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_七年级下册_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_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_七年级下册_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_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08 12: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知道本区的人种与文化习俗;了解本区的气候、资源、经济特点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文化习俗;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民居与气候的关系,了解资源、经济特点及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价值观;提升合作学习能力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本区的主要人种
难点: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及成因
【教学方法、手段】
白板教学法、读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展示电子相册)同学们能猜猜,坦桑尼亚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哪个大洲吗? 欣赏电子相册,思考问题 用教师亲身经历导入,让学生提升兴趣,体会地理从生活中来
一、准备工作1、帮助学生明确旅游目的地2、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合作学习完成学案准备工作中的1、2两题 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二、踏上旅程1、回顾世界上的地形2、明确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形区 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三、游览参观1、播放马赛村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区的人种、文化特点2、指导学习图文材料,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3、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各组评比,加分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环节的探索第一站:肯尼亚1、马赛村。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2、野生动物园。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第二站:乍得分析住茅草屋的原因。 第三站:加纳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经济特点【小组活动】我来做总统提出金点子 合作学习,各抒己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文材料分析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小组活动“我来做总统”,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培养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观
四、旅行收获引导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学习成果 【达标检测】1、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B、位于南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C、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2、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A、白种人B、黑种人C、黄种人D、混血人种4、以下哪种情况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 )A、出口汽车、飞机,进口象牙B、出口咖啡豆,进口大豆C、出口香蕉,进口水稻D、出口咖啡豆,进口汽车 检测本堂课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了解本区丰富的资源,及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3、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是非洲各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区大量的各类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案例探究进行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二)教学难点:
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三、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设计目的
导入新课 小Q带我们开启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旅,你还记得上一节课中,他带我们认识了哪些独特景观吗?这些图片能激起你哪些回忆?1、奥巴马的父亲,肯尼亚人2、乞力马扎罗山3、动物 利用丰富的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同时复习旧知和新知结合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设计目的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过渡:一幅幅画面,让我们认识了这片神奇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它的魅力吸引我们继续前行… …在旅行中,小Q认识了一位当地的新朋友,小黑找同学扮演小Q的角色小Q:热情的小黑邀请我到她的家中做客,并且要请我吃饭,太激动了,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虽然小黑一家热情的接待了我,可是我却并没有享受到想象中的大餐,并且在村落里看到了很多让人触目惊心的饥饿的孩子,(观看图片),怎么会这样呢?自主学习一 阅读65、66页课文及图片,思考本地区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钟提问并张贴板书1、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 2、三个问题他们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播放图片)这些不恰当的方式,导致过去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循环图:粮食不足,采取错误方式,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和草地的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恶劣的环境使粮食产量更低,加剧粮食不足,形成恶性循环。过渡:小Q:可怜的小黑希望我能想想办法,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活动探究一:小Q:为了帮助小黑,我努力的查找资料,找到了六条建议,可是应该怎样排列主次顺序呢?说出你的理由。(讨论2-3分钟)(学生将小组讨论结果上台展示,解释理由)(展示3分钟)总结:每组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无论怎样排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过渡:小Q:听到这些建议,小黑非常高兴,为了表达感谢,她送给我一张“藏宝图”。 古老的藏宝图,藏有那些秘密自主学习二阅读63页课文及图8.30,分析本区有什么资源?(自学1-2分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作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如此看来,非洲应该经济发达,可实际并非如此:非洲目前又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大陆。在联合国确认的44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中,非洲占31个。过渡:为什么这片富饶的土地却如此贫穷?自主学习三阅读64页课文及图8.31,分析归纳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形成的经济贸易模式特点及影响?(2分钟)提问:(2)经济落后的历史原因:(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提问:在殖民者的掠夺剥削下,这里形成了怎样的经济贸易模式?表演:小黑的哭诉(3)形成的经济贸易模式:进口: 出口: 我们来对比他们的价格:(对比三组图片价格差异)总结:出口的产品--廉价,而进口的产品--昂贵,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沦为了一个尴尬的角色—世界原材料仓库过渡:怎样摆脱贫困呢?活动探究二:阅读课文及材料,结合加纳的例子,参考肯尼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案例,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3分钟)(学生讨论时张贴板书)(课前给每个小组发材料和纸笔,把建议写在上面并上台张贴解释)(3分钟)小结: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总结下来,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经济。立足本国优势,挖掘潜力,把握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走到板书前)无论是解决人口、粮食、环境问题还是促进经济发展,都要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让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相协调。拓展提升小Q:感谢大家陪我完成了这段难忘而充实的旅行,在临行前,小黑也委托我感谢大家的出谋划策,同时也向我们的国家表示感谢。过渡:我们国家和非洲之间有哪些联系呢?拓展延伸:最近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一带一路”,(播放视频)一带一路将为非洲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首个非洲项目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国家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其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于5月31号正式通车,肯尼亚总统亲自登上列车。该铁路将连接东非6国,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片浏览)最后一幅图片,显示了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 一带一路”连通“中国梦”与“非洲梦”(大家齐读)总结,我们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非洲也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情景带入,让学生们进行体验式学习,增强学习感受 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而后老师提升补充,层层递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合作探究,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通过藏宝图吸引学生探索这里的资源 通过资源与经济水平的落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学生扮演小黑的角色,用第一人称,帮助学生了解 通过三组图片对比,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总结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的系统 新近发生的事实时效性强,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资源丰富

殖民者掠夺

原材料仓库

不利地位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