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练能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多选)如图是根据某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的U-I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即E=3.0 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0=0.6 A
C.根据r=,计算出待测电池内阻为5 Ω
D.根据r=,计算出待测电池内阻为1 Ω
解析:选AD 由于纵坐标并非从零开始,故横轴截距不是短路电流,内阻r==Ω=1 Ω,故A、D正确.
2.(多选)用如图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出的电动势等于真实值
D.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
解析:选BD 用题图所示的电路图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误差在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测量的电动势为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故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测量的内电阻为电压表和内阻并联的值,故内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D选项正确.
3.某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提出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四种器材组合.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最不可取的一组器材是( )
A.一个安培表、一个伏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一个伏特表和多个定值电阻
C.一个安培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两个安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解析:选D A选项属于伏安法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器材,A项正确;由U=E-r,B项正确;由E=I(R+r),C项正确;因不能读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表:
U(V)
1.45
1.36
1.27
1.16
1.06
I(A)
0.12
0.20
0.28
0.36
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U-I图线.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电流表选用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则其读数为0.44 A.
(2)坐标系选择合适的标度,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与纵轴交点为“1.60 V”,故E=1.60 V,由图线的斜率=1.20知,电池内阻为1.20 Ω.注意此处不要用图象与纵轴交点值除以与横轴交点值.
(3)长时间保持电路闭合,电池会发热,电池内阻会发生变化,干电池长时间放电,也会引起电动势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答案:(1)0.44 (2)见解析图 1.60 1.20 (3)见解析
5.(2019·辽源市期中)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 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1”或“2”).
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R/Ω
1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2
80.0
70.0
60.0
50.0
40.0
(3)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R图象是一条直线.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用k、b和R0表示)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最大值,使干路电流最小,然后再逐渐增大.
(2)对比两方案可知,方案1中电阻箱电阻较大,而R0的阻值只有10 Ω,故在调节电阻箱时,电流的变化不明确,误差较大;而方案2中电阻箱的阻值与R0相差不大,可以测出相差较大的多组数据,故方案2更合理.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R0,变形为=++.
分析-R图象可知,斜率k=,解得电动势E=.
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b=+,解得内阻r=-R0.
答案:(1)最大值 (2)2 (3) -R0
6.(2018·嘉禾、临武联考)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
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 V,内阻约2 Ω),保护电阻R1(阻值10 Ω)和R2(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A,电压表V,开关S,导线若干.
实验主要步骤:
(ⅰ)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
(ⅱ)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
(ⅲ)在图2中,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做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
(ⅳ)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线上的截距a.
回答下列问题:
(1)电压表最好选用________;电流表最好选用________.
A.电压表(0~3 V,内阻约15 kΩ)
B.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
C.电流表(0~200 mA,内阻约2 Ω)
D.电流表(0~30 mA,内阻约2 Ω)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_______.
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接线柱
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接线柱
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
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
(3)选用k、a、R1和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_______,r=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
解析:(1)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故电压表内阻越大,分流越小,误差也就越小,因此应选内阻较大的A电压表;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最小时,通过电流表电流最大,此时通过电流表电流大小约为I==176 mA,电流表选择C.
(2)分析电路可知,滑片右移电压表示数变大,则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阻值增大,而A项中两导线均接在金属柱的两端上,接入电阻为零;而B项中两导线接在电阻丝两端,接入电阻最大并保持不变;C项中一导线接在金属杆左端,而另一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则可以保证滑片右移时阻值增大;而D项中导线分别接右边上下接线柱,滑片右移时,接入电阻减小,D选项错误.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R2),对比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图象的斜率为k=r+R2,则内阻r=k-R2.
令U=0,则有I==;由题意可知,图象与横轴截距为a,则有a=I=,解得E=ka.
答案:(1)A C (2)C (3)ka k-R2
7.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一个满偏电流为100 μA、内阻为2 500 Ω的表头,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箱(0~999.9 Ω)和若干导线.
(1)由于表头量程偏小,该同学首先需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50 mA的电流表,则应将表头与电阻箱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并将该电阻箱阻值调为________Ω.
(2)接着该同学用改装的电流表对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电阻R测相应的电流I,且作相关计算后一并记录如表:
1
2
3
4
5
6
R(Ω)
95.0
75.0
55.0
45.0
35.0
25.0
I(mA)
15.0
18.7
24.8
29.5
36.0
48.0
IR(V)
1.42
1.40
1.36
1.33
1.26
1.20
①根据表中数据,图2中已描绘出四个点,请将第5、6两组数据也描绘在图2中,并画出IR-I图线;
②根据图线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是________V,内阻r是________Ω.
解析:(1)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需要并联电阻,扩大倍数n==500倍.则并联电阻箱的阻值为R=≈5 Ω,其中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5.0 Ω.
(2)①根据表中数据,做出5、6两点,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I(r+RA),解得IR=E-I(r+RA),图象的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E=1.53 V,斜率k=r+RA=7 Ω,电池的内阻r=2.0 Ω.
答案:(1)并联 5.0 (2)①见解析 ②1.53 2.0
课件26张PPT。第10节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练能力、课后提升固知识、要点梳理固知识、要点梳理练能力、课后提升 点 击 进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