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08 21: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
选修3课件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3.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宇宙大爆炸
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思考与交流
1、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2、你认为[科学史话]中普鲁特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吗?
1、氢元素在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2、不符合,科学假设不同于思辨性推测
答案:
近代原子论
发现电子
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模型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古希腊原子论
2.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5.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6.电子云模型(1926年)
1.古希腊原子论
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2.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同一元素所有原子的质量、性质都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各不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5.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6.电子云模型(1926年)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波粒二象性。
归纳总结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1.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
大爆炸
大量氢
少量氦
极少量锂
其他元素
原子核的熔合反应
约2h后
诞生于
宇宙
2.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所有元素之母。
3.所有恒星仍在合成元素,但这些元素都是已知的。
4.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22种。
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猜测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C
回忆:原子结构
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
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回忆: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
一、原子结构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学与问
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为什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层运动?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Mg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NH4+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CD
二、能层(电子层)
K L M N O P Q
2 8 18 32 2n2
由低到高
由近到远
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能层(n)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离核距离
能量高低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梯。
1、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n代表能层)
2、任一能层的能级总的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3、各能级所在能层的取值
ns→n≥1;
np→n≥2;
nd→n≥3;
nf→n≥4;
······
规律:
4、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
5、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6.各能层、能级中电子能量的高低
⑴同一能层中:
E(ns)<E(np)<E(nd)<E(nf)<······
⑵不同能层中:
K L M N O P Q
2 2 6 2 6 10 2 6 10 14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E(1s)<E(2s)<E(3s)<E(4s)<······
E(2p)<E(3p)<E(4p)<E(5p)<······
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能层(n)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能级 ······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
A、6s B、2d C、3f D、7p
2、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
A.n p B.n f C.n d D.n s
AD
B
3、下列各电子能层中,不包含 d 能级的是 ( )
A、N能层 B、M能层 C、L能层 D、K能层
CD