的分布图,让学生初步感受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特征。接下来,教师通过在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上标出工业区中主要的工业城市,并通过图片进行展示,用趣味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主要工业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
学习了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总结出美国三大工业的特点。
接下来,进入共同探究环节,来认识美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1.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阅读教材81页图,概括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应用广泛,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等。
2.阅读教材81页活动题2中的材料,谈谈你对高新技术产品价值的认识。
经济效益: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价格高,经济效益高。
社会效益: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污染小,对改善环境有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