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1~3 题。
病毒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 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 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 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 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恢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 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 和 RNA。DNA 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 DNA 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 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 DNA 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 是干什么的呢?RNA 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 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 RNA,RNA 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 DNA,要么有 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 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 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 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
内江六中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
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
——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 4000 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 用来修复癌细胞的 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 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 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 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 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 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B.DNA 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 DNA 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 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 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 不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 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 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 力,能自我复制。
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 它们无能为力。
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 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 DN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2018 年 11 月上旬,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在西安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 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
按照计划,2018 年底,北斗系统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19 年至
2020 年,我国还将发射 11 颗北斗三号卫星,2020 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目前,北斗系统已
被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 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接纳与认可,将为全球免费提供搜索救援服务。作为中国“智”造的靓丽名片,“北斗星座”将更加闪亮。
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沙特、缅甸等近 30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蒙古国,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后,牧民冬季放牧时用手机就能详知整群牲畜的位置、数量和生存状 态;在老挝,北斗服务于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在巴基斯坦,北斗为地籍管理、环境监 测、交通监控等多种信息化管理提供保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新时代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 PNT 体系,就是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 家综合 PNT 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摘自王天益等《北斗三号:中国“智”造,惠及全球》,《解放军报》2018 年 11 月 23 日)
材料二:就目前而言,我们手机上的 GPS 导航与定位,美国哪一天想关闭,分分钟就可以轻松关闭。这种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科学技术,我们怎能受制于人?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丝毫不亚于美国 GPS。具体来说,一是复杂的星座系统:北斗是唯一一个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轨道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格洛纳斯、伽利略都是仅使用中轨轨道。北斗使用了更加高轨的静止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轨道运转周期为 24 小时, 其信号会长期覆盖指定区域,且卫星之间形成的数据通信链路也能校正误差,进一步提高精度。二是短报文系统:北斗的接收机可以和卫星进行交流,发布 140 个字的短报文,就像现在人们用的“短信”,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打个比方,假如有一天你漂流到了孤岛上,如果你拥有 GPS,你就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却无法通知别人,只能在荒岛求生。但如果你拥有北斗导航系统,你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把位置发送给几百公里外的人,迅速得救,离开荒岛。
除了这些,北斗三号身上还有很多创新闪光点:建立星间链路,解决全球布站、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开发适于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全桁架式卫星平台”;卫星设计寿命由 8 年提升至 10~12 年……
(摘编自北斗三号组网完成,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的力量!》,新浪网 2018 年 11 月 21 日)
材料三:日本广播协会(HNK)网站 11 月 19 日报道,中国 19 日成功发射将用于被称为“中国版 GPS”系统的卫星,并向部分外国媒体公开了发射情形。可以认为,中国此举旨在展示其太空领域技术之高超。19 日发射的卫星的位置信息误差最小控制在 2.5 米,该卫星被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是中国为对抗美国的 GPS 而独立开发的系统,被称为“中国版 GPS”。
报道还称,中国正大力推进太空开发,除下月进行世界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活动外, 还计划到 2022 年独立建成空间站。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卫星发射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系统已经在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今后我们将建成新的系统,让用户在全世界任何地区都可以接受服务。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胡炜表示, 中国的火箭在信誉和成本方面都具有优势,中国正朝着“太空强国”的方向努力,太空开发前景充满希望。
(摘编自《外媒评第 18、19 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打造“中国版 GPS”》)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北斗系统目前已被多个国际组织接纳与认可,计划 2018 年底面向“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20 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近 30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为这些国家提供关系国计
民生方面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构建国家综合 PNT 体系是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则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作用不可替代。
北斗系统有短报文功能,所以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可利用该功能迅速让施救者发现自 己而获救,而使用 GPS 则不可能让施救者发现自己。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中国开发北斗导航系统一方面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出一个大国的责 任与担当,促进了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
跟当今世界上其他导航系统相比,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卫星使用了多种运行轨道, 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导航的精度。
北斗三号具有建立星间链路、开发“全桁架式卫星平台”等创新点,再加上拥有复杂 的星座系统和短报文系统,其性能不比美国 GPS 逊色。
从日本广播协会网站的报道可知,中国正在展示太空领域的高超技术,并大力推进太空开发以打造“中国版 GPS”,目的是为了对抗美国。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7~9 题。
梧桐树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 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 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 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
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 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 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 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 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 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文章 2、3 自然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表达出对梧桐叶的无限喜爱之情。
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梧桐叶的茂盛是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 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从梧桐叶落的凄凉场景中,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问句,表达出作者对梧桐树的主人强烈的诘问批判之情。 8.文章第④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三例并作简要赏析。(6 分)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 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 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 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
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自赎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自赎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自赎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自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 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 18 人,侯蒙援引典故, 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 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 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4~15 题。
长安送人周贺
上国①多离别,年年渭水滨。空将未归意,说向欲行人。 雁度池塘月,山连井邑②春。临岐惜分手,日暮一沾巾。
【注】①上国:指京城。 ②井邑:指城镇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首联中“年年”一词暗示了作者已经多年未回故乡,引出颔联。
颔联中的“空”字与“未”字形成照应,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尾联中“临岐”“沾巾”常出现在送别诗中,刻画出了送别的典型场面。
本诗运用想象、对比等艺术手法,以友人的口吻,叙写了一次送别的经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6 分)
《诗经·氓》中文章结尾“ , ”两句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
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 ”,又怎么会灭亡呢?
《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
第Ⅱ卷 表达题(满分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两句诗出自唐末王贞白的《白鹿洞》,它是诗人在白鹿洞求学时勤勉不倦的写照。登上 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打磨,她依然弥漫着书卷墨香。1179 年,理学大家朱熹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深感惋惜,遂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的建议。但朝廷并未采纳,而朱熹依然坚持己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 。在“朱陆之辩”后,朱熹还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 )。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揭示》共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 ”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
《揭示》不仅对中国书院发展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0 年,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缔结为友好书院。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 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 意义。近年来,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潮已在海外 。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成为对外交流过程中的独特“使者”。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人杰地灵 惨淡经营 原始要终 光风霁月
B. 钟灵毓秀 惨淡经营 终南捷径 蔚然成风
C. 人杰地灵 踽踽独行 原始要终 蔚然成风
D. 钟灵毓秀 踽踽独行 终南捷径 光风霁月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并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
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也被镌刻入石
并镌刻入石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
关于陆九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他镌刻入石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3 分)
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 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这种文化交流活 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这种文化交流活 动,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 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下列是某人祝贺朋友之子被高校录取的短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 并修改。(5 分)
惊闻令郎被名校录取,内心窃喜。令郎今朝鲤跃龙门,他日也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 之材。近来要务缠身,特派高足到府上恭贺,不敬之处,还望谅解。
(1) (2)
(3) (4)
(5)
阅读下列文段,请按要求答题。(6 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控宣 传标语横幅,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出门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串门儿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你是否赞同这些标语,说说理由(3 分)
结合防疫常识,请你写一条疫情防控的标语。(3 分)
四、写作(共 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我们在家过年,却有许许多多人在帮我们过关。他 们是白衣天使,是环卫工人,是公安民警,是社区干部,是小区保安,是快递小哥……多少 苦难无法忘记,多少感动就在眼前,多少故事令人流泪,多少不朽来自平凡。
请以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内江六中 2019—2020 学年(下)高 2022 届入学测试
语文学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 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D (3 分 )
解析:A 项,表述不正确,原文第一段“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这里有前提“当它呆在细胞外时”。B 项,依据原文“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判断出该项表述不正确。C 项,由“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可知,“通常的” “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理解不正确。所以选 D。
2.A (3 分 )
解析:A 项,“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 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句中分析的是“有脂肪包膜的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不是指所有病毒。所 以选 A。
3.D (3 分 )
解析:A 项,作者并没有说“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说有另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B 项,“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的“一旦……就”分析不正确,作者说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C 项,“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属无中生有。所以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D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而使用 GPS 则无法让施救者发现自己”理解有误。原文是“你就只能……无法通知别人”,意为使用 GPS 无法把位置发送给别人,不能迅速让施救者发现自己,而非“不可能让施救者发现自己”。
5.D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张冠李戴。“目的是为了对抗美国”错。由材料三可知,中国研究北斗系统,发射相关卫星不是为了“打造‘中国版 GPS’来对抗美国”,“大力推进太空开发”是为了努力成为“太空强国”。
6. (6 分) ①《解放军报》侧重介绍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彰显“中国‘智’造,惠及全球”(或北斗系统为世界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②新浪网侧重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的优越性能不逊于世界其他导航系统,彰显“大国自信”;
③日本广播协会网站侧重介绍中国在太空领域技术高超,突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太空开 发。(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 (3 分 )
解析:强烈的诘问和批判之情错误。
(6 分)①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下的情态。
②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形象生动。
③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④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
⑤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
(任意 3 点即可,每点 2 分)
9.(6 分)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2 分)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 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不是真正的拥有。(2 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阅读体验谈(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 C (3 分)
11. A (3 分)
12. D (3 分)
13.(10 分,每小题 5 分)
候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候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不同寻常(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时,有好名声,急义好施,有时一天挥霍千金.考中进士后,调任宝鸡尉、柏乡知县.百姓诉讼都在县衙判决,受罚者没有怨意.转运使黄湜听说他的名声,准备推荐他,召他到转运司陈述政事,侯蒙因为要出县境不肯前往.黄湜大怒; 后来巡视各县,检阅文书,想找岔治他的罪;后来没有一处可以指责,就以宾客之礼相见, 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官吏啊.”黄湜率领诸使联合推荐他.
西边将领高永年死在羌地,徽宗大怒,亲自书写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令侯蒙前往秦州逮捕审讯.将出发时,任命他为给事中.侯蒙到秦州,仲武等人穿着囚服听候命令, 侯蒙告诉他们说“:你们都是侯伯,不能让狱吏污辱你们,依次讲出实情吧.”案件还未上报,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汉武帝杀死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被缢杀而晋侯高兴,孔明死而蜀国被轻视.现在羌人杀死我国一个都护,而让十八位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毁坏自己的肢体啊.要想身体不得病,可能吗?”徽宗醒悟过来,赦免他们不予追问.
侯蒙升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这年郊祭朝廷预先办理,尚书主管政事.这时,皇帝秘密告诉他.侯蒙回答说:“用财利讨好君主而进升,我不敢这样做.”遭母丧,守孝期满,恢复旧官,于是任同知枢密院.进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镬大力诋毁张商英的私事,皇帝下旨命令举行廷辩.侯蒙说“: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镬大力诋毁,虽是言官,但他是从臣.让他们廷辩,岂不有伤国体?”皇上认为是这样.一天,皇上从容问侯蒙说:“蔡京这人怎么样?”侯蒙回答说“:假如蔡京能心术端正,即使古代贤相也无法比拟.”皇上点头称是,而且让他秘密侦察蔡京的行为.蔡京听说后怨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知亳州.
宋江在京东作乱,侯蒙上书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他的才能一定过人,现在青溪贼人作乱,不如赦免宋江,让他讨伐方腊来自赎.”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 D (3 分)
解析:“以友人的口吻”应为“诗人自己的口吻”。
(6 分)情感:?对友人的不舍:在渭水之滨,作者送别友人依依惜别,心中流露出不舍的情意。?对自己不得归家的怅惘:离别之际,诗人联想到自己多年未回家乡,只能 徒然地将这种思乡之情与即将远行的友人诉说,一种怅惘悲意涌上心头(要点 1 分,分析 2 分,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2 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2 分)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2 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7.B (3 分 )
解析: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 之地。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惨淡经营:苦费心力的经营筹划。踽踽独行: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原始要终: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终 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蔚然成风:形 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18.A (3 分 )
解析:主语一致性原则
19.C (3 分 )
解析:A. 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 B.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 D.逻辑失当。
20.(5 分)
(1)“惊闻”改为“欣闻” (2)“窃喜”改为“高兴”
(3)“有用的”删去 (4)“要务”改为“俗务”
(5)“高足”改为“小徒”
21.(1)(3 分)示例:(同意或不同意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A、不同意(1 分)理由:简单粗暴,缺乏温情。这样的标语虽然在当地有一定宣传效果,但不符合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治理理念,长远看会降低社会文明标准。(2 分)
B、同意(1 分)理由:直观简洁,训诫性与警示性强。让人们迅捷直观地把握到宣传者或者警示者的意图,接地气,能起到较好传播效果。(2 分)
(2)(3 分)示例:1.走亲访友都取消,在家过节防护好; 2.人多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心态,防控好;
防控新冠,人人有责,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外地回来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
四、写作(共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