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材版本
鲁科(五·四制)2011课标版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授课时间
2019.5.15
课 型
实 验
课 时
第3课时
授课教师
殷璐
授课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切片;识别植物的集中主要组织;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组织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制作和观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来描述植物的主要组织。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构成植物体的五个组织,但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学生不一定清楚,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课以进一步理解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六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好玩、好动,喜欢与别人合作。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分析科学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实现师生的互动。
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
3、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认同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难点
徒手切片的制作。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整体利用了“101教育PPT”的教学软件。该软件最大优势,教师可以离开讲台,用手机在教室的任何位置进行课件操控。同时,将学生手机连接到显微镜上,可以进行实时拍摄和上传,实现师生互动。关于“徒手切片的制作”,采用微课学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课堂练习,利用了问卷星软件制作,可以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实验:观察叶片的组织
总结
导入
学生观看微课,练习徒手切片,将作品拍照上传
小组观察制作的临时切片和教师提供的永久切片,认识植物的主要组织
总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与动物体结构层次进行比较
(配乐)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上和宏观上看,植物由什么结构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哪些?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植物叶片,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组织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一:联系徒手切片,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二:观察临时和永久切片,认识植物的主要组织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三:总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与动物体结构层次相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
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拍照上传作品。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照片,进行点评分析。
再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植物体的组织,完成教材83页讨论题。利用手机跟拍功能,进行实时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展示汇报成果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突破重难点。
概括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突破重点。
课堂练习
扫描二维码,完成课堂检测。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